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教会的历史看教会宗派存在的必然性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倪柝声及其同工在福州建立了地方教会。之后,这一个团体发展到全国各地。(地方教会早期又名基督徒聚会处,小群等。)
地方教会的一个重要的信仰特点就是反对宗派。地方教会强烈批判教会中宗派分裂的现象,极力追求教会合一。甚至有时偏激到把教会中各种不同形式的宗派定义为异端,积极鼓励信徒离开其所在的宗派,加入到地方教会中。(地方教会反对宗派,他们的教会主张没有名称,只以地方命名,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们这一团体为地方教会。)
去年我碰巧在网上读到了李常受弟兄1及其同工撰写的《可歌可泣聚会处》2。这是一本讲述地方教会中最大的一个支派地方召会的历史书。此书内容丰富,阐述了地方教会从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记录了地方教会内部的几次分裂,同时也探讨了一些神学上面的争议。然而我读完后的最大感慨居然是:地方教会的历史其实完美地证明了宗派存在的合理性。
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讲的是李常受邀请英国的史百克弟兄3拜访在台湾的教会。因为史百克是倪柝声非常尊重推崇的牧者,所以他在台湾受到弟兄姊妹热情地接待。然大家却惊奇地发现史百克弟兄和李常受弟兄在关于教会的一些教导上是不同的。于是这就引起了弟兄姊妹之间的一些争论。史百克弟兄离开后,李常受弟兄是这样和大家沟通的。
《可》书中原文是这样的: “李弟兄对他们说,史百克弟兄的确有他一分属灵的分量,他着重基督身体生命、属灵 那一面的原则,例如在身体里应当有交通等。照着史弟兄给我们的帮助,我们在纽约想要在身体里有交通,若是顾勒弟兄主张这个作法,克拉克弟兄主张那个作法,两个人主张不一样,怎么交通?在那里交通?所以,我们必须看见,有一个确定的立场作规范,乃是必需的。在纽约不是仅仅两个人,可能有很多人得着帮助,盼望有交通,但这许多人要如何交通?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立场作规范,一旦有不同的主张,一定会造成分裂。所以身体的交通,在实行上的确有立场的需要。他们很接受这话。”
这里可以看到李常受承认这种坚持立场的方式是为了实行,并不是为了真理。虽然他和史百克弟兄在教会观上有不同意见,但是他不认为史百克是异端。他为了实行上面的方便,就在他认为的正统教会里面给自己画了个圈子,并且规定他所带领的教会今后只能在这个圈子里面运行。
李常受一直强调地方教会要有立场,他一直强调地方教会自身的信仰特点,并且坚持把这些固化下来。这样实行的原因是:当两个弟兄对于教会有不同看见的时候,他们的争论可以有所依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争论。如不这样实行,没有一定的框框,那么就会带来实行方面的难处和麻烦。不同意见的争论可能会拖很久。并且经过很久的争论后很可能没有得出让大多数人都能满意的答案。这将会影响教会的有效运行。
这样的实行不就是宗派吗?虽然在理论上面,地方教会否认自己是一个有宗派。但是这样的实行方式,不就是在使地方教会成为一个宗派吗?
在我看来由于人在知识上面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历史背景上面局限性。绝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是只和自己类景类似的弟兄姊妹交流,只在偶尔情况下和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交往。
虽然地方教会一直以来自我标榜为没有宗派的团体。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黄渔深牧师就在其写给倪柝声弟兄的公开信上,明确阐述了地方教会在精神层面上面其实就是一个宗派。4
谈完历史,让我们再来从理论上面谈一下宗派存在的合理性。
早期教会的领袖俄利根曾经指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对人类很重要,很有贡献,必定会产生很多的派别;如医学,哲学的研究也是派别林立。”他认为宗派现象是健康,正常的。5
许梅骊姊妹在她的《警钟长鸣-倪柝声与地方教会》6一书中指出“宗派改革以后,宗派纷起是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多数学者认为各宗派的形成是各放异彩,相映成辉,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教会,都不可能将基督身体的丰满完全彰显,正如没有一个肢体能够把神所创造的完美人体表达尽致一样。地方教会说‘宗派是罪恶’,反倒使自己在基督教界中从主流走向边缘。”
陈终道牧师7在他的《教会怎么合一?》8一文中探讨了教会合一和教会管理形式上统一的不同。他是这样讲的:
“无论信徒或非信徒,讲及合一时,常问为什么基督教有这么多派别。可见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认为教会中有各种不同组织的基督教团体和会别之存在,那就是不合一。这种观念,下意识地以为把所有不同组织或会别都归并在一起后,就是合一了!但这是合一吗?不!这只可算为统一,不是圣经所说的合一。
事实上基督教早已有过联合会协进会…等类的组织,都不成功,就算不断改换新的名目,新的机构,还是摆脱不了相同的路线,那结果也必同样地只有外表的“合一”,没有实质的合一。因为圣经根本没有叫我们在体制上或组织上合一,却告诉我们合一是圣灵的工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3)合一的心是圣灵所赐的,且已经赐给信徒。我们应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心,而不是也不能创造一种外表的合一。这合而为一的心,基本上是因信徒同有了永生神的生命,出于同一位圣灵,同一位天父而有的。没有这种同一的生命,根本不能谈合一。没有任何人为的方法可以促成这种合一。”
总之,教会的历史和神学研究都证明了宗派的存在的正常性。
关于地方教会历史进一步探讨:
我是在地方召会受洗信主的。我对于神的认识绝大部分是来自地方教会的教导。对于召会带领弟兄姊妹的多年来的教导我是一直心存感激的。
一)地方教会的起源以及我眼中地方教会的优点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富有激情和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弟兄倪柝声,看到当时在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教会有着各种不同派别,有着不同的形式。同时也看到当时的教会缺乏严肃,真实,活泼的信仰生活。他与他的同工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受英国弟兄会(Brethren movement)的影响,提出了离开教会的宗派,在主名里面合一地聚会。他们废除牧师制度,互相只是以弟兄姊妹相称。同时他们受到内里生命派神学思想的影响,鼓励信徒竭力追求灵命,追求过脱离世俗爱好的敬虔生活。他们按照圣经里面记录早年信徒聚会的样式,脱离一些不必要的外在形式。
这个简单的理想,简单的组织形式吸引了大批单纯热心追求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慢慢的他们从原来的几个发展成一小群,又从一小群发展开来。人数越来越多,教会的数目也不断增加。
虽然地方教会所提出的离开宗派的主张是错误的。这一场运动的也还是有它的价值与贡献:
由于是主张没有牧师等圣职人员的制度,追求人人都是祭祀(出埃及记19:6),人人传福音。提高信徒的荣誉感,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属灵方面的追求,促进信徒与主的直接交流。
由于没有牧师等圣职人员的制度,没有诗班。减少教会运行成本,增加了教会的灵活性。这为家庭教会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回归使徒时期教会的实行,促使大家开始思考教会里面那些实行是人的风俗习惯,那些实行是真和信仰本身相关联的。促使教会抛弃或是减少不必要的外在形式。比如废弃庆祝圣诞节,复活节。由于其强调走属灵的道路,追求内在生命,不注重世俗的节日和风俗。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益处的实行,是试图把神的和人的分开。这些有助于防止人的习俗参杂在教会活动中。
二)关于地方教会的分裂
地方教会竭力追求合一,然而在这个团体中却还是多次出现分裂的事件。 我认为其中有一些分裂是和地方教会对于其他教会和信徒的态度上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有关的。这个矛盾在从地方教会成立开始就一直存在着。也就是说地方教会核心理论里面这一部分是很有争议的。这就必然造成其后发展的不稳定性。
回看历史,我们发现早年的地方教会虽然反对宗派,但是其和其他教会(那时候称做公会)的还是很有些交流和互动的。而地方召会(地方教会李常受支派)发展到现在,却形成了与其他教会几乎到了没有交流的局面。
三)传统转变的历史与启示
《可歌可泣的聚会处》中有一段描述非常耐人寻味。李常受和他的同工提到其教导中优越的地方,并称这些优越的地方影响到其他教会。
“比如以前大家都称信徒为‘教友’,现在大家叫‘弟兄姊妹’。以前主日聚会叫‘崇拜时间’,现在叫‘聚会时间’。这些变化在他们看来都是受到地方教会的影响而转变的。”
这些讲法是否完全属实当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史学考证。不过他们没有提到是,以前地方教会要求姊妹必须蒙头,而现在北美的地方召会是没有这样要求的。以前地方教会主张姊妹不能公开教导,现在主日大家都可以发言-----地方召会的弟兄姊妹们每周读读以李常受弟兄讲道内容编辑成小册子《晨新圣言》,然后主日根据这周学习的内容发言。这样姊妹们就可以在主日聚会大大方方地发言了。有不少时候,主日发言的姊妹会比发言的弟兄多。
要知道地方召会是没有牧师讲道的,主日只有弟兄姊妹分享式发言。主日聚会最后由带领的弟兄做总结性发言。
这些说明地方召会是在转变中。说明李常受弟兄虽然非常尊重倪柝声弟兄的教导,但他并没有把倪柝声的教导当成神圣的不能侵犯的。回顾以往,我们也许能这样总结:有时候时间很好的证明了那些的教导是好的,值得保存的,那些是不那么重要的,不那么正确的。
我们是不是应该来学习一下李常受弟兄,用他对待倪柝声弟兄教导的态度来对待地方教会的传承下来的教导呢?
四)倪柝声精神
邵遵澜弟兄在他的《我所认识的倪柝声精神》9一文中指出倪柝声的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真理的绝对顺服”我相信有不少弟兄姊妹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今天,我看到的往往是由于我们过于推崇倪柝声弟兄(或是李常受弟兄)的教导,而变得失去了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真实的执着。这不是很让人惋惜吗?
邵遵澜弟兄还指出倪柝声另一个特点是“对于神的家所有的丰富尽量吸收”。熟悉倪柝声生平的弟兄姊妹,大都听说过关于倪柝声阅读过三千本属灵书籍的说法。
邵遵澜在他的原文中这样的写的:
“倪柝声弟兄博览群书,只要有属灵的丰富在里面,他是不管宗派,努力吸取。如盖恩夫人的著作,慕安得烈的著作都被看重。考门夫人着的荒漠甘泉也是聚会所的老一辈的同工翻译出来的。倪弟兄他之所以丰富,就是吸取各家之长,不像今天聚会所许多人这样固步自封。”
五)美国基督教研究院认错事件的启示10
基督教研究院 (Christian Research Institute)是美国一家非常资深的基督教异端研究机构。研究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起就一直致力于维护基督教的正统性。2009年他们在其特刊《基督教研究杂志(Christian?Research Journal)》发表“我们错了!(We?Were?Wrong!)”一文,为其过去对地方教会的负面报道,做出了正式道歉。
这篇文章被地方教会转发在其下多个网站上面。在此文中基督教研究院院长汉克汉尼葛夫(Hank?Hanegraaff)11说:“或许没有什么话比‘我错了’更难启齿。然而,对于一个恪守‘真理至上’的事工而言,愿意道出此语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基本的要求。”
汉克汉尼葛夫最后总结说“地方教会与许多不同背景的基督徒一样,都致力于追求正确的教训和正确的实行。因此,我们在古训中一同往前‘基要的事上合一,次要的事上自由,所有的事上有爱’”。
忠心希望我们地方教会也能有这样真诚的态度,可以承认其在教会观上面的错误和其他历史上面的问题12。我忠心希望今天地方教会能够真正活出其早年所追求的精神:“对真理的绝对顺服”和“对于神的家所有的丰富尽量吸收”。
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团队中一批批忠心的弟兄姊妹,也才对得起我们从倪弟兄或是李弟兄那里所领受的教导。这样我们才对得起主,对得起作为基督的身体:教会。
虽然地方教会的脱离宗派主张走错了路。这几十年有一批批忠心爱主的弟兄姊妹走在这条路上,我坚信神会纪念他们的摆上。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理论,但是我们有完美的救主。他的慈爱存到永远,他的信实直到万代。(诗篇100:5)
六)最后感谢G姊妹
我曾找到改革宗神学院毕业的G姊妹帮忙看我这篇文。找她是因为我想知道没有地方教会背景的人是否能读懂我写的文。她对我说“我对召会不太了解,但是知道里面有许多爱主的弟兄姐妹。所以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读的文章…”
谁说我们不是合一的呢?
注释:
1 李常受:倪柝声重要同工。地方教会最大支派地方召会的领袖。其团体遍布六大洲,4000余处,海外信徒人数约25万。(数字来源于维基百科)
2. 《可歌可泣聚会处》原载于 http://www.wnee.net/html/shengpingpingshu/jianzhengchuanji/20131028/33129.html
非常可惜的是这个网站已经关闭了。希望地方召会能把此书再次放到网上。书中记录的历史有不少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还建议把书名改成比较平实的名字,比如《聚会处往事录》。
3. 史百克曾两次受李常受之邀去访问台湾。在其拜访后不久,台湾地方教会出现分裂的局面。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7%99%BE%E5%85%8B
4. 黄渔深写给倪柝声七封公开函? http://www.wellsofgrace.com/messages/misc/huang-ni.htm
5. 摘自《认识耶稣,赢得基督:中国基督教之本土与全球发展》 郭承天,周复初,蔡彦仁著
6. 许梅骊姊妹《警钟长鸣-倪柝声与地方教会》 https://www.xulonpress.com/bookstore/bookdetail.php?PB_ISBN=9781545623848&HC_ISBN=
7. 陈终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7%BB%88%E9%81%93
本人推荐其著作《我的舅父倪柝声》。个人认为,此书中肯地评价了地方教会运动。在记录倪氏生平上面却因其史料收集有限,有不足之处。
8. 陈终道牧师《教会怎么合一?》? http://chs.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01703
9. 邵遵澜《我所认识的倪柝声精神》 http://www.jiduzhijia.com/book/nts/wsrsdntsjs.html
至于邵所说的倪柝声精神是不是真的是倪柝声精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了。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不过我认为,这些特点绝对可以说是地方教会早期的精神追求。
10. 基督教神学院重新评估倪柝声,李常受“地方教会”运动 https://contendingforthefaith.org/zh/we-were-wrong/ http://witnessleeteaching.com/affirm/CRJ.htm
11.汉克汉尼葛夫(Hank Hanegraaf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nk_Hanegraaff
12. 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难泯岁月》书评 http://blog.creaders.net/u/4527/201706/294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