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一) 中秋节想起爸爸 若敏 1992年10月3日是我人生中最悲伤的日子。我的爸爸在这一天与世长辞。记得那天我一起床,就对先生说我感觉不好,要马上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没有人接。我又马上给协和医院的病房打电话。哥哥悲伤地告诉我,爸爸已经走了。在那一刻,我惊呆了。其实,在爸爸被确诊为癌症的那一天,我知道这一天会来。可这时,我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无能为力的软弱,一起向我扑来。特别感谢我的先生,在我最苦最难的日子里,给了我最坚强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怀抱。陪我走出那些艰难的日子。 爸爸是一名海军军官。1949年他离开学校,从一名热血青年学生变成了一名军人,参加了攻打厦门的战斗。在中国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的号召下,他又成为第一代中国的海军军人。他拥有军人的优秀特质,坚强,刚毅,执着,真诚,义气。我记忆里的爸爸,永远是身着海军制服,神采奕奕,英俊帅气的形象。我曾看过爸爸20多岁的照片,其实,我的长相遗传了很多爸爸的基因。这让我感叹到血脉相连的神奇。也让我时时感到爸爸一定在天堂看着我。我要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让天堂上的父亲永远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有句名言: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父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身上的优点使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 认识父亲的人都知道,他特别乐于助人,他曾告诉我,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有能力一定要帮助别人。雪中送炭永远好于锦上添花。他帮助别人也从来不求回报。每当朋友有难,他会以最快的速度伸出他的手。妈妈的好朋友黎阿姨曾告诉我,文革的时候,他们来到大连我们家,爸爸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爸爸还亲自下厨,为他们做了可口的饭菜。他们永远都记得当他们有难时,我父母对他们的帮助。 爸爸的真诚曾感动过很多人。70年代,记得爸爸有几个好朋友都是家不在武汉,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爸爸总会请他们来做客,拿出最好的东西,亲自做上一桌拿手好菜。那时,很多东西需要凭票供应,买肉还要肉票。每次请完客,我们可能一个月都没有肉吃。可爸爸说,他们的家都不在这里,过年过节是他们最想家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家的温暖,他们会好过一些。爸爸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会将最好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有难的时候共同担当。当他去世时,看到上百人为他送行,看到那一个个花圈,一幅幅挽联,我觉得爸爸可以安心地走了。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与他相识的人。 爸爸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以后会慢慢地写出来。 当我爸爸离世的时候,我想了很多。过去总认为家人最近,最亲,永远不会失去,所以轻心,不在意。等失去了才学会珍惜,代价已太大了,留下了很多遗憾。 当父亲过世后,我常常反复思考“死亡”这个词,感叹人的脆弱,好像随时都会消失,破碎。真正让我心痛的是,从此再也见不到父亲,甚至连通个电话都不可能,永远的离别意味着只能在回忆中见面了。 在美国每次过圣诞节,如果不去度假,我们都会邀请朋友来聚会。我们需要亲情,友情来填充内心的失落。我常常会想起在中国过春节的日子,爸爸妈妈和我们包饺子,炸圆子,做熏鱼,-----做好多的菜。还有新衣服穿。结婚以后,每年会有一天去先生家,一天回我们家。哥哥嫂子,我和先生,围着圆桌吃饭过年的日子,爸爸妈妈多么高兴的日子,因为爸爸最喜欢热闹。来美国后,我常常想,如果这辈子我能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和爸爸妈妈哥嫂和我的两个儿子,一起吃个饭那该多好!可这永远都不可能了! 父母用他们的爱,他们的一生交换我们的成长,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现在,我作了母亲,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父爱的伟大。我常常会不经意想起一件件小事,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爱之深,爱之切。我们的血肉之躯来自父母。如果生命的结果都必须是离世,父母的爱延续了生命的精神,生生世世,代代绵延,永不磨灭。 生命是个过程,我相信爸爸是潇潇洒洒,幸福地走了这个过程。他是一个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在爸爸离世17年后的今天,在中秋团圆的日子,我写下这篇博文。我们应该感恩活着真好,珍惜眼前人,珍惜现在事。我特别要对爸爸说,我会让自己成为让你自豪和骄傲的女儿。中国人很难说出“爱”字,在今天,我要说“爸爸,我永远都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