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若敏 2021年的夏天到来了。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花香飘洒着希望,很多人都接种了疫苗,生活的轨迹,逐渐恢复正常。站在光阴的彼岸,感慨万千。走过疫情的阴霾,沐浴着崭新的阳光,经历过生死离别,又一次体会到平淡日子里的鸟语花香。那些陪伴在身边的人,越来越重要,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寸时光,静观花开花落,遥看云卷云舒,健康平安,才是幸福的声音,人生的暖阳。 感谢岁月,让我们成长,随手相赠的沧桑,使人学会了知足和坚强。时光让生命丰盈,让遗憾减少,回望2020年的庚子年,不禁感叹,活着,真好!感恩和深爱着生命,才能丰盈和发光。一年前的景象,如电影一般,在脑海里回放。 【南极】 2019年的圣诞节,我们来到了南极。那一天,穿行在南乔治亚岛王企鹅的中间,企鹅摇摇摆摆的走来,近距离地面面相对,这种在冰雪奇缘世界里的巧遇,让我兴奋不已。摊开双臂,企鹅和海豹站在我的身后,幸福之极。 踏上南极半岛的那一天,我在海湾里荡起皮划艇的桨,在千姿百态的浮冰中穿梭,世界仿佛静止了一般,无声胜有声的寂静,大自然的呢喃低语,让人心生温润和虔诚,时空的切换,圣洁神秘。 2020年1月1日,邮轮来到了著名的天堂湾 。峭岭峻峰在缭绕的云雾中慢慢揭开面纱,海面如同蓝色的绸缎,雪山、蓝天、白云和南极的阳光,共同装扮着人间的天堂。偶尔的鸟鸣,让我回过神来,碎冰轻轻地划过水面,冰山的倒影,如梦如幻。我与先生双双跳入南极的天堂湾,完成了南极、北极两次冰海跳水的挑战。 抵达世界尽头,面对南极大陆,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无以言表。当我打开凉台的玻璃门,白雪覆盖的雪山,像极了中国的水墨山水。蓝色通透的浮冰城堡,铺天盖地的冰川,上下跳跃的企鹅,以及鲸鱼深深扎入水中时,挥舞的尾翼,让我感叹人生能来一次南极是多么幸福,热泪盈眶,心存感恩!南极之恋,风光无限,不虚此行,不枉此生。由此,我写下了游记系列《南极之恋》。 【武汉疫情】 此刻,我并没有意识到席卷全球的Covid-19 病毒,已经悄悄地在武汉传播。正当我兴奋地给亲友们发着在南极跳水的照片时,微信群里,一位在防疫第一线的同学提醒大家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再现Sars病毒,大家要小心。”职业的敏感,让我隐隐约约有些不安。赶快告知武汉的家人和朋友,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可能有Sars的传播。当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武汉刚刚举行过军运会,有多套疫情应急方案预演,加上Sars病毒当年在武汉都没有流行起来,早发现,早阻断,问题不大。 我从南极回到亚城时,得知几位校友重病住院。其中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的同事,江学庆医生已经收住进了ICU ,并上了呼吸机。但是。从1月12到18号之间,武汉当地几乎没有什么消息。 很多同学战斗在第一线,有武汉同济、协和、中南、中心等医院的医生,疾控中心的专家,都在日夜地工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第一手资料,感觉事态越来越严重。从心里希望他们保重自己,严密防护,一切平安。 舆论导向一直没有提病毒人传人的危害,但是协和、同济等医院都有医护人员感染,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病毒人传人的凶猛程度。终于等到了 钟南山在电视里说出医护人员感染的消息,确定人传人以后,武汉政府和各种官方媒体开始实时通报,整个事件才引起武汉人的重视。 我忽然意识到,如果大家因为恐慌而聚集在医院的话,发生人群挤兑,其传染速度会大幅提高,这是交叉感染。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肺炎传播,医院是最危险的地方》发表在博客里,并用微信传给国内的亲朋好友,提醒他们注意。 我的观点是,医院现在如战场,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没有相关病,或者小病,就不要去医院。最容易感染。现在,人们很害怕,有点感冒,都涌向了医院,希望政府赶快出台相应指南,告知民众,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戴口罩,常洗手,如果没有相应症状,在家最安全。 我很担心在第一线工作的哥哥,再三嘱咐他门诊时,要戴口罩、戴手套。哥哥是医院的皮肤科主任,但是,在疫情初期,也接诊过一位咳嗽的皮肤病患者,拍片后,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立刻把病人收治住院,转到传染科。好在,他戴了口罩和手套,做了应该有的防护。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也穿起防护服,工作在发热门诊第一线。从微信里得知,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之大,医生们是白衣天使,任何赞美,都不为过。 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战争和疾病无一不是。武汉肺炎如同2003年非典穿越一样,重演一遍。而且更甚。 【封城和捐赠】 从南极回到亚特兰大仅仅10天,我又踏上了去埃及的旅程。1月23日下午飞抵纽约,看到机场挂着红灯笼,飘着春节的气氛,有几分欣喜,也有几分悲凉。远在万里的武汉,因为冠状病毒肺炎已经封城了,这个庚子年过得悲壮。美国机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即为武汉的抗疫祈福,也为自己还能避开这个病毒而庆幸。其实,病毒正在悄悄地飘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寻找落脚点,终将无一幸免。《行走在埃及》系列游记,记录了我在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疫情的担心也跃然纸上。 虽然人在埃及,心系武汉,春节当天,收到同济、协和医院的爱心捐赠公告,公开向社会求援,并明确声明,现有防护物资无法保证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几个医院同时步调一致的行动,说明武汉医疗界对于政府的官僚和不作为,伤心、失望、绝望透顶,忍无可忍。 这种公开向全世界的求援,几乎是兵谏。在美国的华人开始了捐赠募捐活动,海外校友会,海外同乡会,美国的大型企业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网站上、商店里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被我们横扫一空。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表达着我们对战斗在第一线白衣天使的关爱。 为了更快地将物资送到第一线医疗人员的手中,武大、华科大等海外校友会联合募捐,用直升机空运到汉口新华体育场,绕开官僚机构,直接交给了协和医院。德国国防部派一架撤侨专机,携带满满一飞机的救灾医疗物资,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德国大使馆出面发函证明,指定给同济、协和医院收货。 终于,求救声被听到了,湖北和武汉政府换人,部队医疗队进驻,全国医疗系统派出了医疗队支援武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世界各地飞往武汉。在疫情初期,因为没有足够的防护,导致中国有3000名医护人员感染。 据中国海关官方统计:在2020年1月24日-2月29日期间,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24.6亿件,价值82.1亿元,其中防护用品共24亿件,包括口罩20.2亿只,防护服2538万件。 【美国疫情】 2020年1月21日,美国宣布发现第一例Covid-19 病毒感染的病人。随后,疫情在美国蔓延。3月10日确诊病例破千,自3月17日开始全美50个州均有确诊病例。 儿子在大学医院工作,我们十分担心。3月的一天,他打电话告知我们,他参加会诊的一个病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阳性,而当时医生都没有口罩可戴,只戴了手套。他们团队都进行了测试,并进行居家隔离。我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了,我们知道武汉感染上的病例情况有多糟糕,那种七上八下的心情,今天想起,还是后怕。 我做了一些菜,送到他居住的公寓,放在门口,隔着玻璃门打招呼,用手机进行交谈,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儿子安慰我说:“妈妈,我没有发烧,也没有其他症状,不用担心。”母子连心,怎么可能不担心?先生给国内第一线的医生打电话,了解治疗方案等。测试结果终于出来来,儿子是阴性。他的同事不幸测出是阳性,好在治疗及时,终于脱离危险。基于保密条款和怕亲友们担心,我们当时除了家庭医生,没有告知任何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我对所有在第一线工作的白衣天使,感同身受,充满深深的敬意。 工作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有很多很多,他们有儿女,有父母,但他们秉承医生的誓言,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奋力抢救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他们呼吸的是与病毒只有双层口罩之隔,带着令人窒息的气体;每时每刻都要盯着心脏监视屏上随时都会变成直线的心电波,听着各种生命危急的警铃声,医院对讲系统传来的“Code Blue”, ”RRT 6 tower”, “和”Anesthesia STAT”的呼唤声;他们竭尽全力救治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 在美国听到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献出生命的报道一例接一例。病毒刚刚开始扩散的时候,第一线医生没有足够和安全的PPE保护他们,就是裸奔。医护人员用垃圾袋当防护服,前赴后继地冲上去。听到一个个医护人员倒下的噩耗,怎能不潸然泪下。这样的悲剧,一幕幕上演,全球范围已经有超过百位的医护人员,倒在了病毒之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悲伤的家庭。这世上,没有岁月静好,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生命负重前行。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珍贵。他们的面容,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感谢白衣天使用血肉之躯,为人们筑起了一道防线,用专业知识和医生的信仰,托起病人的希望,挽救了一个个生命,而他们却倒下。 为此,我以新冠札记为题,写下了一系列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医护人员。3月16日《美国疫情蔓延,医院还是最危险的地方》,3月17日《亚城医护人员感染,防护够吗?》, 3月27日《如果医护人员倒下,谁来救人?》, 4月1日《美国疫情的至暗时刻》,4月1日《美国疫情,重视不恐慌》,4月8日《美国疫情,我身边第一线的医护们》。 2020年3月19日美国确诊病例过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道,3月27日当天超越中国与意大利公开的数字,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4月27日,美国境内确诊病例达到100万,死亡人数达到5.5万人。所有海外领地均有确诊病例。5月底,死亡人数已逼近10万,《纽约时报》以逝世者为题制作了头版头条报导“美国死亡人数近10万,损失无以计数。2021年2月21日,美国境内确诊病例逼近2900万,死亡人数突破50万。 【口罩交响曲】 轻敌的代价是巨大的。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重蹈覆辙就是悲剧发生的时候。 就在中国疫情即将烟消云散的时候,瘟疫则如洪水般扑向欧洲全世界,扑向北美大陆,美国其实没有准备好,只能仓促应战。当我得知亚城疫情严重时,写下了《亚城医护人员感染,防护够吗?》引起了反响。 武汉工作在第一线的学姐发来信息:“事实证明,戴口罩、手套或洗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在疫情初期大家都没有防御之心时,口腔科和耳鼻喉科医护没人感染,因为他们平时出诊就戴口罩!大家重视防护后,即使大疫肆虐,在病毒中穿行,医护人员,无论一线,二线都零感,说明防护是有效的。避免感染,病毒造成有些伤害是永久的。大家多多保重,保护好自己和亲人,朋友。” 三月份,CDC还没有提供合适、足够的检测试剂。 医院有典型症状体征的病例只能被标为 “疑似病例 ”。 医务人员只有在检查室内才需要戴口罩,地点只是局限于诊查室内!医用外科口罩为指定口罩。不允许戴N95口罩。3月中.亚城一位第一线的护士曾心酸和无奈地留言:“直到前几天,发现所在的美国医院还在劝我们不戴口罩,告诉CDC降级covid-19等级为droplet,所以,只能戴最薄的黄色procedure mask,就是去看确诊阳性病人,和流感病人阳性一个等级。原话是:“ It's nothing worse than flu. It is just contagious. So don‘t be panic。本来不恐慌,听完这句话,彻底恐慌了!这是准备叫我们去裸奔杀敌了吗? 上海的张文宏医生,曾说过,没有防护服,不能进病房。医生不是机器,是有血有肉的人,没有防护装备,如何抵挡病毒的入侵,怎么战斗?这个女护士与我们的儿女同龄,她的父母一定也在为她担忧。医院医生的防护服,惨不忍睹,如何防护病毒? 关于戴口罩的问题,口罩供应不足确实是真的。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危,2020年3月20日,亚特兰大三个素未谋面的女士在Facebook上发起了【Sewing Masks for Area Hospitals-Atlanta 】(简称SMAH)组织,其宗旨是:我们一起努力,运用零接触的网络,以安全和高效的方式,将当地志愿者家庭手工缝制的布制口罩,送到亚特兰大地区医疗机构,以帮助他们在口罩缺乏时用于代替医用口罩或者延长医用N95口罩的使用时间。其口号是:We Can Do It!我加入了这个组织,每天在家里用缝纫机做口罩。 4月2日:Facebook上SMAH成员达6666人已完成7000多口罩。有祖孙三代为医院缝制口罩,91岁老奶奶帮忙剪带子。医护人员带上N95 cover 感动得热泪盈眶。有居民愿意提供收藏的古董缝纫机用于缝纫口罩等。 在闻君、娟娟老师的带领下,缝纫组华裔的团员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白衣天使,这些口罩是姐妹们无数个小时点灯熬油一针一线的辛苦,是怀揣“你恪守医护职能、我尽我公民所能”、多做一个口罩,或许就会给医护人员多一份安全的信念走到一起的,在2020年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天里,在亚特兰大有这么一群在疫情面前,虽不能亲自上阵杀毒,却在后方的缝制口罩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姐妹们! 为此,我写下来《疫情,口罩交响曲》和《在亚城,为医护缝口罩的华裔女友们》两篇文章,记载了难忘的时刻。 有人说,海外的华人打全场,一点都不夸张。这里提一下我作为志愿者参加的一个捐赠组织,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他们在三月中,快速启动相关工作,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基金会董事会启动紧急灾难应对条款,动用基金会资金进行救灾,行动迅速,流程清晰明了。援助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组迅速联系当地医院,了解医护人员需求,组织医疗防护用品采购等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基金会捐款捐物的号召,响应强烈。截至四月底,共收到$23,648现金和价值$21,119的物资捐赠。 【新冠疫苗】 感谢疫苗的研发者和所有为之努力的人们,体现了美国之伟大,科学之发达,美国政府信守承诺,在2020年12月把疫苗推向了市场,事实确是如此。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么短的时间,研发出疫苗,并且经历了严格的三期实验,得到可靠的数据,非常了不起,辉瑞对照组有162位感染者,其中有重症,Moderna 对照组也有90位感染者,他们就是为我们开路和披荆斩棘的人,值得我们的敬佩和尊重! Moderna和辉瑞,两种疫苗,三期实验的测验结果都比预期的好。医务人员,每天都面临着病毒的枪林弹雨,都不知道是否会中弹。疫苗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对普通人来说,打疫苗规避感染病毒的胜算太大了,可谓上策。 疫苗+人的重视程度(戴口罩、勤洗手、保存社交距离),疫苗普及接种,温度再回升,感觉防治新冠病毒的希望就在前方。为此,我又写下了《打不打疫苗,我的第一针?》,《疫苗,看见曙光》,《疫情,三位医生的故事》等文。 想起2020年3月,疫情在美国暴发时,从个人到医院、社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都不知所措,处处被动。最担心的是早期防疫物资匮乏和医护人员被感染。1月份,我们把口罩寄回中国,当美国疫情爆发的时候,感谢中国的朋友给我们寄来口罩和防护服,雪中送炭。感谢许多亚裔团体,捐钱捐物给医护人员。医院门口写着的标语{英雄在这里工作} 令人感动。“救别人就是救自己”,这是医护人员心里最想说的话。 感谢在医疗第一线的每一个人,疫情里,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挡住病毒肆虐的通道,成为病人活着的希望。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因白衣天使的心中有救死扶伤的誓言,有人间大爱。白衣天使,在生命的旅途中给予世界温暖和力量,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上。 新冠疫苗的接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治疗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也相继出台,虽然出现了Delta 的变异,但是,全球科学家的协同作战,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没有一个黑夜不会过去,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美好的日子会回来。感谢逆风而行的白衣天使,愿世间安好恢复如初,愿你我无恙,一切平安。 回眸,2020庚子年,要记录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白衣天使的生活侧面,酣畅笔墨,挥洒乾坤,白衣天使,感恩于心。 (此文为万维网庚子年征文,特此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