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去参加了以前工作过的一个公司的关于新产品研发的招待会议。会议规模不大,受邀单位只有十家,每家参加人数在2-4人不等,再加上邀请单位的人员,也就是不到一百人,算是一个很小的会议。
会议的内容除去不说,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在我所工作的比较专业的狭小领域,规格还是挺高的。招待公司的三巨头CEO/CFO/CTO第一天的会议是全程参与,而受招待公司一般都是C字头(虽然不是一号二号)领头的人物,当然除了我个临时拉去滥竽充数的人。参加完会议,我在总结会议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工作内容,还发现了一个平时在参加学术类会议不容易出现的情况,那就是,除了我这位在现场滥竽充数的华人,不论是邀请单位,还是受邀请单位,都没有见到其他华人的影子。这个发现让我很沮丧,虽然以前也有着类似的模模糊糊的印象,不过没有这么明显,所以这次就静下心来,好好地找一些资料,总结一下,讨论讨论出现这个现象的一些原因是什么,算是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华人朋友的注意。毕竟一个民族,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上,如果没有足够的领军人物,前景还是非常堪忧的。
还是从这个招待公司这个简单的例子说起,简单地描述一下吧。这个公司二十多年前从斯坦福获得技术独立而创建的时候,公司的一把手是华人,另一位是印度荷兰混血青年,其背后是他在斯坦福任教的印度裔父亲。这样一个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算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行业,公司年产值虽然只有几个亿美元,但是因为主要是智力投入,净收入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重要的是,这样的公司虽然没有高速增长的可能,但是具有很强的抗经济衰退能力,也就是说,经济的好坏和其的经营关系不是非常之大。二十多年来,硅谷出现了多次萧条,这个公司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并且在几次的萧条中稳定了队伍,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增长。从外部客户来看,这个公司已经称为那个不大行业的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基本囊括了世界保险和再保险行业的所有主要企业,结果算是很好的了。
在这样的一个公司内,早年发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华人的贡献,不过华人的贡献基本上都集中在技术领域,很少涉及管理和经营领域。二十多年过去,这个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的规模不仅在人数上已经超过四位数,而且在世界不少地方都有分部,其中让人最为沮丧的是,目前公司的SVP及其以上的位置中,好像没有一个华人。与此相对应,不仅公司的一把手有着二分之一的印度裔血统,而且很多重要位置上都有印度裔的人把手,中印对比,明显看出了一个巨大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自然地,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很好的相关话题,那么,从更广的角度,在美的华人和印度裔人相比较,到底有多少差别呢?这个问题,算是下篇博文的引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