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选举人团制度 2020-10-25 06:01:18

美国选举人团制度

维基百科

 

  选举人团(英语:Electoral College)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方式,是一种间接选举,旨在选出美国总统和副总统。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各州公民先选出该州的选举人(也就是参众两院议员),再由选举人代表该州投票;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考虑到各州的特定地理及历史条件,制宪元老决定采取选举人团制度,保障各州权益。

 

制度

 

  一个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单位。各州的选举人数意即该州在参众两院议员总人数。例如:纽约州有2位参议员与27位众议员,所以共有29张选举人票。目前共538名选举人,结构为100位参议员与435位众议员,外加首都华盛顿特区特有的3张选举人票。各州当中以加利福尼亚州选举人票最多,达55张;得克萨斯州38张,纽约州、佛罗里达州29张;而阿拉斯加、特拉华、怀俄明等州最少,只有3张。

  1961年批准的第二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给予华盛顿特区选举权,同时规定特区所拥有的选举人票数不得超过人口最少之州的选举人票数(即3人),因此华盛顿所拥有的选举人至今为3人。

  得到超过半数选举人票(即获得270票)的总统候选人获胜。

  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个州是采用众议员选区方式。在每个众议员选区的总统选举获胜者各获得一张选举人票(可看作是众议院选票,一个选区只有一位众议员所以只有一张选票),在全州总统选举获胜者获得剩下的两张选举人票(可看作是参议院选票,每个州都只有两位参议员所以只有两张选票)。从而达到选票分散的目的。以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为例,在缅因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于该州第二国会选区胜出,并从该州4张选举人票中赢得1票。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Winner-take-all),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即在此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选举为总统。

 

选出方式

总选票制(General ticket system;Unified ticket system):

 

  美国总统选举时,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的选举人,然后在选举人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计票。计票采取“胜者全得制”的原则,各州选举人票之和,即为该候选人最终获得的总选举人票。总选举人票超过半数(即270张)就可当选。

 

一个典型的选举程序如下:

 

  各党派推出自己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在各州注册;各党派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选举人,通常都会选择那些长期为本党服务的忠诚党员;在选举日进行普选,计算各党选举人之总票数,确定各州获胜者;在各州获胜者所属党派推出的选举人成为该州选举人团(一般遵行“胜者全得制”,只有内布拉斯加和缅因两州稍有不同);各州选举人在各州首府集会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各州通常都会要求选举人宣誓保证将票投给他所属党派推出的候选人(也就是在本州普选中获胜的候选人),绝大多数选举人必须根据该州的选举结果,全数投给胜出该州的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在少数情况下,选举人会因为个人感情或者粗心等原因没有这样做而成为失信选举人,然而失信选举人一直未有明确的处罚。

 

历史

制度的诞生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不过当时还没有“总统”(President)的提法,会议初期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以及后来的讨论和各项决议中,都只是使用了“行政官”(Executive)的一般措辞,直到最后由莫里斯起草宪法文稿时,才采用President的头衔来称呼新政府的首长。行政官的选举方式,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

  由各州州长选举和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方式一开始就遭到了较多的反对,选举方式于是只能从国会选举和选举团选举中选择,其中国会选举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占了上风。制宪代表谢尔曼先生的意见很有代表性,“由国会选举,并且要行政官绝对依赖议会,因为行政要做的事,就是执行议会的意志”,“世上若有所谓暴政,其实质就是行政独立于最高立法部门”。但到7月17日讨论议会对行政官的弹劾罢免权时,由国会选举的方式引发了相当的争议。莫里斯、威尔逊、麦迪逊等人认为行政必须与议会分开,“如果行政官既由议会选举,又由议会罢免,行政官不过是议会的产物”,因此,他们主张让行政官摆脱对议会的依赖,因而反对由议会选举行政官。经过麦迪逊等人的反复说明和辩论,会议代表们最后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大部分制宪代表认为:一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幅员辽阔而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况且南北方的差别较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容易受少数阴谋家的操纵。二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以总统不应受到国会的控制,不应由国会选举产生,“行政官的选举应该交给别的源泉”,而用选举人替代人民大众选举行政官,才能最有效地绕过这些弊端。最后,制宪代表们达成妥协,采纳了选举人团的方案。同时对于选举人产生的方式代表们的意见还存在分歧,于是就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留给各州议会自行决定。

 

“胜者全得制”的形成

1801年2月11日美国大选选举人票统计记录

 

  美国选举团制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外,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又称“赢家通吃制”,the winner-takes-all System),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其实这种“胜者全得”制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它的形成源于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这次选举中,政党登上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美国在建国之初,不管是华盛顿还是杰斐逊等建国之父都是反对政党竞争的,但是后来由于政见不同,汉密尔顿、亚当斯等人和杰斐逊交恶。1792年杰斐逊辞去国务卿之职,着手组建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杰斐逊及其搭档伯尔胜出,亚当斯落败,可由于当时宪法并没有规定选举团分别投票选出总统和副总统,而是各位选举人每人笼统投出两票,导致杰斐逊与伯尔两人票数相同。后在众议院的复选中,经过多轮选举杰斐逊未达当选票数,最后在汉密尔顿的劝说下,联邦党的支持者转为支持杰斐逊才最终选出总统。

  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直接导致了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对总统选举制度的补充。修正案改变了每个选举人投两票,改成投一票给总统,另外投一票给副总统。同时这次修正案在没有明文出现“政党”(party)字眼的情况下正式承认了政党的合法活动地位。自此以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开始在政党组织下搭配竞选。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相应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选举人团。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大选举团的选举人都是由全州民众选举产生的,民众投票以前都知道什么选举人将会投什么总统候选人的票。现在,虽然选票上直接印的是总统候选人名字,但50个州及华盛顿特区的选民在投票时,实际上还是选择所在州的选举人团。获胜的选举人团在12月的一天就代表该州投票选总统,一般都选胜出该州的总统候选人。值得说明的是,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在当选前一般都需向选民承诺支持某党的总统候选人,但在实际投票时,仍出现了少数“失信选举人”现象。

  “胜者全得”制度实际上是以各州选举的相对多数制为基础的。由于政党组织竞选和各州普选选举团,这样即使民众在开始投票的时候比较分散,但只需一党获得相对多数就可赢得本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因此大选举团在各州首府正式选举总统时,获胜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一般都能超过半数,这也有效解决了总统选举时的票数分布分散的问题。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较多的州由于众议员较多,选举人票也就较多,就成为候选人竞争非常激烈的地区;同样,由于“胜者全得”的制度,小州至少也有三张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也不敢忽视。大选举团的设置使得当选总统所得到的支持在地域上的分布比较平衡,用来弥补由于人口密度和分布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地域上的不平衡,这一点在客观上对于幅员辽阔、各方面差距很大的联邦制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争议

 

  美国总统选举所采取的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建国以来的选举制度,一直有效运作。但是也有正反意见存在:

 

其支持者的观点有:

 

  选举团制度可以更好照顾小州和偏远地区的利益,巩固联邦。

  保证了州选票的相对独立性:因为如果在该州赢得普通选民票超过半数,就赢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就代表该州选民的意愿,该州的意愿以固定的“选举人票”与全国各州独立竞争。否则该州选民的选票便没有独立代表性,会出现一种不该出现的现象,即被其他州的选票统统淹没。

  方便计票,可以提早得出选举结果。

  在候选人选票接近时便于对争议地区复查。

  有观点认为选举团选举并非不民主,只是以各州为计票单位后全国相加,不能简单谓其不民主。

  一方面具有了民主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实现控制,不仅能照顾到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更体现了对小州民众的尊重和关心。

  选举人团以州的选举人为计算单位,可保障小州权益,避免大州长期取得较多普选票可控制全国政局。

  就强化了两党制缺点而言,如果两党都不支持,可以投其他候选人。

  在21世纪改变此制度仍然有一定困难。

 

其反对者的观点有:

 

  违背选举“多数决”原则:

  普选票较多未必能当选总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这种情况,例如1824年的约翰·昆西·亚当斯、1876年的拉瑟福德·B·海斯、1888年的本杰明·哈里森、2000年的乔治·W·布什、2016年的唐纳德·川普等当选,其普选票都少于对手(除1824年之外,皆为共和党赢得选举)。就算在这种情况下“验票”也不容易翻盘,因为美国过去27次验票中只有3次翻盘。

  因为会违背选举“多数决”原则,所以可能会因为部分总统的争议政策,间接产生美国甚至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例如布什因为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现任的川普也因为2018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执而声誉下滑。

  无人赢得选举人票的绝对多数时,将由众议院按每州一票选出总统,不仅忽视民意,也会产生幕后交易问题,如1824年的总统选举。

  违反了“一人一票、每票平等”的原则,大小州选民的票值不等。例如,在阿拉斯加州,每张选举人票代表着11万2000人,而在纽约州是40万4000人(依据1990年的数据),到现今怀俄明对得克萨斯也差不多的情况。

  选举人不能代表该州的全部选民,如候选人在该州仅取得相对多数的普选票,但在胜者全取下,候选人可全取所有选举人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这种情况,选举人票及普选票差距甚大,例如1972年的理查·尼克松(61%普选票;520张选举人票(97%))、1984年的罗纳德·里根(59%普选票;525张选举人票(98%));或仅取得相对多数的普选票,但借由选举人票胜出,如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43%普选票;370张选举人票(69%))。

  选举人可以不按照该州选民的意愿去投票,即失信选举人,这在过去选举中亦曾发生,但不曾改变选举结果。

  强化了两党制,实际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权。部分选民在投票前已知道,例如共和党很难在其艰困选区加利福尼亚州胜出,而民主党亦难在其艰困选区得克萨斯州胜出,因此放弃投票,影响投票率(除了他们认真求翻盘或现执政州政府大部分做不好外,也因此美国总统投票率只介于49至62%之间,其他国家则介于60到85%之间)。

  美国有史以来,除了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之外,独立候选人从未当选过总统。

  另外,众院选区不当划分也影响不小投票率。美国企业也会鼓励员工参加期中选举投票。

  候选人只须集中在摇摆州拉票,不用顾及所有州,这仍会令部分州(大州以外)的权益受损。

  选举团制度是针对18世纪的问题,当时美国只有13个州,制度当时只是为了平衡南北各州利益,但已经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了,过时就需要修改,甚至废除。

  增加选举舞弊的风险,因为只要能够在摇摆州舞弊就可以影响结果,如果换成普遍选举则必须在大部分地区进行才有效果。例如俄罗斯可能干预2016年总统选举就是一个可能案例。

  失信选举人一直未有明确的处罚。

 

  依照美国国会研究人员的统计,截至2000年12月共有1028份建议修改或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国会议案,几乎占了修宪案的十分之一,而最早的提案还可以追溯到第一届国会。

  然而选举人团制度是维护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而且已成为维护两党制的重要工具,尽管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弊端,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合理性。

 

废除的计划

宪法修正案

 

  1969-1971年的国会会期曾就废除选举人团推动宪法修正案。由于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是当时历来最接近的一次,理查·尼克松只以不到0.5%的普选票胜出,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高达81%的美国人希望由自己而非选举人团来决定谁当总统。此后十年间,有关废除选举人团制度的主张开始进入国会辩论。1969年,在美国律师协会(ABA)等院外团体的强力游说下,美国众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一个法案,主张废除选举人团制度,尼克松总统也对此表示支持。但此宪法修正案在参议院无法取得67票(三分之二),未能通过。

 

卡特提案

 

  时任总统卡特在1977年3月22日给国会写了一封改革信,其中还包括他基本上废除了选举团的表达。

 

柯恩提案

 

  2017年1月5日,代表史蒂夫·科恩(D-Tennessee)提出了一项联合决议,提出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取代选举团与总统和副总统的民选。但是与之前在1970年代的Bayh-Celler修正案40%的门槛不同,科恩的提议只要求候选人选出“最多票数”就可通过。

 

…………………………………………………………

  我个人想法,美国应该废除选举人团制度,总统和副总统全国普选。美国建国之初的,选举人团制度是适合当时美国的现状的。现在全国普选不会有技术上的问题。至于各州的利益问题,美国各个州无论人口多少,都法定两名参议员。这已经照顾了人口偏少的各州的利益。


浏览(1529) (3)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20-10-25 10:41:38

从统计学的道理上说,取消选举人团制度的实质意义其实不大。在论证某个统计方法比另一个统计方法更合理之前,应当搞清楚“合理”的标准是什么,以及选民对“合理”一词是否存在比较一致的定义。

一人一票的民主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体制。赢者通吃也好,多数规则(majority rule) 也罢,本质上都是用赌博的方式争夺利益。难怪民主处在欧洲,原来是贵族决斗的文化所致。

按照多数原则,一人一票的相对合理性取决于选票落差的大小。例如,90%:10% 的选举结果的合理性,要远远高于49%:51% 的合理性。输得人越少,多数暴政的对象就越少。因此,百分之百的得票率才是最人道的。

一旦理解了这个道理,那么由于按照选举人票与按照普选统计造成的输赢颠倒同样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因此,体制这个玩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一人一票更好的体制是压根就不需要为了利益争夺而赌博或者决斗的体制。


回复 | 0
作者:cunliren 回复 西石槽7号 留言时间:2020-10-25 09:47:40

这位大概是新近靠哭爹喊娘才移民美国的。我来西方的时候,你大概还穿着开裆裤在皇城根下的石槽里玩泥巴呢。

对选举人团制度,美国人,不管肤色种族,讨论和提议修改的,多了去了。本文博主就列举了一些。前不久,几位华裔美国人还正式提出修改案去打官司了。

可像你这种皇城根下西石槽里长大的货,自己脑袋空空啥也不懂,还妄想按住别人的嘴巴。你就哭爹喊娘去吧。

回复 | 1
作者:幼河 回复 西石槽7号 留言时间:2020-10-25 09:39:27

嗨,这里仅仅是“科普”。我现在怕强加于人。

回复 | 0
作者:水蛇 回复 cunliren 留言时间:2020-10-25 09:13:21

同感!

回复 | 0
作者:cunliren 回复 水蛇 留言时间:2020-10-25 09:08:5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成功于宪法和遵守宪法,但也败于死守宪法的条文。由于宪法是两百多年前制定的,许多的条文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可美国没有切实可行的修改宪法的程序,以至于近代人只能玩弄文字,来显示人们还遵守宪法。譬如第二修正案。最高法完全是在肢解那个修正案,靠玩弄文字来达标明自己的立场。真是悲哀。

回复 | 1
作者:西石槽7号 留言时间:2020-10-25 09:03:43

中国人用中文讨论美国选举制度,虽然讲得是,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可美国管事儿的听不懂啊,这不是太监讨论性快感,净瞎耽误功夫。那个说美国“老了,绣(应该是朽,错别字)了,腐了”的“村里人”,当初干嘛哭爹喊娘,削尖脑袋,坑崩拐骗,从老家村里钻进美国。你该找个新兴,结实,新鲜的地儿凉快去,求仁得仁又何怨,别人的耳根子也干净许多。

回复 | 1
作者:水蛇 回复 cunliren 留言时间:2020-10-25 08:31:40

从『选举人团』的角度看,当初制宪的大佬们,更关注,更倾向的是联邦(邦联),既共和制,而不是数人头(民主制)。

【美国老了,绣了,腐了】

任何制度都应该是开放的。不能死守不变。毕竟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而且我极不赞同联邦最高法院,九个大法官的绝对释法权,而且是以投票的形式(很多情况下以5:4票数,确定哪个更符合宪法)。

美国目前的总统制,似乎已经不利于美国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政策实施(两院一旦被两党分割)。是否可考虑内阁制?多数党执政(推举首相),或在席位接近时联合执政。


回复 | 0
作者:cunliren 留言时间:2020-10-25 08:00:53

选举人团制度当初是由南方的奴隶主们设计,为奴隶主们服务的。这是个重点,博主好像漏掉了。

如果在当时因为信息和沟通不便,选举人团制度还有些道理的话,那么,在信息和通讯发达的今天,选举人团制度就已经完全过时了。它完全违背了民主的初衷,即人人平等平权。加上赢者通吃的规则,美国这么多年来,就一直是也只能是两党独大。和一党独大的专制相比,两党独大好一点,但产生的问题也非常多。看看总统候选人,两院头头,最高法院,都被些七老八十,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进步一窍不通的老朽霸持着。

美国老了,绣了,腐了。

回复 | 2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585,26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分类目录
【小说】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顿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 野果子
· 梦幻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2022-04-11 - 2022-04-11
2022-01-23 - 2022-01-23
2021-11-03 - 2021-11-22
2021-10-21 - 2021-10-2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27 - 2021-08-27
2021-07-08 - 2021-07-31
2021-06-12 - 2021-06-12
2021-05-05 - 2021-05-11
2021-04-06 - 2021-04-30
2021-03-03 - 2021-03-27
2021-02-01 - 2021-02-16
2021-01-15 - 2021-01-30
2020-12-10 - 2020-12-28
2020-11-03 - 2020-11-29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4 - 2020-09-28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0
2020-06-01 - 2020-06-27
2020-05-01 - 2020-05-27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1
2020-02-20 - 2020-02-29
2020-01-17 - 2020-01-17
2019-12-02 - 2019-12-18
2019-11-03 - 2019-11-27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2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29
2019-03-20 - 2019-03-29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2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3 - 2018-09-30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1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9 - 2018-01-31
2017-11-01 - 2017-11-02
2017-10-01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9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2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29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2 - 2017-04-30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1 - 2017-02-28
2017-01-01 - 2017-01-30
2016-12-01 - 2016-12-22
2016-11-02 - 2016-11-30
2016-10-23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27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1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31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0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5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25
2015-11-08 - 2015-11-30
2015-09-01 - 2015-09-26
2015-08-01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2 - 2015-05-31
2015-04-01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13
2015-01-01 - 2015-01-31
2014-12-02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17 - 2014-10-31
2014-09-09 - 2014-09-25
2014-08-01 - 2014-08-30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1 - 2014-06-30
2014-05-01 - 2014-05-31
2014-04-01 - 2014-04-30
2014-03-01 - 2014-03-31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2 - 2014-01-31
2013-12-09 - 2013-12-25
2013-11-01 - 2013-11-26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31
2013-07-01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1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30
2013-03-12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07
2013-01-01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21
2012-11-04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29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1 - 2012-08-30
2012-07-09 - 2012-07-30
2012-06-01 - 2012-06-28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1 - 2012-03-31
2012-02-01 - 2012-02-29
2012-01-01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1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31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4 - 2011-08-31
2011-07-29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21
2011-05-03 - 2011-05-29
2011-04-08 - 2011-04-30
2011-03-12 - 2011-03-26
2011-02-03 - 2011-02-25
2011-01-02 - 2011-01-26
2010-12-08 - 2010-12-28
2010-11-08 - 2010-11-21
2010-10-06 - 2010-10-28
2010-09-01 - 2010-09-24
2010-08-02 - 2010-08-19
2010-07-03 - 2010-07-09
2010-06-02 - 2010-06-29
2010-05-04 - 2010-05-22
2010-04-01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27
2010-02-02 - 2010-02-28
2010-01-14 - 2010-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