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在有关平行逻辑的种种问题中,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是:观点的平行究竟是否有一个界线?如果无限平行下去,会不会造成混乱?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讲过一个自由悖论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自由本身引起的结果是不自由!比如如果给奴隶主进行奴役的自由,奴隶就没了自由。这种自由悖论其实就是自由的边界,也就是自由到此为止的界标。现代科学哲学大师波普尔有所谓政治权利、民主、自由、宽容等“四大悖论”,其实也是来自柏拉图的传统,本质上说的也是一个界线问题。与此相仿佛,平行逻辑的边界就是平行逻辑悖论,也就是平行逻辑出现了自我否定的情况。 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拉比犹太教的重视。《巴比伦塔木德》中的“蛇炉之辩”的故事历来被看作是犹太传统的核心文本之一,这个故事有很多层面,其中的重要一点便是讨论“平行逻辑悖论”的问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一世纪下半叶的以色列之地。那个时候的以色列,到处坐落着大大小小的犹太教经堂,犹太教的贤哲们把一生大部分的心血倾注在这些经堂里,夜以继日地辨析经典的要义。辨析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争论,“蛇炉之辩”便是这些争论中传说最严重的一次。 所谓“蛇炉”,就是一个用碎瓦块砌起来的一个烤炉。贤哲们辩论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烤炉,到底能不能变成不洁的器皿。“洁净”与“不洁”,是拉比犹太教律法里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到饮食、饮食习惯、器皿以及其它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大家都遵守的,比如说,跟这里的问题有关系的原则是:一个完整的器皿,如果它跟某种层次的不洁物相沾染的话,它本身也就会成为不洁品。而如果一个器皿不洁的话,就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食物的是否洁净的问题。这个原则大家都承认,具体到“蛇炉”,绝大部分贤哲都相信由于炉子已经被砌成一个整体,因此它跟一个完整的器皿一样,也可以沾染不洁。但有一位贤哲不同意,他认为砌炉子的那些沙子跟瓦块是两种东西,并不能把碎瓦块连成一体,因此这炉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器皿,而既然那原则明明说完整的器皿才能沾染不洁,所以这蛇炉无论沾上什么脏东西,都是洁净的。 若放在平常,势孤力单的反对派大概很快就会被人多嘴杂的多数派说服,但这次偏偏赶上这位不是个等闲之辈。拉比以利以谢•本•豪尔卡诺斯是那个时代犹太伟人中的伟人,他临死时曾说:“大海为墨,世间芦苇为笔,天下人做抄手,也写不尽我胸中的律法。”很有点像咱们中国人常用的“决东海之水”、“罄南山之竹”的比喻。想说服这样一位人物自非易事,但他想力排众议却也不现实。就这样,双方整整吵了一天,仍无结果。 拉比以利以谢见僵持不下,便放出了杀手锏。他指着门前的一棵角豆树说:“如果律法与我一致,这棵角豆树将为我作证。”话音未落,只见角豆树连根拔起,飞出几十米之外。然而众贤哲并不买帐,说:“草木无知,无权作证。” 拉比以利以谢又指着门前的一条河流说:“如果律法与我一致,这条河流将为我作证。”话音未落,只见河水浪子回头,滚滚倒流。然而众贤哲仍然无动于衷,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河水无权作证。” 拉比以利以谢又说:“如果律法与我一致,这经堂的四墙将倒塌下来。”话音未落,经堂四面的墙壁果然开始倾斜,眼看着就要房倒屋塌,将众贤哲埋葬在内。拉比以利以谢出这么个损招,大概是不忿众贤哲对他的前两个奇迹不理不睬,心想这次要砸死你们了,看你们还敢不敢掉以轻心地说:“无权作证。” 此时却见另一位大圣人——拉比约书亚站了起来,对着墙壁大声训斥,说:“贤哲们讨论律法,关你这墙什么事?!”结果这墙不敢再继续倒,因为惹不起拉比约书亚;同时却也不敢直回去,因为拉比以利以谢也不是好招惹的,所以这经堂的墙就这么斜立着。 拉比以利以谢招法用尽,不得不搬出了终极权威——上帝。只见他对众人说:“如果律法与我一致,那么就让上天来证明吧。” 于是有神音从天上发出,说:“你们为什么要与拉比以利以谢争执呢?律法明摆着都是与他一致的。” 此时那位刚才与墙抗争的拉比约书亚又站了起来,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对着上天大声抗辩道:“这律法不是在天上!” 这话的意思是:当初在西奈山顶,上帝已经将律法传给了摩西,而且说清楚“若有争执,则少数服从多数”,所以神音从此失效,不再有一锤定音的权威。 据说事后有人遇见先知以利亚,问他那天天上的情形,以利亚说:上帝闻言开怀大笑,说:“我的孩子们驳倒了我,我的孩子们驳倒了我。” 不过,推翻了上帝权威的贤哲们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投票公决,把大圣人拉比以利以谢赶出了教门,而且把他裁定为洁净的东西都搬出来烧掉,上演了一出犹太版的焚书坑儒。 这个故事的最大疑点在于:如果律法是犹太人行为的指南,而上帝又明明白白地说清楚了“律法明摆着都是与他一致的”,那么为什么众贤哲不简单地接受拉比以利以谢的观点?即便他的观点不被接受,有“平行逻辑”在,他的看法依然可以被收入典籍,何必兴师动众地搞焚书坑儒,非把他驱出教门而后快?如果犹太教的出发点是对上帝的崇拜,那又何以与上帝公开抗辩?而且打狗不看主人,把上帝出面支持的大圣人整得如此之惨?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恰恰是因为拉比以利以谢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假如他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无论说什么,都处于平行逻辑的保护之下。但他自恃道行高深,企图借用上帝的大能,压服其他贤哲。而正是由于上帝在背后支持他,使得这种压制成为一种现实威胁。如果让他得逞,那么“平行逻辑”的基本原则——辩论者之间的平等地位将荡然无存,“通神”的贤哲们将一统天下,其他人则将丧失发言的机会。由此则平行逻辑走向其悖论,因对平行的尊重而变得不平行。因此,犹太教版的“焚书坑儒”是为了维护观点的多样性,与中国版的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犹太传统中,平行逻辑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在平行逻辑面前人人平等,甚至人与神也平等,这也是为什么贤哲们在这里有勇气“管到上帝头上”。 张平 2011年5月30日 于特拉维夫 原载《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第12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张平特拉维夫 |
|
留言时间:2011-07-17 08:41:40 |
|
|
|
作者:皇城根儿 |
|
留言时间:2011-07-17 08:01:11 |
|
|
既然“在犹太传统中,平行逻辑具有压倒性的重要性。在平行逻辑面前人人平等,甚至人与神也平等”,那么神对律法的解释,尽管是来自天上的,也不过就是众多的“平行观点”之一了。神的“观点”也不过如此,拉比以利以谢与上帝的特殊关系有能说明什么呢?至于非要演出“焚书坑儒”那一出吗?
由此可见,“平行逻辑”的背后逻辑,还是把“神”的观点当特例来处理的。这是它自相矛盾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