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庭榕的博客  
閒來坐坐  
https://blog.creaders.net/u/2378/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俄狄浦斯王–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義音樂–間離效果 2010-06-05 14:56:35

阿波羅神殿前廳上的銘文:“認識你自己!”這正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王》的主旨,人若只憑自己的理性就想主宰命運,結果只能淪為命運的犧牲品。

被亞里斯多德贊為最高悲劇傑作的《俄狄浦斯王》講述:拉伊奧斯年輕時因得罪另一國的國王,遭到詛咒,神諭 他的兒子會弒父娶母,因此拉伊奧斯刺穿了他的兒子俄狄浦斯的腳踝(oidipous 在希臘文的意思即為腫脹的腳),並將他丟棄在野外。然而奉命執行的牧人心生憐憫,偷偷將嬰兒轉送給科林的國王波呂波斯 ,由他們當作親生兒子般地扶養長大

不明真相的俄狄浦斯長大後,為避免神諭成真,便 離開科林斯並發誓永不再回來。當他流浪到忒拜城(Thebes)附近時,在一個叉路上失手殺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親生父親拉伊奧斯。

當時的忒拜 正被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Sphinx)所困,他抓住每個路過的人,如果路人無法解答他的謎題,便會被他撕裂吞食。忒拜宣布誰能解開斯芬克斯的謎題,便可獲得王位並娶國王的遺孀約卡斯塔(Jocasta)為妻。俄狄浦斯憑藉其聰明智慧,成功解開斯芬克斯的謎題,解救了忒 拜,順理成章繼承了王位,並娶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妻,生了兩女兩子。

後來忒拜不斷出現災禍與瘟疫,俄狄浦斯向神祇請示,想要知道災禍的原因。哪料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原來他是拉伊奧斯的兒子,終究應驗了殺父娶母的神示。聞訊後的約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殺,而悲憤難當的俄狄浦斯,則摘下約卡斯塔袍子上的兩隻金別針,刺瞎了自己的 雙眼。

俄狄浦斯智慧超群,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人類所有的理性特徵,伯納德講過:“俄狄浦斯乃人的原型,其代表了人類僅藉助自身的力量擺脫命運的努力,因而實乃取代諸神的行動。”雖然他能夠猜透獅身人面獸的謎語,雖然他能夠成功統治一個城邦,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卻不知道“我是誰”,正如施密特在《對古老宗教啟蒙的失敗》一文中寫道:“(索福克勒斯)描繪了相信自己的知識和自己的力量的人如何遭到了存在意義上的失敗。”

俄狄浦斯的真正悲劇不在於他的殺父娶母,而在於他要以他的意志取代諸神的意志,《俄狄浦斯王》的德文翻譯者荷爾德林稱之為僭妄,即妄想自命神諭。人只有在遭到痛苦的致命打擊下,才會真心反省,俄狄浦斯用刺瞎眼睛的行動來洗滌污行。索福克勒斯並非一味宣揚宿命論,人也可以在無可逃遁的命運風暴之下顯示高貴的品格。謝林在《藝術哲學》中談到俄狄浦斯時所言:“甘心承受對不可避免的罪愆的懲罰,藉以在失去自由的同時來證明這一自由,並宣告自由意志而走向毀滅,這乃是最偉大的思想、自由最高的勝利。”

這部悲劇也體現了古希臘的命運觀,文中一段合唱經典地表現:“凡人的子孫啊,我把你們的生命當成一場空,誰的幸福不是表面現象,一會兒就消失了?不幸的俄狄浦斯,你的命運,你的命運警告我不要說凡人是幸福的。”

順便一提,弗洛伊德著名的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即出於此劇,他認為男性天生具有弒父娶母的欲望,此觀點是對是錯,各有爭議。

 

《俄狄浦斯王》歷來是藝術的寵兒,在戲劇,電影,繪畫,音樂中都各有千姿百態的詮釋,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的新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以及他是如何用新古典主義展現這部悲劇的。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是20世紀上半葉,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一個重要流派。它力圖復興古典主義或古典主義以前時期的音樂風格和特徵。1920年意大利音樂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首先提出“新的古典主義”,當時的背景是在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之後,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對浪漫主義音樂的誇張語言感到厭倦,想在古典主義音樂中尋找一種嶄新的音樂美學觀念,即簡潔理性的風格。但它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復古,正如廖乃雄所指出的:“新古典主義是穿着古典外衣的一種20世紀特殊的音樂。”

1924年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在英國雜誌上發表《回到巴赫》的文章,從此成為新古典主義音樂的領軍人物,他否定浪漫主義(包括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的誇張音樂表現形式,反對把個人情感加入音樂創作之中。他對外聲明音樂的主要任務並非為求“表達”,“新古典主義”雖然反對表達,但是“它的目的並不是消除一切表現力,而是提煉和控制表現力”“藝術越是受到控制,越是受到限制,越是經過推敲,就越是自由的”。他從不諱言“音樂大部分為形式與邏輯的組合。”因此他的興趣一直在結構,平衡與韻律。

對他的大多數新古典主義音樂未受大眾歡迎,斯特拉文斯基也是心知肚明,在他的《自傳》中寫道:“我踏上作曲生涯之初,簡直被愛樂大眾寵壞了。我從骨子裡感覺到,自己在這15年間完成的作品,必定會和聽眾產生隔閡。…他們既喜愛《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和《結婚》,又稔熟這些作品中的音樂語言,再聽到我以另一套語言發聲時,感到震驚不解,這也是無怪其然的。我個人音樂思想的進境,他們無能、也不願跟進,能夠觸發我心弦、讓我興奮莫明的內容,卻撩不起他們的絲毫興趣,而能繼續吸引他們的內容,對我卻有如稿木死灰”

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一書中,對斯特拉文斯基做了精闢的評價,他先把音樂史分為兩個半時,“上半時的象徵性頂峰是巴赫的《賦格的藝術》,下半時開始自早期古典藝術家的作品,” “兩個半時的美學之間的鴻溝是多重誤解的原因。”上半時的音樂具有設計、手工勞作的特點,下半時的音樂成為個人浪漫情感表現的工具。斯特拉文斯基代表了“第三時”,因為昆德拉認為“在斯特拉文斯基那裡,要包容音樂的全部時間”,“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歐洲的音樂回憶起它的千年生命,這是它向着永恆無夢的長眠出發之前的最後一夢。”

斯氏是俄羅斯人,先後移居歐洲和美洲,他的音樂之旅也如同他的移民史般的多變,因此昆德拉把他的音樂同他飄蕩的移民經歷建立某種聯繫:“他的唯一的祖國,他的唯一的自己的地方,是音樂,是所有的音樂家的全部音樂,是音樂的歷史;” “為了在其中感覺到他在自己的地方:他在這座房子的每一間都停留過,觸摸過所有的角落,撫摸過所有的家具;他從過去的民俗音樂到貝爾格萊茲,佩爾戈萊西為他帶來了普爾欽奈拉(PULCINELLA1919年),乃至其他的巴洛克大師們……”“ 他的攻擊者,捍衛音樂是為表達感情而作的人們,認為他對自己的情感活動隱而不露令人不能忍受,並為此而憤怒,指責他心靈枯燥;是他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心靈去理解他在音樂歷史中遊蕩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感情傷痕。“

 斯特拉文斯基創作俄狄浦斯王的音樂時感受到:“《俄狄浦斯王》像一尊雕像,靜止碩大,格式化的形式內蘊藏着緊張。”顯然《俄狄浦斯王》這部古希臘悲劇有着與斯氏的共鳴之處,都是追求理性與結構的完美,如同古希臘的雕像既典雅又簡樸。斯特拉文斯基在處理這部作品時的目的就是:使聽眾始終處於旁觀者的角度而產生理性的思考,而非投入到悲劇的懷抱中達到身受同感的情感效果。

這部作品的唱詞語言出人意外的是拉丁文,在一般常識里,拉丁文是宗教音樂的專用語言,一聽到音樂中的拉丁語便自然而生宗教的神聖之感,但《俄狄浦斯王》是部非宗教的悲劇作品,在這裡,作曲家刻意營造了一種陌生化的體驗,設置障礙,儘量阻礙聽眾的身心投入,這也是與斯氏的反浪漫主義是一致的。

斯特拉文斯基為該部作品的音樂形式起名為:歌劇-清唱劇,這又是一個古怪陌生的形式,按常理《俄狄浦斯王》更適合以歌劇的形式展現,大眾也會更易接受,可斯氏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以清唱劇的靜態表演形式來表達歌劇的戲劇性,就像他自己認為的那樣:在靜止內蘊藏着緊張。他特意在劇中安排一個敘事者,每一個樂章的開始時,都由敘事者介紹劇情的發展,如此一來,聽眾一直與劇中的情節人物保持距離,避免了感情的無節制投入。

在樂器配置方面,斯氏大量運用管樂和打擊樂,較少使用弦樂器,突出冷峻理性的效果,形成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而非催人淚下的感人效果。

 斯特拉文斯基的這些處理體現了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的理論,通過了解間離效果,可使我們更好理解斯氏的作品理念。

間離效果“讓觀眾對所描繪的事件,有一個分析和批判該事件的立場”,調動觀眾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進行冷靜的理性思考,徹底破壞舞台上的生活幻覺的目的,突出戲劇的假定性。間離理論實質是反對傳統戲劇中的感情共鳴的原則,布萊希特把這種原則上溯到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他批判性地認為在傳統戲劇里“藝術為了做到激發人的一定感情和一定的經驗,它無需創造出一個符合實際世界的圖像和再現準確的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事件,它可以用殘缺不全的欺騙性的老一套的各式各樣的世界圖像來達到它的效果。”因此傳統戲劇不可能帶給人正確的認識觀,只是情感偏差的認識觀,但實際上情感共鳴無法徹底被消除,間離效果卻可使觀者從情感共鳴中迅速擺脫出來,進行理性的思考。

在表演藝術上,間離效果要求演員在感情上與角色保持距離。演員扮演角色,不該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上,而應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對面,這就是演員和角色的距離。問離效果的舞台演出,演員表明自己只在演戲,觀眾是在冷靜地看戲,演員和角色的感情不混合而使觀眾和角色的感情也不混合在一起,從而保持理智的思考和評判。

敘述體戲劇採用的間離效果,大體說來有簡單的和複雜的兩種。簡單的有:標語牌、歌唱、象徵性的舞台布景、演員戴的面具、虛擬的表演動作和自報家門式的獨白,等等。(間離效果的介紹摘自百度百科)

 以下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的第一樂章《序曲》,只找到有日文翻譯的版本。

先由敘事者講到:“先生們,女士們,你們將聽到由索福克勒斯創作的戲劇性悲劇《俄狄浦斯王》改編的拉丁文演唱版本。我將敘述故事的發展。俄狄浦斯王無意中被捲入與超自然力量的抗爭,就是那些在超脫死亡的世界裡,觀察我們芸芸眾生的永不睡眠的神祗們。當他一被生下,就被一個陷阱所困箍,你將會聽到這個噩運如何步步逼近。

故事現在開始。衰敗痛苦的忒拜城,一場瘟疫爆發。合唱懇求俄狄浦斯王拯救城市,如同他過去從Sphinx(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題中解救忒拜城一樣。俄狄浦斯王發誓要再次解救他的人民。”

接着是合唱“災難降臨到我們頭上”(降b小調),作曲家在整部作品中大多採用小調,以突出悲劇陰暗的特點。呼救般的演唱用了二聲部的卡農形式,復調的風格讓人回想起巴洛克時期的合唱。後面是俄狄浦斯王的獨唱“我的孩子們,我要救你們脫離瘟疫,我是大大出名的俄狄浦斯王”,這段獨唱使人聯想起巴洛克的宣敘調風格。合唱詢問如何才能拯救,俄狄浦斯王回答已派出王后的兄弟Creon去問神諭,合唱催促我們要傾聽神諭。

 


 

以下是第六樂章也是最後樂章的視頻,先由小號開場,照例由敘述者說道:“報信人開始描述Jocasta(王后)的悲慘不幸,由於過分驚嚇已無法繼續。合唱隊頂替他的位置,幫助他描述王后是如何上的吊,和俄狄浦斯如何用王后的金別針刺瞎自己的眼睛。

現在走出俄狄浦斯,他已被禁錮,他必須向世人展示:他是一個亂倫的惡魔,是一個殺父者。他的人民緩慢地,緩慢地驅趕他。再見,再見,俄狄浦斯,我們愛你。”

報信者與合唱交替唱出發生的悲劇場景,最後的合唱告別俄狄浦斯也運用了卡農的音樂形式。


 

附上兩段配有英文字幕的視頻,這是由小澤征二指揮,Norman演唱的版本,但這個版本顯然已做了許多加工,添加更多的歌劇,舞蹈和電影的元素,使我們習慣於“感情共鳴”傳統美學的人,更易欣賞和喜歡,但這與斯特拉文斯基的理念是不符的。其中第一段視頻是王后Jocasta的演唱,類似的優美旋律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第二段視頻也是最後的結局,可比較與歌劇-清唱劇不同的美學觀。


 

瀏覽(933) (3) 評論(0)
發表評論
我的名片
庭榕
註冊日期: 2009-05-05
訪問總量: 214,727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原創文章 版權所有
謝謝光臨
最新發布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那些年 老男孩
分類目錄
【賞心樂事(6)】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神秘的狂喜 — “走火入魔”之斯克
【賞心樂事(5)】
· 革命者的愛恨糾結 — 電影《牛虻
· 在紐約看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賞心樂事(4)】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墨西哥笑臉娃娃的新春祝福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賞心樂事(3)】
·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喜歡勃拉姆斯
· 末日經之世俗變臉
· 也談談朗朗
· 是無厘頭還是高深莫測 — 透視約
【賞心樂事(2)】
· 足球賽場的經典音樂
· 聲無哀樂 和聲感人 —嵇康的音樂
· 俄狄浦斯王–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
· 生命之不能承受—紀念舒曼誕生200
【賞心樂事(1)】
· 演繹酒神之舞- 千秋真一 PK 小克
· 最後四首歌 — 詩樂合一的佳作
· 跨越彩虹-貝多芬的感恩頌歌
· 自我流亡的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
【抒懷心得(3)】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那些年 老男孩
· 日劇《仁醫》引發的思考
· 死之堅強
· 別對我說謊(20101128)— 偉大的
【抒懷心得(2)】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說說小“周立波”張馮喜
· 牢獄裡的力阻狂輪
【抒懷心得(1)】
· 從納粹黨歌看《宗教大法官》
· 從摔碎到重建信心—C.S. 路易斯的
· 是人還是鬼-周立波和張潔的離婚
· 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馬太系列(下)】
· 財主約瑟仗義葬人子 祭司兵丁封
· 客西馬尼求天父 自不量力解經意
· 彼得貪生不認主 耶穌忍辱為哪般
【馬太系列(中)】
· 彼拉多糊塗定判詞 好彼得勇猛削
· 大祭司驚魂審訊夜 眾百姓大鬧衙
· 耶穌受難十字架 上天降災以色列—
【馬太系列(上)】
· 貪婪猶大賣恩師 三十大洋惹血案—
· 馬太受難曲是怎樣被忽悠成的?—
· 閒侃“馬太受難曲”- 馬太系列 (1)
【聖樂系列】
· 天國的聲音 — B小調彌撒(巴赫)
· 萬王之王 — 亨德爾絕境揮寫《彌
· Misa Criolla - 阿根廷民謠與彌
· 音樂宣告信仰 --彌撒曲中的信經
· 人性化的耶穌和激憤的民眾- 聽巴
【馬勒世界(2)】
· 怒放的凋零 — 有感馬勒的第六交
· 棄絕塵世 — 馬勒的一首藝術歌曲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下)
【馬勒世界(1)】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上)
· 童謠與失戀編織的荒誕葬禮—馬勒
· 由死入生-從馬勒的第五想起
· 在墨西哥聽馬勒“復活”交響曲
【天下評論(2)】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明朝的安南之戰和越南的反華傳統
· “未來帝”網絡預測鬧劇的始末
· 哥本哈根的通天塔
【天下評論(1)】
· 諫問國慶60閱兵
· 翻雲覆雨何其快:墨西哥“綁架”中
· 是非曲直何時了-分析中墨外交糾
· 事實駁斥墨西哥政府對中國的謬論
【音樂與歷史】
· Shema Yisreal 和華沙倖存者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士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士
· 乘着金色翅膀的思想
【中國搖滾】
· 再見 烏托邦 — 中國搖滾樂的沉淪
· 搖滾詩人汪峰
· 聽許巍的歌有感
【詩畫雜感】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天使惡魔 迷亂人生 — 意大利一代
· 復甦美洲大陸的夢幻與命運—智利
· 若幻若失-Peter Doig 的畫
· 迷失的孤獨—讀帕斯(OCTAVIO PAZ
· 夜雨對床 兄弟之情
存檔目錄
2014-04-21 - 2014-04-21
2013-12-17 - 2013-12-17
2013-03-06 - 2013-03-06
2012-06-06 - 2012-06-06
2012-05-01 - 2012-05-07
2012-04-24 - 2012-04-25
2012-02-26 - 2012-02-26
2011-11-01 - 2011-11-01
2011-10-16 - 2011-10-16
2011-07-04 - 2011-07-17
2011-06-04 - 2011-06-14
2011-05-09 - 2011-05-09
2011-04-09 - 2011-04-09
2011-03-05 - 2011-03-11
2011-02-01 - 2011-02-26
2011-01-20 - 2011-01-20
2010-12-02 - 2010-12-07
2010-11-01 - 2010-11-29
2010-10-08 - 2010-10-26
2010-09-15 - 2010-09-25
2010-08-06 - 2010-08-18
2010-07-07 - 2010-07-23
2010-06-05 - 2010-06-29
2010-05-05 - 2010-05-25
2010-04-02 - 2010-04-24
2010-03-09 - 2010-03-31
2010-02-01 - 2010-02-09
2010-01-14 - 2010-01-29
2009-12-28 - 2009-12-30
2009-10-01 - 2009-10-05
2009-08-07 - 2009-08-11
2009-06-08 - 2009-06-08
2009-05-05 - 2009-05-26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