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按照《巴比伦塔木德》的记载,四位犹太教大贤哲——本•阿扎伊、本•佐玛、拉比以利沙•本•阿乌亚和拉比阿齐瓦——某日进入了上帝的神秘花园。 本•阿扎伊窥视了一眼便当即死去, 本•佐玛窥视了一眼便当即疯癫,拉比以利沙•本•阿乌亚窥视了一眼便当即迷失本性,从此离经叛道,唯有拉比阿齐瓦目不旁视,全身而进,全身而出。 这个关于上帝的神秘花园的神秘故事是《巴比伦塔木德》中最让人迷惑不解的片段之一。如果上帝热爱人类,何以他的花园如此险象环生?如果学习《托拉》是神的诫命,何以接近上帝的大贤哲们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不过研究者们很少注意到全身而退的拉比阿齐瓦与其他三位的根本差别——那三位都窥视了,拉比阿齐瓦没有。因此,谜底在于: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按照拉比犹太教的传统,神秘花园中安放着有关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上帝正是依据这些秘密创造我们这个世界的。因此,在这个花园里偷窥,便是偷窥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便是不再需要好奇、争辩、研读,便是不再需要我们所说的平行逻辑! 平行逻辑的世界固然充满着迷惑、混乱、争执,但一个丧失了平行逻辑的世界则是充满了危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能象拉比以利沙•本•阿乌亚那样被异端邪说操控,从而迷失本性;我们可能进而象本•佐玛那样执迷不悟,丧心病狂;我们甚至可能象本•阿扎伊那样一去不返,命丧黄泉。说到底,对个人也好,对群体也罢,最大的可能灾难不是争执混乱,甚至不是天灾,而是人类对自己的思维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此时一旦邪恶入侵,便长驱直入,无人无物可加以抵抗。所谓“自作孽,不可活”,而无力自拔的自作孽更是百劫不复。 平行逻辑的根本要义在于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自己思维的责任。对于一个一神崇拜绝对化的宗教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对上帝的信仰,而是作为信仰者的人如何在上帝的权威下维护自己思维的独立性。上帝给了人思维的能力,人也就只有在成为思维的强者之后才能与神真正相遇。在平行逻辑中,思维的目的是与神争辩,为神争辩,因而信仰者不接受任何代神立言,要求他人对其五体投地的个人——历史的事实也时时证明这种人多半假传圣旨。犹太人自己便在历史上吃尽了“假救世主”的苦头,以至于最终不得不立规禁止计算救世主到来的时间。 对平行逻辑的尊崇,导致了犹太民族精神的一个最大特征,那就是永不满足,永不倦怠,永远都处于追求之中。平行逻辑本身并非智慧,但它提供了智慧发展的平台,因为对于平行逻辑而言,世界永远不会达到一种十全十美、可以从此静止不变的状态,人类所认识的真理也永远不会达到亘古常新,无需发展的境界。因此,在犹太世界中,“心安理得”的境界是不存在的:如果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争辩的,那么也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批评、不可以挑战、不可以改进的,因此智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一定是流动的。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水”便是以流动常变的智慧为乐。鲜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有生命力的智慧也一定是顺时因势,变化无穷的。“锦囊妙计”不可能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封闭起来的智慧无法在平行逻辑的推动下变迁。 《巴比伦塔木德》在解释“神秘花园事件”时说:“此事与何事相似呢?好像一个人走在两条道路之间,一条是火之路,一条是雪之路。倒向这边会被火灼伤,倒向那边会被雪冻伤。那么人该怎么办呢?就让他在中间走,不要倒向这边也不要倒向那边。” 平行逻辑的世界便是保持世界的矛盾与多元的世界。做为人,我们都有本能地倒向一边的倾向,因为那样的世界更加清晰、更加简单、生活会更加容易。但那个世界不是人类生存的世界,我们生存在平行的世界,平行便是我们生存的状态,而且是我们所应加以维护的状态。 张平 2011年10月3日 于北京 原载《中国企业家》2011年第19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