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玩藝兒,有一個特點:經濟實惠,多半是不花錢的,或花錢極少的。 “洋畵兒” 好像在50年代中期公私合營後就漸漸滅絕了。據説,這是商家爲了促銷而贈送的一種印在小張硬紙上的大衆性,商業性的“藝術品”。譬如,搞一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連環洋畵兒,就會促使愛好者們不斷地購買附送此套連環洋畵兒的商品 (如∶香煙)。相信“洋畵兒”的搜猎定是當年的一門大學問,但是我們只趕上了個“洋畵兒”的尾巴,只會拿來玩“拍洋畵兒”,其它知之甚少。拍洋畵兒的玩法大致是將洋畵平攤在桌面(或地面上), 用雙掌在旁邊猛叩,希冀“掌下生風”,把一張(或數張)洋畵兒吹翻了個兒,這翻了個兒的洋畵兒就算贏到手了。(後來,教育者們反對拍洋畵兒的理由大致有二∶其一,這種遊戲具有賭博的性質;其二,不衛生,特別是在地上拍,是兒童感染蛔蟲或其他傳染病的捷徑。) 煙盒兒,則盛行於我們的整個童年時代,相信也流傳給了以後數代的孩子們。 煙盒兒可以作爲單純的,賞心悅目的搜集,也可以拿來折成“三角兒”來做(具有賭博性質的)遊戲。“扇三角兒”,是一個人將自己一個三角兒平放在地,另一人用手中的三角兒猛力甩出去,希冀產生的風動,將地上的三角兒掀翻而制勝。在地上拍洋畵兒的弊病,“扇三角兒”都具有。更糟糕的是,“扇三角兒”只能在地上玩,放在桌子上是用不出力氣的。(摺疊“三角兒”時,有時還費心地沿著它的周邊折出一道小窄邊,這樣它的平面就會被窄邊托起, 相信甩出去時的風動會大些。) 積攢郵票,通常都會去花錢買。而攢煙盒則只凴搜尋,或靠抽煙的家長提供,很少有人花錢去買,至少我沒有爲此而破財的經歷。煙盒攢得多了,我和哥哥就找來爸爸當年(抗戰流亡時期的)一個大習作本,藍皮的,開本很大,把煙盒夾在裡面。 種類越來越多後,還講究了每頁紙上兩張煙盒紙的匹配∶如“牡丹”牌,配上個“綠葉”牌的。“孫悟空”牌,配上個“白毛女”牌的。(要不是這一怪異的匹配,我自己在今天都不會相信還有如此怪牌的香煙!)而奇特,稀有品牌香煙盒紙的收集,正是積攢煙盒的真諦和樂趣。現在記得的品牌有∶大中華,牡丹,(紅牡丹較常見,而藍牡丹則相對稀少。)前門,哈德門,紅雙喜,香山(較晚誕生的品牌),綠葉(次煙,好像是6分一包),春城,蘆笙(貴煙,較稀少),黃果樹,等等。真希望有空再把那個夾煙盒的大本子再找出來看看(如果它還存在的話),當年的近百個,也可能是一百多個品牌,我怎麽數不出來幾個了呢? 北京有段順口溜,與香煙有關,講各個階層抽煙的種類(針對60-70年代)∶ 高級幹部抽牡丹, 中級幹部抽香山, 一般幹部兩毛三, 工農大衆卷得歡。 (用薄捲菸紙和煙葉,自卷的紙煙。經濟的可以,卻與攢煙盒無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