苏轼,苏辙兄弟,早年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夜雨对床,就成为他们一生的约定。 苏辙自述“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后与苏轼同年进士,又同受宦海浮沉,相似的经历,共鸣的思想,兄弟之情更是知己之情。 苏轼26岁,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辙送其兄至郑州,苏轼马上赋诗一篇,最后四句:“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表达了离别的伤感,怅想了夜雨对床之约,劝勉了共同的认知:勿爱高官职。 1077年,苏轼40岁,七年未逢的两兄弟再次相会。其时,两人因反对王安时变法,仕途不顺,诗词也颇悲凉,苏辙:“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相约早退还没实现,依旧漂泊在四方。 两年后,因苏轼长期反对变法,被打入大牢,史称乌台诗案。苏辙上奏神宗皇帝,愿辞官为兄赎罪。苏轼面临处斩的穷境时,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最终判流放黄州以结案,苏辙也受累而被贬。 其后,两人仕途坎坷,零落相伴。相约早退以闲居,夜雨对床听萧瑟,已成水中之月。苏辙临死命将其骸骨葬苏轼墓旁。 两人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无论在变法还是在改制时期,苏氏兄弟都因直言不讳,而备受当权者的打击,尤以苏轼为甚。勿爱高官,是两人共同的政治操守,所以才会耿直上言,得罪权贵。兄弟之情透过他们的诗句,跨过时间的鸿沟,依然使我感到感动,特别在如今以利为大的社会中,更显出他们人性中的伟大之处,亘古而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