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自今年六月以來,越南在南海問題上主動挑起與中國的爭端,誘使美國參入,使得局面一時複雜。越南之所以敢如此挑釁,除了自身的經濟問題和今年四月的“獨立”事件,企圖禍水東引以擺脫不穩定的局面外,還有很大的民意基礎就是越南自古以來的反華傳統。 越南做為一個小國毗鄰與大國中國,在先天的地理格局中已是處於下風。在漫長的歷史中,越南多次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即使在獨立期間也多以藩臣自居,需對宗主國中國進貢獻禮,自己的國王也需來自中國朝廷的認可。因此在越南的潛意識裡,始終對中國抱有戒備和敵對的心理,反華傳統自古有之。 在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越南處在中國各個朝代的統治之下,史稱“北屬”時間。越南認為這段時期就是中國對它的侵略。 到了五代時候,中原地區的統治者忙着窩裡鬥,無暇顧及越南,它便趁機獨立建國,但仍然與中國保持“宗藩”關係。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越南北部為安南國陳氏統治,南部為占城國統治。朱元璋派使前往二國,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並對他們的紛爭進行調解。 但明朝對越南的真正焦點大事件是明平安南之戰,以明的勝利開始而以明的撤軍結束。通過這場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我們可以見到越南根深蒂固的反華意識。 安南之戰的起因是安南黎季犛謀逆殺死國王陳日焜,自己稱帝,改名為胡一元,其子改名為胡,然後胡一元讓位於胡,自稱太上皇。胡上奏明朝,自稱是陳日焜的外甥,由於陳氏無後,所以經眾人推舉為國王,請求明朝封爵賜位。明成祖朱棣一時被蒙蔽而同意封胡為安南國王。 不久黎氏篡權陰謀敗露,朱棣對被其欺騙大光其火,派使者嚴厲詰責胡,胡假意上表請罪,願意讓位於陳日煃之孫陳太平。1406年明派兵五千護送陳太平回安南,在經過雞陵關(今友誼關)時,忽然遭遇十萬安南士兵的伏擊,明軍傷亡大半,明使被殺,陳太平也被處死。消息傳來,朱棣當庭大怒:“蕞爾小丑,罪惡滔天,此賊不誅,兵則何用?” 明成祖朱棣 1406年(永樂四年)7月朱棣發《討安南檄文》,命成國公朱能為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將軍,率領號稱80萬大軍南征,實則30萬軍兵,從廣西和雲南兩路進軍,望一舉擒下安南。 哪料行軍途中一代名將朱能去世,由年僅31歲的張輔代理征夷將軍一職。張輔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原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後被封靖難第一功臣的張玉。張輔從小隨父參軍,志向高遠,屢立戰功。他向眾將領激勵道:“昔開平王(常遇春)遠征途中去世,歧陽王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 英國公張輔 閒話少說,在將門虎子張輔的指揮下,明軍勢如破竹,後與另一路沐晟的大軍會合於重鎮多邦的城下,多邦即今越南的諒山,一但被攻破便無險可守,敵軍可一馬平川直搗河內。且說在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的九個軍在許世友和楊得志的統帥下,也分別從廣西和雲南殺入越南。中國就以諒山為戰略目標,中央軍委當時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由於在戰爭中解放軍傷亡過大,殺紅了眼的許世友下令“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這個命令被浴血奮戰的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 再說胡氏父子深知諒山的重要性,舉全民皆兵之策,集合近百萬軍民參戰,又準備了大象作為殺手鐧。張輔不敢大意,經過周密的部署和長時間的圍城後,於十二月的一個深夜,由報仇心切的都督黃中(曾率五千士兵護送陳太平回國),身先士卒率領敢死隊突然攻城並登上了城樓,明軍一下子衝進了城內。 胡氏父子不得不使出最後一招,驅使大象向明軍發動攻擊,張輔早有準備,先用獅子的畫像蒙住馬的雙眼,驅趕馬群向大象橫衝直撞,最厲害的一招是再用神機火器向大象開火,雖然殺傷力不大,但把大象嚇得自亂陣腳,向後亂逃,胡氏軍隊被沖得抱頭亂竄,重鎮多邦一夜之間就被瓦解。從此大局已定,明大軍長驅直入,一年後在水戰中捕獲胡氏父子,他們在被押解京城後處死。 明朝征戰的勝利還得自於它政策的正確,它打着恢復陳氏王朝的旗幟而得到當地不少百姓的支持。但一旦明軍占領安南後,張輔上奏朝廷:陳氏家族已被屠盡,沒有傳人,當地萬名儒生上萬民表,請求歸附明朝。於是大學士湖廣等人建議在安南設郡,把它併入明朝的版圖。而文臣解縉、楊士奇以及“第一謀士”姚廣孝等人竭力反對。 1407年躊躇滿志的朱棣還是決定改安南為交阯,設立交趾郡,以工部尚書黃福為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自此安南被併入中國的版圖,直接由明派員進行統治。哪想這一決定使明陷入了二十多年的越戰泥潭。 由於明官吏的橫徵暴斂,很快激起民變。從此越南的反明起義接連不斷,明朝始終處於焦頭爛額的圍剿局面,派去的將領大多是無能之輩,朝廷只能仰仗張輔一人。可是當時明還在北征蒙古,以及應對中原的農民起義,使得明對越南的作戰難以為繼。一代梟雄朱棣生前也能沒完成對越的平叛,反而在其間出現了一位最具才幹的起義者黎利,使起義成星火燎原之勢。 越南民族英雄黎利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希望“和平解決”,派人冊封黎利為清化知府,黎利拒不從命。雙方接着再打,明越打越糟,終至崩盤的局面。明無奈之下重議楊士奇的“冊封安南”之策 ,張輔竭力反對,自請帶兵十萬平定黎利叛亂(張輔死於土木堡之戰)。但大學士楊榮一針見血:“國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使得明仁宗終於決定放棄安南,結束了這場使他厭倦的拉鋸戰。 1428年,明軍在黎利答應誓守“永為藩臣,常奉貢職”和立陳氏之後的諾言下,退回國境。此後黎利藉口陳氏“實無見存”,明朝只好封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從此安南又建立起了黎氏政權,再次獨立建國。 此後明和安南長期相安無事。據統計,從1368年(洪武元年)到1637年(崇禎十年)的269年中,安南朝貢79次,占城朝貢達72次之多。 越南史書記載的安南之戰則是另一幅畫面,明朝占領越南後的所作所為在越南的史書裡的描述,同日本侵略中國的所作所為可有一比。現從網上的文章摘錄在下: “到了十五世紀,在明成祖(1402—1424年)的統治下,明朝達到了強盛階段,成為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封建國家。正是在這個階段,明朝侵略我國的陰謀實現了。 1406年,明朝派遣一支軍隊護送流亡在中國的叛徒陳太平回國,企圖建立一個傀儡王朝,充當它的走狗。明朝打算重演十三世紀元朝護送陳遺愛回國的舊劇。但是胡朝早己埋下伏兵,打垮了護送軍,活捉陳太平,押回京城,處以凌遲極刑。面對着日益迫近的侵略危機,胡朝一方面採取了溫和的對外政策,儘可能地推遲戰爭;另一方面則加緊準備抗戰。但是胡朝準備抗戰的主要方式是加強常備軍的數量、購置武器和建立防線。 1406年11月19日,明軍開始越過邊界進入我國。在這場侵略戰爭中。明朝投入了擁有二十多萬步兵和騎兵的龐大的遠征軍以及上十萬民夫。由胡朝領導的抗戰很快遭到失敗。 在各路敵軍進攻面前,胡軍在一些地方進行狙擊,隨後撤退據守紅河南岸防線。明軍會師後集中兵力渡過紅河,攻占多邦城。1407年1月20日,多邦城失守,胡軍的防線迅速崩潰。敵軍自多邦城南下,於1月22日進占升龍。胡軍撤退到紅河下游,經過幾次反攻失敗後,不得不撤退到清化。明軍乘勝追擊,胡季超及胡朝的其他領導人於1407年6月落入敵手。 ……胡採取不正當的手段篡了位,掌握政權後又實行許多旨在把權力和利益集中到本宗族手中的政策。因此,胡朝剛成立就失去民心,不能團結全民,不能發揮民族的偉大力量來抗敵救國。 在打敗胡朝後,明軍取消了民族獨立,摧毀了國家機構,陰謀在我國恢復五個世紀前的郡縣制度。1407年4月,明朝把我國改為“交趾郡”。自此,一套外國的統治機構從郡直到府、州、縣都建立起來。在統治機構中,由明朝派來的官吏囊括了主要職務;另外,他們也竭力培養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土官隊伍。這些傢伙是從背叛祖國的貴族和社會上的忘本分子中挑選出來的。在軍事方面,除了明軍起核心作用之外,他們也大力招募土軍。據1416年的條例規定,根據不同地區,二丁抽一,或三丁抽一。 明軍採用了殘暴的鎮壓和迫害手段。他們到處建立起密密麻麻的城壘和據點。在各軍事據點之間有一個用驛站連接起來的聯絡系統,以便及時互相接應和救援。敵軍憑藉這樣一個龐大的暴力機器下令剝奪了我國人民的一切自衛手段,並且進行了極其野蠻的掃蕩和鎮壓。 他們禁止我國人民生產、儲存和使用任何武器。任何人來往謀生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和檢查。在各次掃蕩中,除了屠殺、搶掠和破壞外,他們還採取了剖腹、活焚、熬人油……等瘋狂的恐怖手段。在經濟方面,明朝實行了殘酷剝削、榨取的政策和手段,僅在半年多的時間裡(1406年11月一1407年6月),明朝遠征軍就搶奪了我國人民的無數稻穀、牛和其他財產。在統治機構建立以後,他們的剝削就更加全面、更加殘酷了…… 我國人民面臨着一場十分嚴峻的考驗。這就是祖國的存亡,民族的獨立。在明朝的統治下,我國人民不斷舉行起義…..從1407年年底起,出現了一些有組織的、活動範圍很廣的大規模起義。這就是由陳頠(1407—1409年)、陳季擴(1409—1413年)、范五(1419—1420年)、黎餓(1419—1420年)領導的起義…… 1416年,黎利和十八位最親密的戰友在藍山舉行宣誓儀式,願為抗敵救國事業奮鬥終身。這次宣誓為組織藍山起義奠定了初步基礎。舉行宣誓儀式後,起義的準備工作秘密而非常緊強地進行着。在藍山山區正在燃起星星之火,它的光芒日益普照各地,形成為一場任何暴力都無法撲滅的森林大火。清化地區和全國各地的英雄豪傑和愛國人民在義旗的感召下相繼跋山涉水來到藍山….. 起義軍所到之處,“人群擁擠,沿途擺席”。起義軍“越戰越強,所向披靡。似秋風掃落葉”…… 1427年12月23日,明朝敗兵開始撤退,1428年1月3日,全部侵略軍撤離我國領土。經過十年艱苦頑強的戰鬥,藍山起義軍光榮地完成了民族解放的任務。這次抗戰的偉大勝利是打倒了外國的統治,粉碎了明朝(當時是世界上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的侵略野心。國土得到解放,民族獨立得到保證,在將近四個世紀中(十五世紀初至十八世紀末)沒有遭到北方封建統治者的侵略……這樣一個英雄的民族是任何侵略勢力都不能征服的。 ” 一場明朝的安南之戰,就可看見越南對中國的仇恨心理。更何論幾千年的兩國恩怨,遠的不說,七十年代末的中越之戰更是越南的心中之恨。 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越南的反華傳統隨時會越燒越烈,很容易演變成過激的民族主義。要指望越南在歷史的恩怨中,自願和中國和睦相處實在是不太靠譜。 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實力才是硬道理。唯有中國自己真正的強大,方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才會同別國達成和平相處,即使在南海的爭議中也能贏得自己的國家利益。
|
|
|
|
|
|
|
|
|
文章評論 |
|
|
|
作者:庭榕 |
|
留言時間:2011-07-11 07:07:41 |
|
|
謝謝山哥。雖然安南在明嘉靖年間曾求助於明,也是因為大臣弒君奪位,後嘉靖派軍入安南,平定了叛亂。但是我想在總的潛意識裡,越南的反華意識是占主要地位。 |
|
|
|
作者:山哥 |
|
留言時間:2011-07-11 04:16:27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