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闪电行
三 同学聚会
这一次的同学聚会,是一个系几个小班的同学共同聚会。起因是什么不知道,反正时下非常流行。
一般来说,同学聚会有两个难点,一是要有人发起组织,二是要把人头找齐。
首先说发起人,这个人选既要有点闲钱,还要有点时间,另外还要是个人串子,和大部分人都很熟,我们班正好有这么一位。我们哥俩儿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同学,彼此影响,很难说清谁影响谁更多,至少俺念研究生选择了管理,就是Y的主意,嘿嘿。
俺们这个哥们儿遇到的最大难题,当然也是找人。几经努力,俺们班上28人,亡故1人,剩下的27位,最后给这位老兄找到25位!厉害吧?!俺们当初根本就没有想到能有如此骄人成绩。最后实到21位,除开其中一位重病缠身之外,其余没有来的几位都被大家骂的狗血喷头:)
找人的方法,一是古狗,俺05年回国就是用此方法找到了组织;二是查询当年的原始分配单位,顺藤摸瓜;三是查父母,只要知道其父母的工作单位,基本上就能与老人联系上,因为相对而言,上了年纪的人流动性都很小,尤其是在小地方,即使已经退休了,也基本上与原单位保持着紧密联系。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费用。路费和房费自理,活动费用包括餐费近3万元最后由几位大款同学分摊,似乎没有人为此而有过什么想法。听说曾经有同学聚会因为经费分摊而争执,最后不欢而散的例子。俺们大概当年在东北,沾染了不少北方人的豪爽和大气。
值得欣慰的是,俺们班上的三朵金花,全员到齐,其它几个班来的却是青一色的和尚头!尽管早已为人妇为人母,那毕竟曾经是很多男生心中的女神,呵呵。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认人的高峰,从早餐开始一直持续到午餐,因为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这天的上午抵达。在这个黑暗的上午,俺经历了残酷的滑铁庐:只有很少的几位把俺给辨认出来。最惨的一次是,俺一边冲着一位做了某银行分行行长的同学傻笑,一边跟他打机锋,可他老人家就是想不起来,俺不断地提示他:是俺领你在入学后第一次上街,俺还无数次在你假期返乡时送站。。。最后俺不得不使出了杀手涧:俺还当过你的班长。。。立马,一个硕大的拳头就杵过来了。
这时候俺终于明白了,昨晚之所以能为大家认出,只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下一个进门的是谁。
20年的风风雨雨,俺少了一付眼镜,少了若干头发,多了许多肥肉,有时候望着镜子里面的那个半老老头,自己心里都在滴咕:这还是那个曾经年轻过的阿唐吗?
长歌当哭兮,胡不归耶?
聚会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每个人做一个简短的大会发言,自我介绍,包括这些年的经历。这个安排很有必要,因为过去在学校里,几个班之间并不是十分熟拈,大部分人看着眼熟,但是叫不出名字来。另外,也是彼此之间互相了解毕业之后职业生涯变化的一个机会。
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凡是从政或者任教的同学,不论在学校的时候口才如何,现在都变得巨能侃。相反,有些曾经很能说的同学,却变得呐呐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俺。嘿嘿,整天价敲键盘说鬼话,不退化才怪:)
其余的时间就是聊天、吃饭、合影和灌酒。说起灌酒,俺的确是很多年没有经历了,对那些花样翻新的敬酒名堂,还真的是有瞠目结舌的感觉。当然,大部分时间就是聊天儿。也难怪,很多人都是毕业之后从未谋面,撞到一起,孩子、老婆、老公、家庭、工作、洋插队。。。一扯起来就没有个边。
本来还想把几个党员凑在一起,聊聊对于时局以及国势的看法,到了也没抽出时间来。只是在酒席间,向某位主管某市委文宣口的同学问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社会现实与中共的理论体系已经相去甚远,作为党的喉舌,他们是如何弥合这一巨大差距的?俺们这位前支部书记同学,就不停地跟俺打机锋:中国是不是进步很大?共产党是不是中国的领导阶层?既然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高呼共产党万岁吧!俺说,俺不是来找你的麻烦,辩论孰是孰非,俺只是想搞明白,在毛泽东丢弃了儒教,邓小平丢弃了共产主义之后,今日中国的道德基石和人心凝聚的着力点到底是什么?民族主义还是儒教价值观念的部分回归?这孙子一脸严肃:聚会之后,你去我那里秉烛长谈如何?俺大笑应承,下次回国,一定登门领教。
不过,有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一位任教于西北某著名高校的同学宣布,他的下一个研究主题是:建立诚信社会的构想与途径。俺给了他最大的掌声。
从精神面貌上,感觉大家混的都还不错,经济条件不差,至少北京的同学人人都是有车阶级。从政的两位,都到了副厅局;做技术管理的几位,做到副总经济师或者处级;做学问的两位都是教授兼院长;搞企业的人不少,大多是厂长或者是总会计师一类,也有做到董事长一职;最大的团队就是经商的人,也是成就悬殊最大的一个梯队,身家从上亿到百十来万的都有。另外,出国并取得外籍身份的有6位,其中回流了4位,都处于经商的梯队,继续洋插队的,则是从事技术工作。
总的来看,个人成就的大小,大致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个人努力与成长环境。
从个人角度而言,凡是毕业之后脚踏实地地待在一个地方不动的人,尤其是在院校任教,都做到了所在单位的顶级位置。当然,也不完全如此,如在某小城市一直从政的一位同学,就抱怨说,干部选拔纯粹是凭关系,不捞外快的话,每个月就2千多元收入,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还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邻班同学,小伙子长的一表人才,20年的时光也没有打下多少烙印,因为当初拒绝了行长女儿的绣球,20年没有动窝,却还是一事无成,当然,这其中除了小鞋因素之外,本人的个性可能也有些影响,反正俺知道Y的脾气有点暴。
从成长环境而言,大城市比小城市好,广东比其他地区好。俺曾经以为,小地方因为人才少水平低,容易脱颖而出,其实是不对的。人才的成长和使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没有必要的环境烘托,很容易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尴尴尬尬地被人供起来。广东沿海一带的私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非常发达,对于人才的渴求是出自内心深处的,班上有三位同学在90年代初期,弃职前往投奔,今天都做到了企业的一、二把手。
哈哈,太严肃了点,还是侃些快乐滴!
这一届几个班上的同学出了三位资产上亿的大款,俺们班上就摊上了一位,这哥们儿当年就是一个异类分子,上学的时候就倒腾买卖,最后毕业后在社会上一点一滴地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有三个孩子,都是一个老婆生的。邻班的一位大款同学,他有三个半孩子(最后一个还在娘肚子里面转筋) ,但是却分别为四个老婆所生养。比较起来,似乎俺们班的大款还是更传统一些,哈哈。
还有调皮的同学准备了一个节目,打算在聚会上揭示一个谜底:哪些人曾经暗恋过俺们班上的一位女生?后来,这个节目没有搞成,大概是怕当事人不好意思,因为那位女生的老公也是俺们班上的同学。到现在俺也不知道都有谁,反正不是俺,俺当时正被俺们家掌柜的迷惑得颠三倒四的:)
还有两位同学本来约好要踢球的,最后也没有找出时间来。即使真的下场踢一场,俺看着那半数以上高高隆起的小腹,也实在怀疑还有几位能跑得动。
俺本来还想在聚会的第二个晚上,找一帮子人去卡拉OK,给他们展示一下俺近年来练习京剧的成果,顺便宣示一番海外华人漂泊不敢忘故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呵呵,结果,到了十点来钟,俺的脑袋就不停地鸡捣米,想想啊,近两昼夜的时间里,俺只睡了不到2个小时!大家哄笑着劝俺回房间困觉,顺势都散了。
后记:同学聚会的思考
有关同学聚会的议论纷纷扰扰,正面与反面的说法都有。单就俺们这次聚会而言,俺个人感觉还是正面意义多一些。
正面的意义:
满足一下好奇心。这么许多年过去了,过去的毛头小伙毛头丫头都变成什么样儿了?
勾起若干青春的激情。人过中年,青春不再,社会的风雨,家庭的重担,每个人都多少有些市侩有些圆滑有些无奈,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怀念那一段青春年少的纯真快乐,同学聚会就是时间隧道的一个最好的契机。
互通信息。彼此交换一些有用的资料,对于大家未来的生活与工作,至少没有任何坏处。
负面的意义:
不同人生成果的心理冲击。说白了就是,如果有人发迹了,可能带给其他同学的负面心理影响。这种情形,俺听说过,比如说,发迹同学在聚会前扬言要包下全体人员的全部费用。这种做法不好,容易伤到自尊。俺们这次聚会没有出现此种情形,无论大家今天的地位如何,活动的发起、安排和组织,仍然还是按照当年在学校时的模式进行的,以班长和支书为中心,以各寝室的老大哥为龙头。大款们的表现也非常收敛,没有任何飞扬跋扈的暴发户举动,就是出资赞助公共活动,都是私下里与几位组织者商议的,最后也不过是在大会上宣布了一下赞助人的名单而已。
功利色彩。俺不排除有人有这种想法,尤其是从政和经商的同学,希望借此机会拓展一下自己的关系网。不过,只要这种行为不成为聚会的主题,就是可以理解和容忍的。俺们这次是全系一齐聚会,可能就有功利因素在起作用。说实在的,除了若干活跃分子,大部分同学还是在自己班上的小圈子里面互动,据此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聚会的规模稍微大了些。但是与组织者付出的心血,赞助者付出的金钱相比较,这些实在是小事一桩。
-------
聚会的大头照就不贴出来吓人了,贴几张北京的街头照。前面部分是聚会结束的下午,在回天津的路上随手抓拍的;后半部分是返美的当日,在街头抓拍的。
行驶在西二环上。路线指示牌上的字迹实在是太小了,除非你开车的速度很慢,否则是不大可能看清楚的。这种路牌05年在上海见过,现在北京也有了。
西二环上
好像是新修复的永定门城楼
驶入小路,终于见到了旧北京的几分风貌。那辆绿车好像逆向停车了,前面的小面包,与俺出国前开过的很相似,看起来很单薄的样子,重心也偏高,拐弯快了可能会翻噢。
赵公桥下,闯红灯的女孩与满载的卡车,真的很担心那些纸箱会掉下来砸在女孩子的头上:)
京城一个著名的股票交易所。送俺上机场的朋友就是从这里起家,小打小闹,最后赚到1百万而收手。他从10年前就开始做股票,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
京城夜景。返美前夜,借宿一位朋友家中,27楼,100平米多一点,精装修,全套家具,月租近5000元。
双井附近小区的早晨
小区的门前的绿地。风景很不错噢。
休闲会所的游泳池
街道旁的店铺
南三环上的木樨园桥
东三环上
东三环上正在修建中的电视台大楼。不知道最后那两座楼是否会合龙到一起。
京广中心。这可是当年北京的最高建筑!
昆仑饭店。现在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
燕莎商城。曾经是北京最NB的购物场所。
东北三环的拐角处
三元桥旁的中旅大厦。当年那个矗立了很久的半截子楼早已完工了。
四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