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国,都能亲身感受国内财富的快速增长。我从2001年我母亲去世之后开始,每年都至少要回国一次,其中还包括2003年6月到2009年10月在中国生活了6年多,所以对中国最近10年的财富增长有着切身的感觉,特别是政府的有钱真是感同身受。不过能够直接地超平均地享受到政府的强大财政的人数相对来说,还是很少量的,所以,我还是就自己身边看到的(不是听到的)实例介绍一下几个普通老百姓个人财富增长情况吧,这样就将那些以权力换取来的财富排至门外,因为那些非正规渠道得来的钱是无法享受阳光的,而我也无从知道它们具体的数目,在此不议。 首先,谈一下财富增长的规模。单从国家的GDP看,2001年的GDP是11万亿不到,2011年则超过了47万亿,增加了3.3倍左右。国家的财政则从2001年的1.6万亿左右增长到2011年的10万亿多,大概增长了5倍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推理,个人的财富在同样的阶段如果增长了5倍左右,大概就相当于全国平均。不过,就我看到的很多个人情况,很多都要高于平均水平,一般都应该在10倍以上。换句话说,2001年左右的时候,不少人的财产都是数十万量级,那么今天,基本上都是在数百万量级,乃至千万量级。做得比较好的,就我知道的很近的朋友和亲戚中,已经有N位的财富早已超过亿的单位,是实实在在的富翁了,很是祝福他们。 其次,在这些已经富起来的熟人中,他们的财产几乎清一色地来源于房地产之中,偶尔虽然也有不错的其他企业支撑,但是相比房地产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2003年我回国的时候,在北京中关村那一带,一般房子的价格也就是4000-5000元一平米,到了今天,基本都在3万以上,而我更加熟悉的北京远郊燕郊,2003年的时候房子不到2000元一平米,2011初最高的时候,平均都到了1万,而最好的小区,东方夏威夷靠水附近的楼基本上卖到了接近2万一个平米。按照增长比例来看,基本也就是国家财政增长的比例,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你在2003年有30万,基本上就可以买到100万的房子,那么到了今天,那栋100万的房子至少也有500万的价格,所以你的财富增长也就是达到了惊人的16倍。同理,如果你有300万,期间再利用银行的借贷,将房价增长的部分弄出来,再去买房子,那么在过去的10年内,财产增长100倍乃至数百倍,然后达到亿元的量级,也是完全可能的。除此之外,房地产投机中,还有一个更加惊人的地方,那就是土地。我所认识的人中,就有好几位在北京的近郊买了一些土地(当然是以某种项目的形式做的),最高的地方,单位面积土地的价格增加幅度早已超过了百倍,如果期间再次利用银行的贷款,其可能达到的收益则可能更加惊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都是理论的可行性,虽然有的人这么做了,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等待、观望、滞后居多,其中就有一些非常极端的,一直认为房价太高,从几千元一平米一直等到几万元一平米,结果房价就是跌不下来。 再次,财富增长滞后,各位的消费观明显发生了变化。在那些真正富起来的人中,敢于消费的还是大有人在。他们的车子,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辆百万元以上的各类高级轿车,喝的酒,居然经常有动辄数千元乃至超过万元的白酒(30年精品五粮液,50年茅台之类的),性价比太差,但是用来待客特有面子,我也因此品尝了当年利用公款不敢消费的这类高级奢侈品。 最后,这些富起来的一些人,虽然没有太多的权钱交易,但是心里还是很没有底的,毕竟他们的财富来得太容易,让人不敢相信,再加上中国现状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就有不少人开始了面向国外的移民尝试。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果有了亿元量级的财富,走到这个世界的那里,都不会为未来的生活担忧,所以选择一个安稳、平静的地方养老,当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我虽然切身看到了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都在这几年提高了他们的财富积累,我也在中国房地产的阳刚之气中顺便吸取了一点的外围分子,但是,历史也好,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也好,都是指向一个同样的轨迹,那就是,终归有一天,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的相对值要降下来,所以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纸上的财富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还有一些重要的决策要做,不过那是未来N年的事情了。在目前的价位之下,未来房地产的升值空间应该是不会有以前那么明显了,所以今天的总结基本上也就是像天气汇报或者是地震预报一样,都是马后炮,没有前瞻性,无任何借鉴作用。不过,在目前财富极大丰富的时间和地点,好好地享受生活才是人间正道,未来的事,让时间去操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