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这是2009年愚人节的戏作,发表于 MITBBS. 刚刚看到安雅云博在留言中提出类似的想法,故旧文重贴,博君一笑。】
对航空旅客来说,安检的长队,脱鞋,脱大衣,甚至连裤带也要解下,这些都是令人抓狂却又无可奈何的程序。但再过几年,这些可能都成为历史了。但是代价却是:你要在昏睡中渡过旅程。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泰勒(William Tyler)等人开发了一种技术,用低功率超声波影响脑部活动。他们发现,一定频率和功率的超声波可以降低整个脑部的代谢率,使人脑进入“休眠”状态。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脑震荡患者保护脑组织,避免进一步的伤害。然而这个极有意义的发明却未被广泛报道,因为美国的“某些单位”对此极感兴趣。美国军方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非动能武器”和“非致命武器”。而这个超声波技术被加入了他们的武器库。出乎意外的是,看来第一个部署这种武器的将是美国交通安全署(TSA),而他们的“目标”却是航空旅客。 其实概念很简单:在飞机上通过超声波“照射”以及温度和空气成分的控制,让旅客进入“冬眠”状态。这样,混迹其中的恐怖分子就无法行动,所以种种安捡程序也就没有必要了。“一个冬眠中的恐怖分子是一个好的恐怖分子。”TSA发言人打趣地说。 “冬眠技术已经到了实用阶段。”泰勒教授告诉记者。“从成本,安全性和施行速度来说,这个技术对民用航空来说已经成熟。”他介绍说。冬眠技术与普通“安眠药”不同。“冬眠”中的人脑部活动极其微弱,而不是在睡眠状态。这样,人体的生物钟不会被打乱,醒来后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有极少数的人会出现植物神经活动紊乱的迹象。通过实时监控,飞机上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及时纠正这些紊乱而不会带来害处。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个技术是高度安全的。” 航空公司当然也很欢迎这种技术:这样,客机上就不需要空勤人员和食品,饮料了。“这是一种非常绿色的旅行方式。”联航发言人罗伯斯说。而且,这只是减少成本的第一步。联航还构想着一种更骇人听闻的客运方式。“未来的机场会大大改观”,罗伯斯说。旅客将先在“侯机室”进入“冬眠”。然后机械手把旅客送入飞机,装到设有生命监控装备的“货架”上,运到目的地。在那里,机械手又把旅客转送到“恢复室”醒来,完成旅行。飞机可以用更轻便,更安全的“包装”方式来运载旅客,而不必安装座椅,从而大大节省空间和重量。 当然不是所有旅客都能接受这种“科学幻想”式的旅行方法。“人们对于放弃自身意识的控制总有一种恐惧感。”杰克森评论道。杰克森是美国“有效空运协会”(Society for Effective Air Travel,SEAT)的秘书长。这个协会是航空旅客的代表组织。杰克森说,航空旅行本来就有一定风险,而“冬眠”的新技术并没有显著增加风险程度。总的算起来,飞行还是比开车安全。而且,这样旅行可以避免目前的种种麻烦和不舒适,如拥挤的座位,噪杂的环境和污浊的空气等。“为了避免旅行中的不便,即使死了也是值得的,毕竟死了还不一定进地狱。”杰克森半开玩笑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