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上课时老喜欢回头了.教室后面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女生,姓张.她白净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睫毛一闪一闪的.我有一次回头时无意间看了她一眼,她脸一红,接着对我嫣然一笑,笑得很灿烂,我心里舒服极了.从此我就常忍不住回头,就为了看她那灿烂一笑.
她家里有不少藏书,都是她哥和姐的.大人不在家时,她就偷偷地把我领进家里,给我看那些我喜欢的书.有时我看得入迷了,她放哨时也没留意,她哥进来了都不知道,我一发现她哥来了就会象小偷一样惶恐不安起来,合上书本落荒而逃.其实她哥从来也没有说过我一次,只是无声地瞪眼看我而已.
那时我们还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到“双抢”时期,学校也组织我们去周边农村支农,说是什么“学农”.一大早就到田里去了,帮助农民收割稻子,要到太阳快落山了才收工回家.农民伯伯到中午会给我们送上几桶稀饭来当作午餐,稀饭是用米和豆子煮的,水比较多,豆子和饭都沉到了桶底下,先去吃的同学都会捞豆子和饭吃,去晚了的同学就只能喝米汤了.她呢,会先去,一下子就打两碗稀饭,把豆子多的那一碗留给我吃.
有一次学校包场看电影,她的座位正好就在我的前面,我的手随意搭在前面座椅的靠背上,她坐下来往后靠时,背部正好就压住我的手了.那天天气很热,她只穿一件短袖衫,隔着一层薄薄的布,一股带着体温的温馨感觉从手上传到我心里来了.突然,她回过头来轻声对我说:“你把手拿开好不好?”我没吱声,手也没有动一下,就放在那儿,她也没有移动身子,也没有再说话,就这样一直靠着我的手.那天放的什么电影我都不知道了,但那亲密接触的感觉却让我一直都在回味.
那年月,我们看的电影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枪声》、《小兵张噶》等,看的戏就是《沙家浜》、《红灯记》之类.每次看电影、看戏前,老师都要我们带着受教育的态度去看.要接受教育就离不开思考,这一思考,问题就来了:
《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有一句唱词:“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战……” 日寇在上海和谁打战?是谁在上海抗击了日寇?是八路军吗,那为什么看不到这样题材的电影?连《地道战》这样的小打小闹都上了银幕呀!是国民党领导的国军在上海抗击日寇吗?也不对啊,毛xx不是有一篇著作,大人小孩都知道的:谁是摘桃子的人?
《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枪声》、《小兵张噶》等,讲的都是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那么敌前战场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就看不到对正面抗战的一星半点的描述呢?从东北到我的家乡永兴,要经过那么多的地方:徐州、南昌、武汉、长沙、衡阳……当日寇的铁蹄践踏这些地方时,就没有遇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吗?经过学习、思考和受教育,答案出来了:国民党反动派,几百万大军不抗日,先是一枪不放丢了东三省,再是一路溃退不抵抗,任大片国土沦陷,自己躲进娥眉山了.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抗击下,加上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这时国民党就从娥眉山跑出来摘桃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