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城往事,口罩情》 若敏 9/16/2023,秋雨绵绵,站在湖边的亭子旁,望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滴滴落心,滴在往事中,滴在记忆里。雨丝,飘逸灵动,就像思绪随风而舞。三年了,时间能淡忘一些事,但疫情的刻骨铭心,常常在不经意中闪现,口罩群的互助和温暖,常常让我感叹一声,人间值得。 这是亚城华人一个特别的日子,2020年亚城华人自发成立“口罩缝纫互助组”。三年后,口罩组的兄弟姐妹们,在Johns Creek的公园凉棚里,举行了重逢相聚的线下活动。 组织者任小燕和陈娟娟老师的发言,把大家带回三年前。2020年疫情初期,恍如梦境,突如其来的Covid-19,席卷而来。刚刚给中国寄去了美国能采购到的口罩,美国又开始了Covid-19 的大流行。2020年的三月初,美国疫情恶化,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特别是口罩短缺。市面上连普通口罩都买不到,我们诊所预定的医用外科口罩,也处于等待货源的状态,防护物品紧缺,特别是口罩。 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危,2020年3月,亚特兰大三个素未谋面的女士在Facebook上发起了【Sewing Masks for Area Hospitals-Atlanta 】(简称SMAH)组织,其宗旨是:我们一起努力,运用零接触的网络,以安全和高效的方式,将当地志愿者家庭手工缝制的布制口罩,送到亚特兰大地区医疗机构,以帮助他们在口罩缺乏时用于代替医用口罩或者延长医用N95口罩的使用时间。 在短短三周时间里,其成员发展到8000多人,从亚特兰大扩展到整个佐治亚州。志愿者们有的参加手工缝制口罩,有的提供材料和缝纫设备,有的捐献资金,有的提供家庭作为收集点,并负责运送到医疗机构,其组织和策划,以及与医院的联系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全,每个志愿者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一份力量! 亚特兰大华人口罩缝纫群也在3月20日成立。最初口罩群起源于发起者之一闻君,心灵手巧的她,做了40个手工口罩,捐献给医院。亚特兰大新韵艺术团的陈娟娟老师看到后,觉得主意不错,虽然大家不能上第一线抗疫,但为医护人员做口罩,是力所能及的事。一呼百应,最开始是艺术团的团员加入,后来越来越多的华裔女士走进了这个群体,并于3月23日加入了SMAH大部队的行动。 缝纫群初创的时候,无材料、无资金。闻君、娟娟老师、张萍、任小燕、一冰、李晋汾等几位组成了管理小组,用自己的钱去买材料,闻君和娟娟老师做裁剪,这个活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常常累得满头大汗。闻君就有一次剪裁时,把腰扭了,只能躺下休息一会,再做。特别时裁剪时,要低头、弯腰,非常不容易。 闻君是新韵艺术团里能歌善舞的才女,还精通缝纫手工。做口罩,我就拜她为师,她耐心而细致地给我做示范,给我的缝纫机安装和调试,让我迅速地进入角色。十分感激。她不仅担负起East Cobb这边的协调工作,还与SMAH 够通和联络,在自己筹集的布料用完之后,还到SMAH领回布料,进行裁剪,发给姐妹们。她热心公益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女儿,在闻君的影响下,女儿也学会了裁剪和缝制。可惜这次闻君有事没能前来参加聚会,但是,姐妹们都记得她,这次聚会后,大家把买的鲜花送给她,当天,她就完成了四件插花作品。 口罩缝纫群里另一个灵魂人物是陈娟娟老师。作为新韵艺术团的歌唱老师,娟娟老师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活动中,华丽转身。人美心更美。有一段她与儿子的对话,特别令人感动。小儿子问她,你干嘛这么辛苦?她说,“我不想让医生得病,我想保护他们,你不是想当医生吗?以后别人也会保护你。我希望带动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做义工、做慈善的队伍中来,爱我们生活的美国,爱我们生活的地球。在义工的队伍里也有中国人的脸孔,而不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 我在后面还专门采访了娟娟老师,她形容得特别恰当,她说:“管理小组就像一台运转机器的核心,协调口罩群里的姐妹们,分工合作,每个人就像螺丝钉一样,缺一不可,这样才让口罩群,在很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完成了任务。”当时娟娟老师家是材料和口罩的集散地,娟娟老师和质检小组的姐妹们,一一检查制作的口罩,不合格的口罩,拆掉重做,改成儿童口罩,任小燕负责将合格的口罩送到SMAH在Johns Creek的收集地,形成一条龙服务,不浪费一分钱,一份材料,把钱用在刀刃上。 East Cobb这边由闻君负责裁剪,她家里也是大本营,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是June阿姨。June阿姨是我母亲生前最好的朋友之一,是母亲在教会的好姐妹。她乐观聪慧,手工非常好,曾经拥有改衣店,是专业的裁缝。一直以来,我和母亲的衣服都是她帮助修改的。后来,她决定退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画画,弹钢琴,还特别喜欢旅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也十分热心教会的工作,乐于助人,心善人好。2019年,做了髋关节置换术,行动不方便,坐久了,或者站久了都不行。加上她已经年过七旬,我就没有告诉她这次的活动。她从我的文章里看到消息,马上给我打电话,要求参加活动。 第一次我给她送去闻君裁剪好的N95 口罩布料,10点半送去,3点半钟,21个口罩就全部完成了,后来,30个,50个,一直不停地做。当闻君腰扭伤的时候,她还发挥剪裁手艺,直接接过布料进行剪裁和缝制。做了200多个口罩,我和闻君一直让她慢点做,注意休息。她做的口罩又快又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开始的时候是我担任运输工作,给June 阿姨送布料,把成品送到收集站。那天刚准备出门,发现车胎漏气。教会的姐妹复合又接替我参加了给June送布料,Drop Off 口罩的任务。让我十分感动。每个人都在努力地为抗击疫情做点事。这次聚会时,她正在冰岛旅游,遗憾错过。 当娟娟老师把缝制口罩的信息,发在朋友圈的时候,有位在美国航空母舰上服役的海军军官发来了求助信,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布口罩,娟娟老师的学生Keli接受了这个任务,她加班加点,把这批极有特色的200个口罩完成了,快速寄给了海军军官,解决了没有口罩的燃眉之急。她精湛的技术和工艺,让舰上的海军交口称赞,并寄来感谢信和戴着口罩的照片,舰长还提出了捐款的建议。Keli爱好缝纫,她还承担了寻找松紧带的任务,在网上查找,有些需要到很远的商店里购买,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娟娟老师对Keli赞不绝口。 文学城上的名博南山碧竹刚到亚城不久,也是新韵艺术团的歌唱演员。在她的博文《疫情下的心情》中,可以看到她做口罩的路程。“给医院做口罩,在医院拿了料子,按他们的规格认真的缝制。在这个无可搏击的幻影般的敌人面前,我的那份惊慌和无助,好像终于抓到一根稻草,可以实实在在的做点什么,为着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尽一点点微薄之力。” 她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录制制作视频,细致而到位地演示和讲解,快速地帮助新手上路。这次聚会,她也有事缺席了,口罩群的姐妹们都一再提到她的视频。 财务工作是很繁琐,夏一冰作为财务总监,掌管捐款和支出,账目清晰,让口罩群正常运转。她当时已经奔赴加州,准备退休后的安家事宜。疫情爆发后,她回到亚城,参加了口罩群的活动,便改主意了。她看到了亚城华人的团结友爱,看到了奉献,从此,决定在亚城扎根。 口罩群里有2位华二代的志愿者,一位是Helen,当时还在Walton上高中,她一直喜欢缝纫,在疫情期间,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曾艳将闻君剪裁好的布料和松紧带取回,交给女儿,在课业十分繁重的时候,她每天做10个口罩,终于完成了100个口罩的制作。当完成口罩制作的同时,她收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GT)材料系的录取通知书。她之所以选材料系,是想把fashion design和工程结合,用高科技设计未来的服装材料,即环保也实用。正好去参加聚会,坐上曾艳的车,得知Helen 在GT正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着。 另一个女孩Cynthia 是闻君的女儿,闻君会缝纫和裁剪,是亚城口罩缝纫群的发起人之一,女儿在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在紧张学习的间歇,帮助妈妈裁剪和缝纫,完成了30个口罩的制作。 娟娟老师说得特别好,她说,“我们要给孩子们在心里点上一盏灯,一盏爱的灯,永不熄灭。”这次活动的T恤是她的儿子设计的。 在我坐的桌子旁,有几年未见的格格,依然美丽,得知她儿子已经上了西点军校,祝贺和高兴。歌者陈泓,还有Shelley,大家都聊得当时加班加点做口罩的情景。其中Shelley等还负责将口罩的布,用洗衣机先洗一下,防止缩水,再熨烫,再裁剪,这个工作量很大,当时有五家人承担了重任。 缝纫组里还有一位新韵艺术团的副团长王会军,不仅捐款,还承担起将口罩送到医院,到医院领取喷熔布的事情,原本一个人只能领一张布,当他把缝纫小组有100多名成员的信息告诉医院的时候,他们给了他47张布料。他还发动77级的雷鸣也为缝纫组领到了布料。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不会缝纫活,家里也没有缝纫机,在外围帮姐妹们跑跑腿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应该的。姐妹们真的是太辛苦了,多写写她们吧。 管理小组的阿金,曾经为口罩群做了一个总结:“这个周末是大晴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绿翠红粉,争相斗艳,晚上闻君、娟娟、小燕和一冰等几位组织者,聚在网上认真查看近日来口罩小组制作情况,仔细检查每个数字,核实每位姐妹送还或drop off的口罩数量,确保不遗漏每个姐妹的劳动成果。这些口罩是姐妹们无数个小时点灯熬油一针一线的辛苦,是姐妹们顾不上家务顾不上孩子的付出!在这个小组里,许多姐妹们素未谋面互不相识,是怀揣“你恪守医护职能、我尽我公民所能”、多做一个口罩,或许就会给医护人员多一份安全的信念走到一起的,许多姐妹把人生第一次缝纫技术献给了口罩:从对口罩制作的一无所知到熟练工,从单一颜色到五彩缤纷的各式图案,太美了!请记住,在2020年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天里,在亚特兰大有这么一群在疫情面前,虽不能亲自上阵杀毒,却在后方的缝制口罩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姐妹们!为你们自豪!为我自豪!” 在疫情期间现金和支票赞助的有张萍、任小燕和朋友石道均先生、夏一冰、王会军、孙丽、还有娟娟老师的朋友黄玉、Cindy Lu、雪梨等,材料赞助的有闻君、立平、夏杨、帅妈妈、Keli、李晋汾、杨玉、园子等。 疫情期间,口罩缝纫组多数人素未谋面互不相识,大家怀着“多做一个口罩就会多一份安全”的信念走到一起,年龄跨越祖孙三代,职业来自各行各业,募捐、采购、剪裁、缝纫、包装、运送各小组密切配合,短时间内就向附近医院、警所、儿童机构等捐赠了6600多枚口罩!后来随着口罩供给的缓解,口罩群的活动也随之减少并最后停止,直到2023年5月11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疫情结束。 为了纪念那个特殊时刻未曾谋面的”相识”,为了疫情初期曾为抗疫做过的贡献,为了三年后面对面的交流聊天,口罩小组举办了一场“迟到”的party。 聚会上有冬青树夫妻制作的美食,他们夫妻也是口罩群的一员。还有一凡小屋订购的菜品,琳琅满目,美食飘香。 伴着美食,张晓京吹起了电笛,第一首《游牧时光》,第二首《秋恋》。当《秋恋》的乐曲想起,夫人焦梁翩翩起舞,想到那句“夫唱妇随”。在疫情期间,是晓京开着车,带着焦梁取布料,送口罩,他们是亚城有名的恩爱夫妻,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陈娟娟老师的一曲《花又落》,如天籁之音,在雨后的凉亭里余音绕梁,传到远方。 “岁月长河,纷繁终寂寞,淘尽浪花千万朵,有你也有我。” 聚会在陈娟娟老师美妙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借用Shelley Shi 的妙语作为结束语:“精心的准备和计划,美味精致的午餐,深情美妙的歌曲,豪放悠扬的笛子与伴舞,有幸在疫情中与大家携手同工,感恩与大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2023.9.28.完稿于亚特兰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