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交響情人夢》裡的千秋真一
千秋真一是日本漫畫《交響情人夢》裡的男主人公,該漫畫講述了桃丘音樂大學的學生“王子”千秋真一和天才鋼琴學生野惠妹的不解之緣。
該漫畫的作者二之宮知子憑此作品榮獲 2004 年度的講談社漫畫獎。在長達七年的連載過程中,被先後改拍成一部電視連續劇和兩部動漫。並在今年四月將公映電影版的最終篇,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為野惠妹鋼琴配樂的是大家熟知的朗朗。
2006 年改拍的電視劇在日本獲得高收視率,從而引發古典音樂熱潮。該部電視劇結合漫畫的特色,具備浪漫的劇情,搞笑誇張的情節,優美的古典音樂,使人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領略古典音樂的美妙,而絲毫不覺枯躁乏味。並且在此作品中蘊含了作者諸多精妙的音樂見解,使人不由讚嘆二之宮知子的音樂素養之高。
這部電視劇的片頭主題曲,就是被稱作“酒神之舞”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樂中的第一樂章的主旋律。 由於該劇在日本大獲成功,該旋律的手機下載鈴聲也因此而大增。
千秋真一在漫畫中是名鋼琴家之後,音樂天賦極高,極想赴歐洲學習,但因自幼患有恐機症,只好呆在日本的桃丘大學而不敢去國外。雖對鋼琴和小提琴有高超的造詣,但他的真正理想是當一名指揮。真巧有一天,世界著名指揮 Franz von Stresemann 來該校擔任特別教授,並且挑選了一群所謂的劣等生,組建了一支名為 SOK 的 管弦樂隊。千秋真一終於當上該樂隊的指揮,為了實現他的指揮夢,為了博得 Stresemann 的青睞,他激發出全部的潛能來指揮其處女作 -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 ……
乙方 : 卡洛斯克萊伯
卡洛斯克萊伯 ( Carlos Kleiber 1930-2004) ,奧地利籍的傳奇指揮家,由於其父也是一代指揮名家,為了區分父子,故又稱其為小克萊伯 . 。
因着 1989 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 我才初次見識他的無與倫比的指揮藝術。其優雅如舞蹈般的指揮動作堪稱獨步天下, 毫無做作,渾然天成,音樂從他手指間流淌而出,一瀉千里。雖然動作輕盈瀟灑,但他的詮釋卻具有驚人的爆發力。
“相對於老大師的重,有個專有名詞輕來形容他。他的音樂不是在地上重重跺腳式的沉重,而是像坐雲霄車般,慢慢爬高,然後轉彎,一個俯衝。接下來的事,就是防止心臟從胸里跳出來。”
小克萊伯自訴:只有在家中的冰箱空空如也時,才會想去指揮。他是現代商業生活中的另類,幾乎不簽合同,不接受專訪,如達不到他排演的要求,動輒取消演出,而且他灌制的唱片數量很少。
近日在網上看見一傳聞:小克萊伯其實沒有過世,只是他厭煩不斷的邀請,所以決定隱居在某一農莊,而對外宣傳他已去世。這則傳聞倒也符合他本人的習性,但願這不是一條八卦新聞。
PK 項目:酒神之舞 -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
1800 年至 1809 年是貝多芬創作的高峰期,但隨後的四年是他的低潮期,這四年歐洲時局動盪,先是拿破崙的軍隊攻占維也納,後貨幣貶值生活困難,貝多芬的戀人離他而去,求婚遭拒,使他重又陷入孤寂之中,期間雖有幾首作品問世,但總體而言他的音樂創作困頓不前。直到 1812 年的第七交響樂的問世,標誌着貝多芬的甦醒。
雖然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都是經典之作,但本人更愛這部熱情豪放的第七。
這部交響樂最大的特點就是舞蹈的節奏,瓦格納稱之為“舞蹈的讚歌”,肖伯納曾說在第四樂章里的狂歡般的節奏,連黑人最具狂歡性的舞蹈都不能與之相比。該作品洋溢着激情四射的活力,跳躍亢奮的節奏,特別是最後樂章更被稱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舞,不停的旋轉一個接一個,快樂之情被淋漓地宣泄在外,樂曲終止後,狂歡的節奏仍盤旋在空中,餘音不散。
尼采崇倡酒神精神,舞蹈象徵了酒神的特性,周國平認為舞蹈是一種高蹈輕揚的人生態度,“具有酒神精神的人跳着舞越過人生大地上的沼澤和凝重的悲愁。”
貝多芬曾自稱:“我就是為人類釀造醇酒的酒神,只有我才能給人類奮昂。” 因此第七交響樂又被稱作酒神交響樂。
該作品除了舞蹈的特徵外,還有一個偉大的第二樂章,大多認為這是首葬禮進行曲,予人蒼茫悲壯之感,天地遠去,滄海一粟,唯有一顆偉大孤寂的心靈。一次大戰時,當代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自願參軍,未經作戰即當俘虜,據說被俘時,正騎在炮筒上,嘴裡就吹着這個樂章。
- 《詩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當人用歌唱的形式也不足表達內心的激動,就會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樂正具備舞蹈的元素,恰符合有着舞蹈般指揮動作的小克萊伯的氣質。又因其展現狂歡般的活力,恰符合千秋真一的年輕生命活力。雖然兩人生活在不同的領域裡,但仍可在此曲目上各顯神通,好讓我們有趣地 對決一下。
PK 過程(均以兩人的視頻為準)
千秋真一的視頻來自電視劇《交響情人夢》,包含了三個片段,首先是貝多芬第七的第一樂章的開始的引子,第二個片段是再現第一主題,在此達到一個高潮,最後是第四樂章的驚天動地的結尾,仿佛萬物在歡歌狂舞,雀躍沸騰。
我們分別以兩人的第二和第三個片段來做比較。
先看千秋真一:第二個片段中的 2 分 13 秒處,是進入高潮之處,在此令人詫異的是:樂隊的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手隨着音樂的節奏,而把琴身來個 180 度的旋轉,揭開高潮的序目,隨即小提琴手一致高舉琴身,激昂地發出最大音量,在接着的主題再現時,銅管木管手也抬頭揚起樂器,一陣轟鳴。這個使人哈哈大笑的情節,卻是青春朝氣與音樂的切合,把舞蹈的音樂化為誇張的動作而展示,令人拍案。
在 3 分處,進入第四樂章的結尾篇,千秋真一的心中一句“我很快樂”,勾畫出音樂的本質和千秋真一的指揮心情,他的快樂帶出全樂隊澎湃的演奏,樂隊再次演示前面的誇張舉動,結束時,全樂隊成員站起揮別最後一音,熱情似火的激情一覽無遺,千秋真一的青春無敵映襯全場的掌聲中。
小克萊伯的第一樂章的視頻在 4 分 22 秒處進入高潮,在此前的 3 分 57 秒處的小克萊伯的袖手旁觀狀,似無為而實有為,境界已臻“以神馭氣”。隨後以幾下大幅度揮臂加彎腰引領音樂漸漸走向高潮,在 4 分 22 秒時,突然爆發出一記大範圍的上肢輪劃,氣吞山河般帶出全樂隊的齊奏,音樂恰是霹靂雷鳴,勢不可擋一躍而出,令人心跳不已。
小克萊伯的第四樂章的視頻在 5 分 38 秒處進入結尾,他面帶醉人的微笑,優雅地舞動指揮棒,全身無一關節不流露出舞蹈般的節奏,時而舒展,時而微顫,時而劇烈,音樂在其指揮之下狂歡不止。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小克萊伯年齡偏大,體力下降,最後已露疲憊之態。
補充一下,小克萊伯在 DG 公司錄製的貝多芬的第五和第七,都是公認的名盤。如想聽更過癮更刺激的第七的第四樂章,可去電驢下載 ORFEO 發行的 82 年的現場版本,錄音質量極好,現場感強烈,第四樂章的演繹更是一氣呵成,驚天地,泣鬼神。可惜沒有這場音樂會的錄像,大概美好的事物總帶有遺憾吧。下載鏈接: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8476/
PK 結果
千秋真一的演繹極具娛樂性,作為動漫的主角,對推廣古典音樂可謂功勞巨大,而且又占青春氣壯之利。
小克萊伯則如陳酒佳釀,越老越醇厚,回味無窮。光看他的指揮動作,就是詮釋音樂的絕佳舞蹈,再無另外的舞蹈能如此貼切這部音樂。只可惜最後年老力衰,否則如在壯年,那定是大獲全勝。
所以綜觀上述,兩人雖在不同的領域,結局還是以平手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