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济学者很少研究房地产问题,大多认为这是经济学者的事,其他学者少掺合为好。然而,把这个问题交给经济学者,尤其是交给某些利欲熏心的经济学者,会促进中国房地产政策通往一个偏执的方向,给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灾难性后果。 十年房地产运动是一场政治灾难。它是对中国普通国民的公共资源和私人财富厚颜无耻的掠夺运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财富掠夺运动。它制造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贫富悬殊,制造了真正意义上的阶级对立和阶级仇恨。它加剧了官场腐败,让腐败结构化,现有条件下的反腐败措施难以改变这个腐败结构。这让中国走向优质民主变得更为困难。 十年房地产运动是一场经济灾难。它打击了其他产业投资的积极性,让中国的制造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它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普通消费者把多年的积蓄以及未来的收入支付给了房地产集团,已经没有多少闲钱来消费其他商品,它打击了中坚阶级生产的积极性,那些本指望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生活处境的工薪阶层,面对高房价,对人生奋斗丧失信心。房地产运动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绑架,它像有技术故障的高速列车行进在有技术故障的轨道上,一个急刹车就会车毁人亡。 十年房地产运动是一场文化灾难。在一个有文化约束力的国度,尽管有一些掠夺者和腐败者,但他们的内心还是感到不安和罪恶。但中国的掠夺者和腐败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为自己的行动感到得意,鄙视广大的普通国民,认为他们是低贱的一群,是没有本事的"卢梭"(loser)。很多的掠夺者和腐败者已经土匪化、劣绅化、流氓化,用中国现代革命语言来说,已经成为反动的一群。这些人充斥着中国上层部落,让这个部落失去自律,其中的道德之网土崩瓦解。上层的无耻加剧着下层的仇恨,普通国民也开始丧失理性,仇官、仇富成了平民社会的主流情绪。一些精英指责这是民粹主义,但民粹主义通常是无耻的寡头主义激发出来的。一些指责者内心是没有道德底气的,你把普通国民掠夺得一干二净,你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理性对待你的行为,甚至对你感恩戴德?精英的无耻,平民的仇恨让中国的文化面临一次比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深刻的危机。其根本是信仰和道德的危机,是核心价值的失落。在政治精英得不到普通国民信任的条件下,由前者推动的核心价值教育只能成为滑稽的表演,被普通国民视为虚伪的说教游戏。如果精英和大众之间失去了有效的道德纽带,竞相表演着内心的邪恶,所谓文明型国家岂不是欺人之谈? 然而,谁应该对这种灾难负责呢?那些经济学者尽管有一点责任,有的经济学者甚至面目可憎,但不能要求他们承担政治和法律的责任。因为真正做决策的人既可以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不听他们的意见。问题是,做决策的人为什么喜欢听他们的意见呢?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觉得他们的意见好,而是因为他们的意见符合决策者的利益。 房地产政策是如何做出来的呢?在中央政府层面,具体操作者就是建设部门,他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部门的利益,其次是与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地产商的利益。他们在做决策时,咨询的主要对象就是地产商以及为地产商说话的那些学者,主要是经济学者。也难怪那个讨好地产商的2003年文件出来后,建设部很快召集在京地产商开会学习文件,地产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出来了,认为房地产掠夺的春天来临了。听一位朋友说,某个城市的市长在控制房价上准备动真格的,建设部门一个电话打过来,问他还想不想当这个市长。当然,这只是个传言,但它提示了建设部门与房地产的利益关联。在地方政府层面,建设部门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们做起来更是赤裸裸,他们不仅通过政策这种合法手段帮助地产商,还替他们谋取非法利益。 建设部门也许要叫屈,因为他们的确可以做一些具体工作,但这方面的关键决策还是更高层的领导做出的。但是,在现代政治的通行规则下,某一个领域出了问题,首先问责的就是这个领域的管理部门,哪怕你只是个替罪羊。更何况这个部门屁股的确是坐在地产商这一边的,做了很多损害普通国民利益的事,而且做了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按常理来看,建设部门应该是腐败的重灾区,但为什么没有多少建设部门的官员落马?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然而,追究建设部门的责任并非本文的目的。笔者希望看到的是更高层领导出来为中国房地产灾难承担责任,向国民认错。认错之后,就是认认真真的纠错行为,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如何防止类似的错误继续发生和蔓延。 温总理一直在搞房地产调控,但真正强有力的措施迟迟不推出来,结果错失了时间,错失了机会。问题严重时,就批评地产商不讲道德。我们学者可以这样批评,但作为总理,这种批评就比较失当。你是要拿出办法来约束房地产集团的行为,而不是进行道德批判。等到把土地资源和国民财富掠夺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务院才加大力度来控制房价。有的情况下,一件坏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制止,以后就无法补救。房产地集团已经捞足了财富,现在他们也想软着陆了。温总理之所以不下了坚定的决心,可能与他当总理之前搞了一段金融工作有关系。那个时候,银行坏帐很严重,差不多到了破产的边缘。房地产运动拯救了银行,温总理心知肚明。但温总理更需要明白的,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运动,是将广大普通国民的血汗钱抢过来,冲走因为低效、腐败行为而带来的银行坏帐。在这个过程中,GDP上去了,金融指标好起来了,周围的官员商人肥起来了。他们尽管对温总理呼吁政治改革有些不满,但知道这只是说说而已,内心里对温总理还是能够接受的。这就像当年那些恨朱鎔基的人一样,知道朱镕基做事不留情面,但不管怎么样,朱镕基的改革总体上是有利于他们的,因为朱鎔基让中央政府有了更多的钱,让许多人有了更多的可以寻租的机会。 温总理头脑是清醒的,他知道哪些人从他的施政中得了利。这些人没有理由,也没有动员能力来反对他,因此,他的地位是相对稳固的,更何况很快就要退休了。既然如此,就要勇敢地承担责任,然后内心才能有更强大的力量呼吁其他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