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早年北京公共游泳池 北京早年的公共人工游泳池,我熟悉的是3処∶什刹海,工人体育场和陶然亭。 天然游泳场,还有其他好几処。 我住在东城,有过步行(4-5站)至什刹海人工游泳场的经验。步行至工人体育场游泳场也是可行的,可是路途更远些。陶然亭似乎非得乘车不可了—来回走得几小时,何况路也不熟。 那时游泳好像是1毛1场,两小时。爲了控制人流(人的流量),游泳场的扩音器总是不断在喊∶“现在是几点几分,买票至几点几分的同志,请退场!” 退晚了,是要罚钱的。 小时候,几乎没有什麽闲钱,游泳时就带了1场所需的1毛。有时,多带个3分5分的,是要渴了吃冰棍儿的。这样一来,常常弄得很紧张∶超出了限定的时间,又没钱让人家罚,是不是就囘不了家啦? 从游泳场步行回家,可以省下几分车钱,换成一根冰棍儿。一边享受,一边把游泳裤衩儿顶在脑瓜顶上往回走,一来遮阳,二来晒乾衩子。在冰棍儿的基础上,再多投放些资金,可买到烧饼(有芝麻或不带芝麻的),还买过小枣粽子,在当时是比较奢侈的。 初学游泳时,当然是限制于浅水区的。後来,考到了“深水合格证”,也去深水池玩一玩。60年代的“工体”游泳场,有一位叱吒风云的“小胡子”。他矮个子,年纪明显比大多在校中小学生都大些,留着一撮与希特勒可以媲美的小胡子,縂在高台上显示跳水的本领,常常获得全场的喝彩与掌声。偶尔失手,身上被拍得红得发紫,全场的倒彩就更响了。 我自己有一囘壮了胆,上了7米跳台。往下一看,傻了眼儿—从上往下看,怎麽比从下往上看高出这麽多?高得令人腿软,胆寒。在上边思想斗争了一个多小时,1毛钱的游泳票浪费了80%还多吧。眼看要退场(或被罚款)了,就是没脸从阶梯再退下来,那样显得很胆小。最後,一咬牙,一狠心,一个优美的“冰棍式”就从7米高台跃了下来!上帝保佑,只拍到脚心,没有太出丑。 学到的教训∶自以爲可以载入史册的“第一囘”,在满场的公衆眼中,自然是不值得一顾的。即便看到了,也不过是个不太及格的“冰棍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