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回国的几年内,参加了无穷次大大小小的项目评审,从几个亿的国家科学工程项目,到几万元的微小项目,也见证了各式各样的正常非正常现象,其中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参加美国NSF项目的会审。 根据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在中国目前的项目评审中,相对比较(我是说相对)正规的评审应该是基金委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评审。虽然科技部的评审从程序上看,特别是973等重大项目的评审,在程序上有板有眼,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更多的时候都是外行评价内行,特别是目前科技部的专家库都是大专家库,涵盖的专业特别之多,经常被抽到的都是和项目所涵盖专业基本无关的专家,最后评价起来都是看着面上的内容是否光亮,听着一两位有点相关的专家意见,所以很难从学术上很好地评价一个项目。其他部位、部门乃至各省市地方的项目,非专业方面的影响太大,学术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由头,所以在学术评价方面无法和科技部和基金委的评审想比。 从比较的角度看,基金委的专家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至少在专业方面,评审专家还是有着相当的积累的。我在国内的几年,至少参加了4年的基金委的项目评审,总的来说,因为有着函审的把关,最后的评审还是比较公正的,至少很少有非常明显的偏差。虽然我个人有着将很高分(例如综合分3.6分,总分是4分)的项目干掉和将比较低分数项目提上来的经验,不过这些特例需要很好的理由来说服他人的。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这么去做,因为到会的专家怎么也是10多位,在同一个领域,很多上会的申请者大家都熟悉,会后基本上都能传到对方那里,说你的项目函评不错,结果被某某某干掉了,后果可想而知。除非我这样反正什么也不怕的人,一般因为函审有2-3位专家把关,最后大家都不去做恶人的。 因为我在国际上联系比较广泛,所以经常还被别的国家拉去当壮丁,帮助他们审一审项目,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函审方面帮帮忙,最后写出一段评语,交给对方了事,对于对方最后如何决策和评审还是一点都没有经验的。 2005年的时候,很幸运地被NSF邀请去参加它们的项目会审,终于看到了中美在项目评审方面的差别。我就简单地归纳几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是程序的稍微不同。虽然中美两个基金会都是要经过函审和会审两个环节,但是中国的函审专家是由基金委的负责同志挑选的,换句话说,基金委的同志的专家选择对于项目的最后结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函审专家需要自己去挑选,负责主审几篇,副审几篇,最后将副审的归纳给主审综合。美方的好处是,函审专家可以看到自己专业内所有的申请项目,这样可以综合地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 其次是政策的不同。虽然两国都有回避的原则,但是在中国基本上都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美国则是明确要求过去N年内只要和申请队伍中任何人有过合作,就不可以申请。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在中国要执行的话,那些大腕不惨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回避,就很难做到公正。我记得在NSF参加评审一个项目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专家主动提出了回避,他说,他和某个项目的小组成员哪年哪年在一起工作过几个月,需要回避,所以主动离开了会议室。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除非讨论到本人负责的或者是本单位的项目,一般都不要求回避的。 再次是讨论的深度不同。在中国,因为需要评审的项目太多,而且会前也没有看到多具体的项目内容,短短的几天时间需要看几百份的申请书(虽然可以分组,但是最后大家都要把关的),一般很少有时间精心地细看每个项目,基本上都是泛泛地阅读,只有极少数特别的,或者是自己有兴趣的才会去细看。在美国,因为评审的项目不多,而且会前几个月就有申请书,所以能够很细致、很深刻地讨论具体的问题,而且美国的评审专家们基本上都是直来直去的。我在会上就看到好几位当年我非常敬仰的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大腕们的申请书被无情地枪毙掉,很有感慨。要是在中国,这不炸了锅才怪呢! 接着是通过率的不同。在中国,大家都在喊着说自然基金的申请是如何的困难。他们应该看看美国的NSF项目申请的通过率。目前,中国的资助率一般都在15-20%之间,而美国工程类项目的资助率基本都不到5%,如果再加上申请书质量本来的不同,在美国得到NSF资助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在中国得到基金委的支持。 最后是接待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基金委都要选择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开评审会。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地方喜欢,基金委省钱。我们这些所谓的评审专家,到了地方都是车接车送,好吃好喝,最后一般都能捞到一点礼物。我去NSF参加评审,说起来也是他们花钱请来的啊,结果就让我自己坐车,自己找旅馆。我希望自由,不喜欢坐出租,就要求要自己租车,虽然价格上和出租车差不多,最后还需要工程部的主任批准才特批我的要求。吃的喝的虽然有补助,但是需要自己去想办法找着吃。Arlington那个地方,我也不熟悉呀,结果吃了两天很难吃的中不中、西不西的难吃的饭(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出去找食),会议结束后,我立刻跑到华盛顿找到一个好的牛排馆,牛排加红酒,大大地慰劳了自己一次。要是在中国,这些琐事还要用自己操心? 这个世界还是很怕比较的。中国的科技浮夸、造假等现象严重,大家都知心知肚明,这些问题也都是常识性的问题。项目的评审也是如此,如果不把自己的利益从中分离出来,要想有公正的评审结果,那才是任重道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