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上海街头的思索
第三天一早,我又是早早醒来。一人悄悄出门,溜到街上闲逛。
除非地上有一个水洼或者建筑瓦砾什么的,我需要特意绕过去之外,一般而言,路面上其它的杂物已经不能让我的神经产生多少反射了。人总是在环境变换后的第一时间内,充满了好奇和不解,略假时日,则如烟似云,随风漂过。
记得当年在温哥华登陆,总是对冬季空中时常飘洒的雨丝,颇有微词,时时想念北加州蔚蓝的天空;再数年又回归湾区,顿觉空气污浊,地面肮脏,小阿唐在地上摔一跤,爬起来居然膝盖上留有污迹!
人总是这样,那山要比这山高,吃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赶明儿有空,我要涂鸦上一段:我的没有偷着的艳遇。吼吼。
蜿蜒东去的漕河泾,两侧的高楼低宅夹岸而立,垂柳点缀,也是一道风景。河水谈不上清澈见底,至少没有传说中的异味。看来,这些年来,市政当局对城市治理方面,的确下了一番功夫。
过了漕河泾,路边的一所小学吸引了我的注意:塑胶跑道。想当年,阿唐的大学也是土垫的跑道啊,不过是运动会前夕,用沙子修修平而已。这所小学难道是一所私校?
走到校门口,旁书大字“求知小学”。传达室外墙上的几块铭牌吸引了我的眼球:“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艺术教育委员会”,“少年报--小夥伴记者--记者站”,“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噢,不是私校。
拦住了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询问了一番学校的情况。原来,求知小学是徐汇区的一所重点小学,虽然不是市重点,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很满意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的硬件设备。
我望着兴高采烈上学的孩子们,望着校园内每间教室上安装的空调,操场上暗红色的塑胶跑道,心想,上海的私立学校还不知道是怎样的气象呢?
忽然想到小阿唐目前就读的学校,也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之一,为了进到这所学校,我们买房子时多花了5万大刀,那倒霉老师三扁担打不出个屁来,孩子不进步都是家长和孩子的责任!后来听说,这所学校的分数排名靠前的原因,是因为亚裔家长在家自我辅导的结果,与学校师资并无直接关联。加州由于生活费用高企,优秀教师纷纷迁往邻州,师资力量紧缺,教育质量一再下降,现在排名快要到全国的倒数几名了。
如昨日一般,在路边的小吃店里把喜欢的早点挨个儿大嚼一遍,那几位店家已经和我颇为熟捻。饭后顺便在旁边的小小超市内买了两节相机用的电池。江南人真是勤劳,不到7点就已经开门营业了。
不一时,来到了车水马龙的漕宝路。路口上站立着一位交通协管员,制服墨镜,手套口哨,甚是威武。协管员的工作一丝不苟,极为老道地疏导着交通,毫无一些城市的交通协管员那种惯常的疲塌颓废玩世不恭的无赖皮相。早就听说过上海人的敬业精神,今日一见,确实是令人大开眼界。
记得昨晚吃完饭驶离地下停车场时,一位工作人员跑过来用上海对我们说着什么,妻弟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你说普通话!” 那人马上用普通话说我们的车已经超时停留,应该如何如何办理。语调平缓,辞意明确,毫无被人训斥后的气恼。对上海人而言,和气生财,赚钱是真的,别的什么都是假的。如果换一位当年皇城根儿下的八旗大爷,如此被人抢白,还不立马就炸了。听说当年京城的破落王爷落魄到沦落街头去拉黄包车时,在大街上碰到已经发迹的胞衣奴才,还是坦坦地接受其跪拜,如果那昔日的奴才不识相,昔日的主子还可以扑上去追打。甭管穷到什么份上,这面子一点儿都不能撂下。
我不知道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区隔是否就在于此,留待大家去考证吧。
路口的另一边是一个商品房展销会,悬红挂绿,彩旗招展,极具中国特色。早就听说上海的房地产红火得如日中天,是全球最热的地产市场,近几年来的房价已经翻了好几个跟头。
昨天吃饭时,听妻第的朋友讲了一个传奇故事:五年前,一个在中国经商失败的台湾人,带着最后的35万元来到上海,买了一套简单的房子住下,准备思考下一步的人生之旅。正赶上房地产升温,政府开始鼓励个人贷款买房,于是这个台湾人通过一个地产经纪,卖小房买大房,一套房换两套房,现在已经大大地发迹了。具体他在这场大潮中掏到了多少桶金,没有人知道,但是五年之中,仅仅他的经纪人就在他的身上赚取了100万元的佣金!
最近的上海房地产已经开始降温,一些人担心是否是泡沫破碎的前兆。我个人看好未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前景:大量资金和人员的涌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优秀的人才储备,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势头是向上的,至少在10年之内,长江三角州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地区。
上海在建国之后的50年来,一直是国家的财税大户,出于稳定的考虑,中央政府从不敢轻易地放开对上海的控制。等到90年代中叶,10年改革开放的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到一塌糊涂,中央政府如梦方醒,后悔当初的决策过于稳健,没有从上海做起,于是松绑给政策,全力支持上海的腾飞。从90年代末起,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短短几年之内,上海的变化是惊人的。
阿唐太的一位同事是上海人,她的父母在10年内,已经在上海搬了2次家,最近的一次,20层高的新居住进去才2年,又要拆迁,整个小区将被改造为纯粹的商业用途。
回到家中,站在露台上四下张望,触目所及,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仿佛上海要把几十年来市政建设的欠债一宿还清。不过,以阿唐曾经在京城的几年生活经验,上海在市政建设上面与北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一些角角落落,破败的低矮民居与金碧辉煌的写字楼比肩而立,成为一道独特的上海风景线,如同我们古老的民族一样,背负着历史的重负,坚定地朝着现代化迈进。
有道是,新楼与旧居比肩,古老共现代一色。
五 上海购物的见闻
驾车沿漕溪路上的沪闽高架路向北驶向徐家汇,三上三下的城市快速路上挤满了汽车,大部分时间里车辆首尾相接,车速很少超过60公里/小时,约35英里/小时,大致相当于北美繁华城镇里普通小路的一般速度。
在中国的日子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中国城市快速路上的车速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这种超大规模的都市?慢慢地,我发现了若干端倪:1) 汽车太多,道路的扩张似乎永远也赶不上车辆的增长,城市快速路上的车辆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超饱和状态;2) 马路上跑的车辆之间的速度差别过于悬殊,普遍的超车行为严重干扰整体车流的速度;3) 行车路标的设置不合理:位置不当,意思混淆,密度不够等,驾车人不得不临机换线,干扰其它车辆的行走;4) 快速路的出入口的设置不合理:出入口过多,用于出入的辅助路太短(进入的加速不够,强行慢速插入主路,出去的被迫在主路上减速退出),辅路与主路的交汇处的过渡不够圆滑,过于突兀;5) 快速路的入口在高峰时期,没有流量限制,车辆随意慢慢涌入主路,造成主路的局部阻塞。
关于路标设置的不合理现象,我曾经对着我下面的一幅照片做了个实验,我用了5秒钟才大致看懂了那个高悬于快速路上的交通示意图。可能我这人笨点儿,有人要快一些。不过,就是上海本地人扫那么一眼,也要几秒钟时间把那几个小字分辨清楚吧,以时速80公里计算,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看明白。即便凝神看明白了,你的车也可能已经撞在了前车的尾巴上。好象还怕这个有害无益的路标不够引人注目似的,有的上面还加了变闪灯光,营造出车流移动的效果,越描越黑。
造成城市快速路在高峰阶段成为一个缓缓流动的超大型停车场的原因,除开汽车增长过快之外,基本上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一次在前往浦东的路上,一辆汽车抛锚在路边,随后赶到的警车却是比肩停靠在出事车辆的旁边处理事故,结果造成整条道路的堵塞。这个也说明市政当局在管理现代大都市的能力和观念上面,还欠缺很多。看来,在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上,不仅仅要在硬件建设方面努力,而且也要在都市管理的软环境方面加大力度。
说了很多的不是,上海的朋友千万不要砸我啊。实际上,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欠缺并非是上海的独有现象,比较而言,上海应该是做的最好的了。
上海是我在中国游历的4个城市中,唯一设置了市区高速路隔音障的城市!这是上海对温总理的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好注释,阿唐猛烈鼓掌。而且隔音障是透明的,大概还兼顾了市容的美观,路旁的居民又有机会欣赏飞驶的车流。呵呵,这个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终于到了徐家汇,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地下停车场。上海的地下停车场修的好,与北美的标准相差不多,是全国水平最高的。无论是指示标牌的设置,还是进出口的设计,都令人满意。
坐电梯上来,是上海地铁徐家汇站。站内的人不少,不过还没有到人潮汹涌的程度。我好整以暇地四处打量,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在站内走动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等到我们来到港汇广场,这一现象更加明显,除了个别如同我们这样的外地人之外,全部都是青春洋溢的靓仔靓女。
我问妻弟为何如此?答曰,上年纪的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消费?!
一刹那间,我感到有几分窘迫:天,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步入中年了!
沉湎于对青春飞逝的悲哀,我忽略了妻弟话语中的另一层含义,很快,我们就领略到了小刀子飞快切割的痛楚了。
走进港汇广场,明亮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一下子给我造成了又回到北美一个什么Shopping Mall的时空错觉。购物的人潮与北美相当,没有中国其它地方摩肩接踵的场面,空气中轻轻回荡着柔美的音乐,舒适的空调把外面的闷热隔绝开来,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已经把上海和世界的发达地区,拉得很近很近。
首先到地下商场的电子部买了一个数码相机的存储卡,我的原配卡只有16MB,马上就要存满了。花了340元买了一个256MB的装上,呵呵,原来只能存放72张1024*768,现在升级到了可以存放1152张!接下来的日子,我大照特照,合共照了600余张,当然了,大部分都是有头有脸的,就不登出来吓人了:)
接下来是给阿唐太置办行头。
刚一见面,妻弟就感叹北美女白领的衣着是如此的寒酸,“心思都用到孩子身上了?”他不解地问。所以,为了今天的采购,他特意带来了公司的同事D小姐同行。
没成想,为阿唐太置办行头时,我们碰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场面:尺码太小。大多数的服装都是为秀美纤细若羽翼般轻盈地江南女孩子设计的,腰身细小,紧紧窄窄。倒退10年,或许阿唐太可能不用削足适履,现在是不行了。想想也是好笑,在北美购物,通常都是我独自上街去为内子购衣,上衣尺码是M,下装是Teenage的就好,怎么到了上海,她就变成了大只佬呢?!
D在一边吃吃地笑,“我们北方女人在上海买衣服特受刺激,好像我们都是男人婆一般!”
行行复行行,阿唐太慢慢地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在总购物额超过2000元时,她叫了停,对她弟弟说,“就这样吧,这里的东西太贵了!”
的确,这里的物价即使以北美的标准,也是令人咋舌。在商厦内的一些彰显个性化的店铺,大多数服装的标价都在500~1000元之间,大抵上与北美同类型商铺的价格相当。问题的关键在于,同样式样的服装,在路边摊贩上亦有出售,标价骤降到100元以内,仍然还有杀价的空间!如此,实在令人在高级商厦内购物时,心有惴惴。
这种物价上面的巨大差异,可能是暴利模式的商业行为所致,也可能是来自于普遍的盗版行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商厦内的洗手间装璜得极为精美,某种程度上,要好过北美的同类型的购物中心,有人在不停地做着清洁,明亮清爽,十分惬意,只是卫生间里不提供厕纸。推而广之,几乎所有公共场所的洗手间都是如此。
国内出售一种折叠成小小包装的面巾纸,很多人随身携带,我猜想很大程度上是用于此种不时之需。回国的朋友,切记切记,不然,事到临头,只有徒唤奈何了。
我是看到D在阿唐太去洗手间前,塞给她一包面巾纸,听妻弟在一旁解释,方才学会的。我随口问他,是否有过此等尴尬场面?妻弟笑曰,是,给朋友打手机才得以脱困!
六 东方明珠和世纪公园
回到中国的第六天,饭后拽着小阿唐上街去买书。
到了大街上,顺手拦下一辆出租车,告诉他去最近的新华书店,那司机瞠目以对,告诉我,他也不知道哪里有?我大笑着又率领小阿唐从车上下来。呵呵,外地到上海谋生的人已经走进了出租车这个典型的本地人行当了,可想而知,上海近年的发展速度。
第二辆出租车的司机建议我们去人民广场,我问要走多远,他犹豫一下说,如果不堵车,大概要15分钟左右,我点头认可。
今天是星期天,高架路上的汽车依然很多,虽然没有如平日那样走走停停,时速也不过是40~60公里之间。15分钟过去,出租车丝毫没有驶下高速路的迹象,我心里暗笑,这家伙骗我往远处跑呢!骗就骗吧,权当游车河观景好了。哪个城市的的哥都多少会耍点小把戏,反正上海浦西闹市区就这么大,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在这时候,手机响了,我身上揣着的是岳母的手机,是妻弟,他告诉我今天没有什么安排,建议我们自己去东方明珠,晚上和亲戚去吃饭,到时候再去东方明珠接我们。
收了线,司机问,去东方明珠?我说,对!
真是邪性,他怎么都听明白了呢?在海外混了许多年,多少修炼的认为偷听别人之间的私人谈话是极不妥当的行为,即使不小心听到了,也要佯装不知。因此对司机的直截了当,有些觉得怪怪的。不过,人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很快的,一周下来,至少我对小街里弄不够整洁的场面,基本上已经无动于衷了。
车子继续沿延安东路高架路向浦东行驶,接着是钻隧道过江,可能是出口离江边很远,我们的车子兜了一大圈才开到东方明珠下面,码表的读数是59元。我不知道从康健园到东方明珠应该是多少钱,不好没有根据地怀疑的哥的职业操守。
东方明珠的门票分几种,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价格。我买了2张可以上到最高层太空舱的门票,共200元,真的是很贵啊!
三步两步地带儿子冲了进去,外面的天气如同火炉般的闷热,只想赶快躲在冷气之中。一跨进东方明珠,眼前一亮,塔内的陈设、灯光和布局真的是无可挑剔!尤其是进入升降电梯的等候线,用绳子围成往复折线,颇具潮流感。
东方明珠坐落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上,塔高468米,是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塔的外观风格是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串接在一起,其设计原意是与塔下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两个地球球体,构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可能是周围其它建筑物的屏蔽效果,也可能是我的视角不对,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我丝毫没有产生如此美妙的联想。整个塔体浑圆粗重的外观以及外层涂料的黯淡颜色,实在不是一个能够产生美感的近观物体。这一切的困惑,在我踏进塔内之后,一扫而空!
电梯首先是载客到90米高的下球体,然后再乘电梯到263米高的上球体主观光室。其中相当部分的游客都是西洋客。美丽的电梯服务生,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介绍着东方明珠。当用英文说到电梯的终点站高达263米高时,小阿唐不禁惊呼一声:“263 meters! oh my Goodness!” 天真惊诧的语气,引得电梯里的真洋鬼子们一阵笑声。
主观光室内,游人如织,大约总数在500人上下。
小阿唐先是对观景望远镜产生兴趣,挨著个儿地伏在上面观瞧,大呼小叫地报告他的发现。继而是对礼品橱窗里的纪念品垂涎欲滴,首先花18元买一把镀金钥匙,理由是他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所有的城堡大门,然后是8元钱一个买了12个镀金生肖币,理由是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和朋友,最后花了18元买了一个便携电风扇,理由是送给姥爷姥姥扇风。每一个理由都是那么充足,于是我的钱包飞速地瘪了下去。
最后,心满意足的小阿唐和心痛欲绝的小阿唐父乘电梯登上了350米高处的太空舱。这里,人烟稀少,洋人比国人还要多。没有了人声鼎沸的喧闹,人们都静静地俯瞰着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都市。
蜿蜒东北去的黄埔江温顺地匍伏在我们的脚下,大上海的心脏就在这浦江两岸。登高远眺,原本是心旷神怡的美事,可惜的是天空中弥漫的那层朦朦胧胧若有若无的雾霭,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似烟非烟似尘非尘,大上海整个笼罩在云深雾锁之中。江南七日,只有一张浦东远眺的相片捕捉到了久违的蓝天。
邓大人在二十年前说,发展是硬道理。不错,一个民族的经济实力是这个民族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唯一本钱,但是,经济腾飞的代价一定就是环境的污染吗?环境污染只有在经济发展之后才能回过头来治理吗?鱼与熊掌二者真的不可得兼吗?我怀着杞人忧天的心情,带著小阿唐回到底层。刚才在90米高的下球体室外观景台上,呼啸的狂风都没有吹散我心头的阴霾。
塔的底层有上海历史博物馆,以及若干纪念品店。我以即将破产为由,拒绝了小阿唐的纪念品购买申请。一转眼,他又被博物馆门口的上海小食品流动摊位所吸引。无奈,我花了5元钱买了一小袋火腿豆干。谁料,一品之下,惊为天物,好吃的不得了!就连小阿唐这个饮食习惯基本西化的小鬼子也赞不绝口。于是,我又花了20元买了一大袋火腿豆干,一大袋鸭肝豆干。原本想,在离开上海之前,再大量购买携回美国,人算不如天算,阴错阳差,最后一直到离开上海之际方才想起,可偏偏火车站台上的售货亭内并无豆干出售!这真是,过这村没这店。唉,凡事,当断则断哪。
出了东方明珠,爷俩联袂走去黄埔江畔。
黄埔江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江上行驶的密密麻麻的船舶,穿梭不息,而且吨位都很大,由此也可以窥见上海蓬勃的经济实力之一斑。
隔江相望,是旧上海的标志象征--外滩。1845年,外滩一带被辟为英租界,随后大量外国银行进驻此地,上海逐渐演变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从一个滨海渔村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其时,作为旧上海中心的外滩,数十座西洋风格、中西合璧的大楼比肩矗立,构成一道迥异于当时中国内地的独特的风景线。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外滩给人的印象是复杂的。对于曾经生活在旧上海的西方投资家和银行家们,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对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曾经避难于上海的数万犹太人,这里是他们漫长逃亡路上温馨的避风港;对于半个世纪前远走港台海外的阔佬大亨们,这里是他们童年的家、少年的球场和青年的风月场;对于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人民,这里是“三座大山”的最后遗迹。
俱往矣,往事如烟云,雨打风吹去。那曾经辉煌的19世纪风格的外滩,早已萎缩在一派20世纪的高楼大厦之林。当年西方冒险家们和远遁海外大亨们的后人,正争先恐后地回到这里,再次把大笔的金钱投入到这百年上海,在外滩对面的浦东,与中国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深厚宽广的市场潜力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新上海的金融中心。
历史就是如此,往复循环,盘旋上升。
正痴痴地沉湎于对上海沧桑的感叹,小阿唐在一旁推推我,“Dad, can I buy these things?”
我转头一看,一个十四、五岁清秀的江南女孩儿正向我展示着她手中的小饰物。噢,是用竹器制作的小玩偶,高约寸许,小巧玲珑,惟妙惟肖,很是逗人。
我问她多少钱一个?女孩儿摇摇头,又展示了一个挂在胸前的标牌,原来是个聋哑姑娘,标牌是上海某政府机构颁发的证明。
女孩儿比划着手势,大的3元一个,小的2元一个。我习惯性地比划着杀价,女孩儿又把残疾人证明举了起来。我不禁莞尔,掏出5元钱,买了一大一小两个玩偶,给了兴高采烈的小阿唐,并且言明,小的是弟弟的。不然,这可能就是未来战争的导火索。
次日上午,我们接了妻弟同学的太太及其6岁的女儿TT一同前去世纪公园游玩。
世纪公园落成开放于2000年,是一个以自然特征为主的生态型城市公园,毗邻世纪大道和科技馆。门票10元,与近乎天价的东方明珠构成鲜明的对比。
妻弟租了两辆人力游览车,租赁时价是40元。我带两个小的骑一辆,他们三个大人骑另一辆,开始绕湖骑行。沿途竹林垂柳曲桥荷塘,在城市之林的喧嚣之中,却也营造出几分自然风情。
TT在一所有名的幼儿园读书,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小阿唐一直在北美上中文课,也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于是两个人结结巴巴地轮流使用对方的母语交流起来,倒是把我晾在一边。只有在彼此实在拎不清爽的时候,才想起我这个半调子翻译官。
中午时分,我们把车停靠在园内的海纳百川文化俱乐部门前,进去里面的餐厅吃饭。偌大的餐厅只有两桌客人,可能这里距离公司行号太远,不适合做为工作午餐的场所。
海纳百川的环境幽雅,外面是一塘荷叶摇曳,岸边是一排垂柳飘逸,年轻俊美的服务员热心周到,彬彬有礼。。。在中国做有钱人真好啊!
这顿饭吃的很舒畅,环境好是一个因素,菜色精美是另一个因素,再有就是心情放松,今天没有别的节目了。最后的结帐是400多元,并不十分昂贵。
此次中国之行,餐饮业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首先是装璜的档次普遍提高,有品味,有情调,两相比较,北美的餐馆实在只是一个纯粹吃饭的场所;其次是菜肴的花色品种非常丰富,闻所未闻,推陈出新,各地风格迥异,目不暇接;最后是价格合理,比较十几年前,价格大大地下调。出外吃饭,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行为,并非完全意义上奢侈行为了。餐饮业的暴利模式,已经是昔日黄花了。
记得当年阿唐太出国前夕,我们俩出外食饭,做老婆挥别老公独自远行涟涟状,在北京安贞桥附近一家新张粤菜馆吃了几道寻常菜,最后结帐是200多元!差点儿荷包里的银子不够付饭钱。2000年奔父丧,为酬谢朋友同学的鼎立相助,在天津请了十几个人吃了一餐潮州菜,花了1800元,还是8折之后!当然,那天被一个调皮同学斩了一刀,点了一只活龙虾。
这顿饭优哉游哉地吃了一个多钟头,饭后,又骑车到了音乐喷泉广场,孩子们穿行在水柱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时分,一声闷雷,天际黑云翻滚,远处湖面上一道雨幕徐徐逼近,场面蔚为壮观。
我们呐一声喊,逃命也似的奔往湖边的长廊下面避雨。瓢泼大雨,接踵而至,翻江倒海,气势磅礴。一不留神,两个小人冲到雨中,纵情跳跃,恣意呼号,颇有古晋遗风。
江南,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梅雨。
图27 城市快速路入口
图28 城市快速路上的交通示意图
图29 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
图30 铅笔式样的崭新建筑
图31 黄金荣的大世界
图32 处理交通事故的警车
图33 市区高速路上人性化的隔音障
图34 徐家汇地铁站
图35 港汇广场地下城
图36 美轮美奂的港汇广场
图37 漂亮的商品宣导小姐
图38 世纪大道尽头的巨大日圭
图39 浦东远眺
图40 浦东俯瞰
图41 黄埔江畔
图42 黄埔江上的巨轮
图43 黄埔江东去
图44 黄埔江西来
图45 东方明珠入口
图46 东方明珠主塔
图47 夕阳余晖下的东方明珠
图48 东方明珠内贵宾留言
图49 世纪公园的世纪花钟
图50 世纪公园的荷桥
图51 世纪公园的娇艳荷花
图52 世纪公园的荷塘一角
图53 农家菜--鸭舌
图54 江南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