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云门杂谈
  吃喝玩乐,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网络日志正文
徒步徽杭古道 2015-01-10 05:46:08

徽杭古道,从绩溪一直到浙江杭州,是古时候一条徽州人外出谋生和贸易的通道。当年的胡雪岩和胡适都是从这条路走出来闯出了一片天。现在的古道的原始功能虽然被公路所取代,但作为徒步步道,正在复活,特别是安徽绩溪的鱼川到浙江边界的永来村一段崎岖山道。

走徽杭古道可以从浙江一侧开始,也可以从安徽一侧,我们打算从鱼川走到永来村附近的蓝天凹。

这条路傍谷攀山,一路上行,风光无限。


▲  绩溪到鱼川

2013年8月24日清晨,我们五人从绩溪出发,开车去鱼川。

鱼川在绩溪县城的东南方。有很好的县道跟绩溪相通。道路沿着河而行,左侧是山,右侧是河。路地势较高,可以俯瞰河另外一侧的谷地。谷地上是绿油油的农田,散布着一些典型的徽州房子组成的村落。山色青青,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我真想弃车,沿着河另侧的坝子里的田埂和村道行走,一定是一段美好的路程,可惜我们时间不允许。

一路上经过一些村镇。鱼川镇瀛洲村,立了牌子说有附近有胡宗宪祖祠。过北村,为一大村。这里有很多新盖的房子,新房仍然保留了门额,有老词有新词,这在它处已不多见。然后过河,路在河东侧行驶。经过只有几户人家六亩丘、坦石村,又绕回河西,过伏岭镇。自此道路变窄,中线消失,直到到鱼川镇。

路把我们引到鱼川镇上小街,路旁都是徽式老砖房。街很安静,不见行人。见路右有徽杭古道的入口标志,引入一个小巷子,想来这就是徽杭古道的起点。起点没有特别之处,这也符合常理。徽杭古道本来就是人们谋生的一条通道,为自然道路的一部分。但这个巷子入口是如此得普通,没有彩旗,更没有停车场,这在中国的旅游区很少见。

我们为了找个停车场,只有向前开,除了镇子,来到了一路段,正在修路。路旁停了台挖掘机,我们问司机。说我们右转,往回来的方向开,就能到起点。沿着正在修的另一条路,好不容易在庄稼地旁发现一条小路,有标记指向江南第一关。于是左转开进去。土路只容一车通过,左侧是绿油油的稻田,右侧则是树林高坎。如果对面来一个车,除非开进稻田,就无处可躲。好在没见到车过来。转了几个弯,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山,一重重。然后见到两座现代的建筑,中间一条河,上架了一座长满植物的古桥。这个景色很不协调,但符合中国现在任何一个景点的装扮:沧桑古迹的精美和暴发户般现代建筑的丑陋。

我们驶到建筑前面,就是江南第一关饭店。古桥的另一边的新建筑,是一个叫做古道饭店农家宾馆。

江南第一关饭店前有售票处,68元一人。

跟中国其它古迹不同之处,就是这里很清静。除了我们,只有饭店前面两女一男的三个人在摘菜。男的自我介绍,还给我们一张名片。他叫汪年国,说可代驾,也可从回程大峡谷一侧接我们。他自称网上很有名。我们问他古道上的住处,他说认识下雪堂的方家,还给了我们电话,说可以在他那里住宿。




绩溪城到鱼川道上的村庄




绩溪城到鱼川道上的田园风光

 

▲  古道:江南第一关

我们停车在江南第一关饭店前。

九点五十分从这里开始步行。从饭店侧过去,左侧是一个河滩,水不多,但清澈。还有一条水从右侧流过来,形成一瀑布,注入河里。跨过小瀑布下的一座桥和一段阶梯上去,就有一条小路,于是我们就从这里走。路左就是大河,路右就是一条水渠,引水进来。一会儿就见一廊桥,可从这里过河。廊檐下写了“浙江通径”。从桥上,可以沿着河往上游看上去,有水电站的建筑。河从不远处的左侧而来,河道转弯,视线被高山阻断。

过桥就是一个检票口,进门左拐就是窄窄的山径。算是真正进入了徽杭古道。起初的一段,在路旁有碎石和盛沙土的竹篮,说明还在修复。

步道沿着峡谷朔流而上,道在河右,我们溯河而上,故而谷在右手侧。谷名逍遥谷,他们翻译成Happy Valley。谷的另一头有逍遥村。地图上标出一磨盘石,算是路上景点,可是没注意到,可见这东西不是很显眼,是为了多一点“景点”才想出来的主意。后来发现,地图上标出的所谓景点,大都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其实这个栈道本身就无比壮观,为什么还要牵强地人为找出一些景点来陪衬?

过了那个没有见过的磨盘石处不远,路分成两段,一段右拐过河,沿着河边谷底栈道走。在这条支路的起点的谷底有一巨石,写了“逍遥谷”三红字,显然是现代人的手笔。另一侧继续前行,在河岸高处,一直上山。我们沿着后者(河右)走。一路是石阶,往上攀爬。靠近谷底一道,建在悬崖上,从上面看下去,蜿蜒而行,很壮观。谷底水不多,几乎看不到明水。全是白擦擦的巨石,经过河水的冲刷,已经棱角全无。

小道虽然经过了修茸,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路线。自唐开路以来,这条路上不知道这里走出了多少人,运过多少银两。

走了二十来分钟,大家都气喘吁吁的了。山上虽然比较凉爽,还是免不了汗流浃背。

一抬头,惊见一个石门,下面一个红衣妇女,右手掐腰,右脚站立,左脚则蹬在石门框上。让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孙二娘的形象。难道孙二娘从山东移民来到了安徽?还好,见我们上来,那妇女把腿拿下来,退到门后面去。这时候我才注意到门额上的红色大字:江南第一关。看看表,时间是十点十五分。

江南第一关的名字虽然很响亮,这关其实就是一个很窄的石门框。但确实是个关口,在这个窄窄的石道上,要是装个门上个锁,还真就过不去了。当然现在已经不是关口,只在游客的眼里才有意义了。

这个关口的后面,被几个售物的当地妇女占据着。刚才把关的那位孙二娘就是其中一位。她们在卖水和食物,见我们来,就向我们兜售。后来发现,这样的摊位每隔一段就有一些。守摊的都是中老年妇女。可是我们自己也背了很多水、饼、牛肉干,甚至啤酒。这些摊子,对我们没有意义。

我们在这里稍停,遥望山谷。淡色的峭壁夹杂着一些树木,似国画中的浓淡,典型的黄山一带的山脉。沿着河谷回望,缺口处,还可以看到我们从绩溪来是经过的平坝和另一侧连绵的起伏山脉。

关门的这面还有四个字:徽杭锁錀。字上的红开始褪去。关口旁的石壁上镶嵌了一块黑色花岗岩刻成的碑,是1997年5月所立之“重修遥遥岩古道碑记”之石碑。看来,这步道古称遥遥岩。

刚要离开,见一个老太太出现在关口。她头顶一块羊肚子手巾,跨了一个小步包,也是从下面爬上来。她家住谷另一端的逍遥村,这次是自己到山外面去看她的孩子。她孩子正在外面建房子。她说的外面就是山谷外面的绩溪。老太太今年70多岁,跟我们同行,仍箭步如飞。她说从前曾挑担子走山路,今天没有负重,走山路也就如履平地了。我问她尊姓大名,她没报自己的名姓,却说其夫叫方贻光,是那种古老的三从四德的回答,自己名姓无所谓。

只走了几分钟就到二程庙,实际上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庙。在这样的峭壁上,能有落脚之地已经是困难重重了,更没有建造庙宇的地方。这个庙实际上就是石壁上开出的一石龛。里面没有牌位,但嵌了一砖碑,字失去了颜色,很难看清。上面有民国二十某年的字样,显然是建造年月。当时两程姓商人返乡时在此遇大雨,两人避雨于巨崖下,因雨大风狂巨崖崩塌葬身于此,里人胡桂森作小庙以示纪念。可见当时旅途之艰难。

胡适十四岁岁那年跟随二哥去上海求学。他从绩溪上庄老家出发,经过江南第一关,然后走到余杭,共走了七天。随后又乘船到杭州,在那里他第一次看见警察。

到一三岔口,左转可上佛掌峰。我们则直走沿着逍遥谷走。不久见到一块新碑,似乎是仿宋时的一块古碑,这碑说此道唐时就有。接下来一电线杆下有一块小石碑,上书:“祝三路会,民国七年”。也是纪念民国时的筑路善举。

从这里回望,绩溪的平坝已然消失在谷山中,只隐约可见平原那边山脉的峰顶。




山径




从江南第一关俯瞰峡谷




河谷另侧的栈道

 

▲  黄毛培

近十一点钟,到逍遥水库。

路仍在峭壁,但开始平坦无台阶,可行车。接着路旁的小小田地上,可见菜园,有豆角架。接着见有人在石壁上用黄漆写了黄毛培和一些可以住宿的广告祠。原来我们到了黄毛培村。这里有一股水从山上引下,可以喝。我们直走,路比较凌乱,还在修路。有一水泥台阶可攀上去,显然上面有住家。接着有一个凉棚,可以歇脚。上面写了“黄毛培凉棚”,下方还写了“吃饭、住宿、向导”的广告,也给了联系人和其手机电话号码。来的路上,可见到沿着山谷架起来的电线和电话线。这么偏僻的地方,有电、有电话甚至是还有手机信号,可见现代科技渗透之深。

凉棚下,歇了几个年轻学生。一位女生,已经累得蔫蔫,不想再走。

过了凉棚,道旁有些民居:新建的二层楼房,有一妇女在房侧劈竹为柴。旁边确有竹林,有一农夫肩扛了一捆干毛竹回来。还有一些通往上面的台阶,可以看到石头垒起来的峭壁上方的房子比较旧,有那种好看的徽式门额。接着又过了几幢房子,房子上照样写了食宿广告,这些临道的房子都成了旅社。中国人对钱的那种本能的敏感,在这大山深处也不例外。显然这里的村民正在从这古道上收获着经济利益。

不知什么时候,逍遥村的老太赶在了我们的前头,正坐在一家卖水和食物的农家的棚子下休息。看到我们赶来,她就婉拒村民邀她吃午餐的邀请,起身跟我们同行。

黄毛培是我们经过的徽杭古道上的第一个村子,标志就是沿道零星分布着的几幢房子。稍微宽阔的路旁有些菜地,有青菜、南瓜、芸豆甚至芝麻。更加宽阔的地方就有房子。见路旁的房子都是新建的旅社。

河水就在右手侧流淌。这里的河床高了很多,就在路下方几米处。这里可见清澈的河水从石床上流动。我想不是水多了,而是河床上的石块浅了。再往上,河床则彻底干枯了,水在地下流动。有挖掘机在河床上作业,是挖掘石沙还是拓宽河道?我想是前者,因为这里的道路正在拓宽,用的石块显然是机械破碎的。这是我们在这古道上见到的第一件现代机械,后来还见过小的机动车在路上行驶。这预示着这条古老的通道,在今后几年内将有大的改变。

在这一段比较平坦的路上,我们的气喘得平和了一些。有兴致观察路旁的花草。野花不多,但很鲜艳。有绿色的蚂蚱,看上去非常肥胖。也有紫色的浆果,看上去很诱人。我的脑海里泛出了“能吃吗?”的疑问。当然我没有说出口,而是在自问。想到这里,先是让我对见什么就问“能吃吗”有点脸红,但接着我心里油然泛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虽然旅居海外十数年,我仍然还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接着河床又下去,水又露出石床。一阵噪音从谷底传上来,原来有一群男女在河床上戏水。他们也是如我们这般徒步者。

不久见一石桥,为清凉峰桥。桥为石砌,用的水泥填缝,显然不古。已经有俩小伙在这里休息和查看桥另外一侧的标牌和石头上写的文字。然后他们坐在桥上吃东西。我们也决定先在这桥上吃午饭。

逍遥村的老太也停下来休息。我们把背的食物匀给她吃,她先是婉拒,后来才接受了一些。我看她手里拿得瓶子里的水已经不多,就给她一瓶,她也不要,说是山水可喝,越是上游水越干净。虽然大河里的水已经被上游的垃圾污染,那些从山上下来的细流却仍干净可饮。我的爬山经验告诉我,此言甚是,还有什么样的水比高山的溪流里的水更好?

饭间我问老太这里的土地这么少,靠什么生活,她说这里的山民都是以山核桃为作物。近年来,这里的游客渐多,她们那里也为游客提供食宿。但他们村不在徽杭古道的传统路线上,人不是很多。还邀请我们到她那里去住。我门从这些立的标志上可以看出,右转过桥可到下雪堂,直走则是逍遥村。我们的路线是前者,这就意味这我们要跟老太太分别。



黄毛培的房屋

▲  下雪堂

饭后,跟老太挥别。我们就过桥向着下雪堂走,路转了一个近乎180度的弯,实际上是沿着河谷的另侧往上爬回来,然后再左绕过山去,是一段比较陡的上坡路。刚走了一会儿,天就下起了雨,好在只是一会儿。

爬到高处,可以俯瞰我们来时的峡谷和道路。路上点缀着十几个色彩斑斓的点,这是刚才在谷底戏水的那帮年轻人,穿了雨衣赶了上来。我们大喊了几声,声音在山谷里还没有停止回荡,下面的和声就传了上来。

这段路旁,有一些没见过的野花,异常艳丽。还有一种蓝色的浆果,蓝得让人看了觉得不像是真的。

翻过山去,一段平路之后,就见两侧出现了几幢房子。房子上有“雪堂小院” 的文字,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下雪堂。这个雪堂小院就是为徒步者提供食宿的旅社。雪堂小院的房子为新建楼房,墙雪白而尚没有脱落。墙壁上被游客写了各色的文字。有到此一游,也有相互谩骂。更有一些各色的野外徒步和驴友俱乐部悬挂在墙上的旗帜。整个墙上显得混乱不堪。

除了雪堂小院,还有一些提供食宿的农家,一个指示牌写了向上走100米还有一个庆华客栈。听逍遥村的老太说,这里只有几户人家。过去也就几间草房,现在盖起了大砖房。好在还剩几间旧屋,让我们能一睹旧屋的风采。

我想起起点的那位汪先生,提到这里的方家。但他没有告知我们客栈的名字,从广告上也也没看到方家的蛛丝马迹。因为天还早,见沿路到处都是客栈,不怕找不到地方住,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前行。如果前面有客栈就住下,否则就折回。

听到村子的另一侧有水声,寻声过去,有一股清流从山涧里流出,在一丛幽暗的树林下形成白色的瀑布。我们驻足细看,从这里过一小桥,有一条山径通向另处。河的这一侧继续往前,则是通向高处的一条细长的石台阶。看立在道旁的地图,知道这是通向蓝天凹的路,也就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石阶在老屋和山涧之间向上延伸,这种石级小路符合我心中理想的山路,我的心也就随之而上。爬了不久,又遇到两幢房子,两房相对,我们从中间穿过。左边一座还在兴建,右边一座已经是客栈,就是刚才路牌指示的庆华客栈。这个客栈还有一个很响亮的英文名字:Yang’s Country Inn, Bed and Breakfast。翻译很正宗,显然有高人指点。从这里的一块牌子上,看到了起点的那位汪名人给我们的电话号码,可是这家店主姓杨不姓方。

四个小伙子围着路旁的一个小方桌在吃饭,一个光了上身,另外三个穿着同样的绿色衬衫,听口音不是当地人,想也是徒步者在吃午餐。我们走过,他们不为所动,也不答话,继续吃饭。我们也不为美食所动,继续沿着窄窄的石阶攀爬上去。

 



在细雨中回望我们走过的山路




野花




下雪堂

▲  蓝天凹

地势变得更加蜿蜒陡峭,我们爬到山道的尽头,一个急转弯,向上望,又是一条石级,通向天空。就这样转了许多个弯,过了无数个石级。大家都专心地往上爬,也不再说话。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渐渐得拉开。我和司机钱师傅俩年纪最大,反而走在了前面。几个年轻人反而气喘得比我们还厉害。我不断地回头张望,只要看不到最后的一位就停顿一下,这样既给他一点压力让他不至于松懈下来,又让他能看到我们而不让他绝望,这样整个队伍才能走在一起。这是我大队人马爬山的诀窍。

山路很静,我们再没有碰到其他人。山林中的鸟鸣显得更加响亮,我们自己的脚步声甚至自己的呼吸声也特别响。

这是徽杭古道中最有意思也是最艰难的一段路线。几乎快绝望的时候,台阶开始消失,路变得平坦,一阵水流声从前面传来,原来路的尽头是一条小河,从左边流过来,这就是下雪堂瀑布的上游。路也随之左转。路的地势几乎跟小河水平齐。于是我们驻足在这里洗手洗脸再走,水清澈凉爽,好不痛快。

自此山势缓了,羊肠小路没有了台阶,林子也消失了,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变得明亮。道旁草高而茂盛,一丛从的石竹和一些不知名的艳丽的鲜花在草丛中开放。我们到了高山草甸。不一会儿功夫,前面出现了一个山门和木亭。我们到了传说中的蓝天凹,时间是下午两点。

山门前聚集了许多人。我们刚走进,就有当地的山民涌上来兜售山核桃、西红柿和黄瓜等,这些卖货山民,都来自不远处的永来村。卖货的山民都是中老年妇女。这些妇女个子矮小,脸庞黝黑,背着一个筐,筐里就是山货。

跟一个永来村卖山核桃的老妇人攀谈,说家里盖了四层楼房,现在正在上瓦,已经耗资60万元。她的收入主要靠山核桃。她以前是清凉峰的挑夫兼导游,自从清凉峰封山,她转向游客销售山货。今年大旱,山核桃收成很不好。我发现她一直到了很晚才离开,她走得很快,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回家。她说走到一半就会天黑,好在她熟悉这路的每一处低洼处。

也有一群年轻徒步者,坐在那里说笑。这批人四男四女,口音不同,却全来自上海的一家公司,我们在路上曾经碰到过,还跟我们是的司机打闹,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他们走到了前头。

我们稍事休息,就跟这帮年轻人一起就继续赶路。这里有一个亭子,里面有人跟我们打招呼验票。我们就穿过山门,见路旁有一石头垒起来的洞,顶也是石头垒起来的拱顶,这就是蓝天凹的徽商洞,是供徽商来往行人歇脚、免费供应茶水、传递书信的场所,也亦称徽商驿站。

然后就是一片开阔地带,长了厚厚的草,也就是一个草甸坝子。一条小溪从不远处流来,就是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小溪的源头。少走一会儿,见左侧出现了一些蓝色屋顶的铁皮屋,上面写了徽杭之家。这批年轻人先是欢呼,然后是遗憾。因为这些旅社从外表看就像一些工棚,没有那种想象中的浪漫。他们已经预定了这里的住房,打算在此过夜。

出行的人特别热情。这批年轻人劝我们也留下住在这里,我们则有点犹豫。因为天尚早。至此,路牌上说我们只走了13公里。

旅社一位中年妇女出来迎接他们八个年轻人,问他们是男女混住还是分开住宿,惹来一阵狂笑。那位旅店妇女尴尬起来。世风如此,耐她何?我们也顺便看看房间。都是那种上下床,如大学宿舍,虽然拥挤,还算干净。时间尚早,我们于是决定继续往前走走,然后折回住下。

前面还有一些旅社,也是一些简易房。我们沿着小道,走到最高处,从这里可眺望群山,风景绝佳。据说这旁边的山峰就是除了清凉峰之外的最高处了。

从这里开始一直往下走,往前就是永来村。路上碰到杭州方向上来的一队游客,我问一个胸前挂相机的是否前面有好景,他回答说:莫唠唠莫唠唠(就是很多很多的意思),我们都笑了。不久到石门,就是一块似劈开的巨石,路就从这劈缝处下去,也凿了阶梯。过了石门继续向下,可远望杭州方向的公路。

碰到一永来村村民,田里劳作完毕正要回家。他说这里没有田而以山核桃为作物。现在剥好的,要80多元一斤。

至此,我们决定不再向前,而折回。

回来的路上,见到一个村民,用独轮手推车推来饮料。奇特的是,这是改装过的一种独轮车,车上装了一个小的柴油机驱动,人只要扶助两个把手掌握方向就行。爬山的事情,交给柴油机出力。这种机动独轮小推车,既可以爬窄窄的山道,又省了气力。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一路向上的山径


野花和小径


古时候供行人歇脚的徽商洞

 

蓝天凹


从蓝天凹俯瞰


石门


▲  夜宿徽杭之家

回到蓝天凹,入住徽杭人家。每人70元,含一夜食宿,晚上和明早两顿饭。不算贵,但按老习惯,我们还是跟店主讨价还价,店主斩钉截铁地说:这里不还价。

蓝天凹是一块较平的坝子,海拔1044米。这里一共有三家旅社。我们住的这家,主人来自下雪堂方向岭上一个叫茗坑的村子,主人陈再福,这里是他们家的山,所以可以在这里建房。另外两家的主人来自上面去清凉峰的方向的村落。

我们坐在院子里喝啤酒享受清凉。天开始阴天,山岚劲吹,感觉有点冷。想想这时中国的许多地方,气温都在40摄氏度徘徊,心里无限幸福。

陆续有来了一些人,有的直接住下,有些犹豫,有些继续往前,他们已经订好了前面旅社的床位。到了后来,店主开始悄悄地跟行人讨价还价。现在不是旺季,人毕竟住不满,能揽几个人是几个。在金钱面前,原则是可以抛弃的。

饭菜就在这里的一间厨房烧,用那种烧柴的大锅蒸煮。这里人不多,劳力不足。徽杭人家还雇了来自逍遥镇的帮工,记得路上碰到的那个来自逍遥的老太太也这么说过。

晚饭不错,其它桌子人多八菜一汤。我们五人七菜一汤,两荤有红烧肉,炖鸡。五素为蔬菜,全是当地种植。汤西红柿蛋汤。基本上算吃饱还吃好。想想那70元钱,还是价有所值。

这里有电,还可以洗热水澡,在我预料之外。一个烧柴小锅炉,烧温了,就喊一下,游客就去洗。等洗完一锅,就放水进去重新烧。所以水的温度随着时间不同,有些变化。但在这山乡野村,已经是五星级的待遇了。

另外两个住宿地,外面还扎起了帐篷,远远看上去,如平地起来的五色蘑菇。他们还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一直到很晚。把我们这的几个年轻人也勾得心里痒痒的。

今晚徽杭人家也住了很多人,但都很守规矩,饭后偃旗息鼓。一夜无话。


蓝天凹营地

(2013年10月23日)

浏览(2095) (3)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云门 留言时间:2015-01-11 05:57:26
续文还没写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5-01-10 08:02:34
很好的介绍,还有续文吗?
回复 | 0
我的名片
云门
注册日期: 2010-10-27
访问总量: 508,86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走访马克思市
· 那只舞The Dance
· 茉莉花开
· 毛笔字,竖写还是横写?
· 想想周围的美好——悼鲍勃·霍克
· 乌镇三白酒
· 走出德尔斐
分类目录
【打油片子】
【景在路上】
· 走访马克思市
· 桂兰
· 马来西亚的Sayong Lembah村
· 徒步徽杭古道
· 罗马火车
· 徒步库克山
【故乡忆事】
· 故乡忆事:烟袋·打火石
· 故乡忆事:苇笠和蓑衣
【种瓜点豆】
· 最后的蓝莓
· 连阴雨,蘑菇生
【史海拾贝】
· 蕹菜在马来西亚
· 山东海啸(四):海啸出巨木
· 山东海啸(三):海啸出石油
· 关于山东渤海沿岸地震与海啸的记
· 关于山东渤海沿岸地震与海啸的记
【各地春节】
· 曼谷春节掠影(组图)
· 新加坡春节掠影(组图)
· 吉隆坡春节掠影(组图)
【故事新编】
· 风雪大车店(小说)
【英文汉译】
· 涪陵,腿之城
【走南闯北】
· 走访马克思市
· 乌镇三白酒
· 走出德尔斐
· 镇海油菜花
· 河豚泡清酒
· 花火旅舍
· 我在深圳做电工
· 古城明月
· 马六甲葡萄牙村的魔鬼咖喱
· 台湾云南小吃店
【中西文化】
· 鲜
· 流浪汉和挨饿的学生
· 中国人特有的姿势:蹲
【道听途说】
· 木匠尼克
· 绿岛怪食:发酵海鸟Kiviaq
· 林蛙饺子
· 谈“水客”
· 一则真实的朝鲜故事
【杂谈吃喝】
· 约堡的辣椒酱
· 河豚泡清酒
· 花火旅舍
· 葱花炼锅
· 图解爆炒鲍片
· 鲜
· 食血
· 江南风物·菱角
· 想起了臭豆腐
· 一饼一菜一汤
【谈天说地】
· 那只舞The Dance
· 茉莉花开
· 毛笔字,竖写还是横写?
· 想想周围的美好——悼鲍勃·霍克
· 镇海油菜花
· 河豚泡清酒
· 电影Crazy Rich Asians
· 花火旅舍
· 木匠尼克
· 我在深圳做电工
存档目录
2023-03-27 - 2023-03-27
2020-05-03 - 2020-05-03
2020-04-20 - 2020-04-20
2019-10-10 - 2019-10-10
2019-05-16 - 2019-05-16
2019-04-11 - 2019-04-26
2019-03-26 - 2019-03-28
2018-09-01 - 2018-09-01
2017-01-22 - 2017-01-24
2016-12-17 - 2016-12-17
2016-09-15 - 2016-09-15
2016-03-03 - 2016-03-03
2016-02-10 - 2016-02-10
2015-02-01 - 2015-02-10
2015-01-01 - 2015-01-31
2014-12-08 - 2014-12-29
2014-10-01 - 2014-10-01
2014-03-24 - 2014-03-24
2013-03-06 - 2013-03-24
2012-09-06 - 2012-09-08
2012-01-25 - 2012-01-31
2011-06-03 - 2011-06-03
2011-05-2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18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01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2 - 2010-11-29
2010-10-26 - 2010-10-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