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上场的几句话》 阿立注: 几年前在海风诗社(微信)与诗友们闲聊各人喜欢或不怎么喜欢的唐大诗人们,以及旧时现代的各类诗词书籍、诗(词)人佳话轶事,等等。同是文科专业的海牙美眉介绍《唐才子传》(元.辛文房)、《唐诗百话》(施蛰存),海渊兄(邱辛晔先生)介绍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等。 当时网上这些书籍的电子版,收藏了。阿立啥都懒散,读书更懒散。中国海运回美的几大箱子诗词书籍,百分之九十九一眼都没看过(惟有《千家诗》和《白香词谱》翻阅了几次)。这次万里西迁大多都舍弃了,只带了一小栏诗词书籍。幸好电子版的都还在电脑上保存着。 上面提到的《唐才子传》和《唐诗百话》搬家前倒是大致都看了看,《唐诗百话》个见很值得看,每篇都不长,也易读。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这几天才开始看,个见也是值得闲来翻翻,甚至仔细想想的。丛话记有30余篇,每篇也都不长。开卷有益,信然。 这些电子版网上都能找到,急性子的当然可以自己找来,时不我待。或有类似懒散的朋友们,既然阿立已经找来了《诗词读写丛话》,何不慢慢贴来,当个小小知识库,朋友们随自己的节奏、时间、兴致,慢慢看? 又,按度娘: ----- 张中行先生(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邓广铭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张先生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流年碎影》,《诗词读写丛话》,《文言与白话》,《谈文论语集》,《作文杂谈》,《负暄三话》等。 ----- 今天先发两贴: 1. 张厚感 陶文鹏 写的《前言》 2. 《诗词读写丛话》第一帖(按张先生原著顺序),《上场的几句话》。 杭州阿立 2023年7月8日 《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 《上场的几句话》 己巳年的中秋又匆匆过去,月影淡了,人影远了。可是生意似乎并没有净尽。虽然昼渐短,夜渐长,如果面对窗外的长杨枯坐,短昼也就成为长日。所以不能不干点什么。干什么呢?也曾想改行,有时甚至想试试。结果是不能如愿,年事已高,一也;除拿笔写些不三不四的文章以外,什么都不会,二也。语云,人苦于不自知,我接受这个教训,把改行的心猿意马收回,甘心守成,做本分事。于是问题化简,只剩下考虑还能写点什么。 先想到原则,是忙事不好说,最好谈闲事。于是立刻就想到诗词。这里要加个小注:诗指旧的,平平仄仄平一类,因为还有新的,还有所谓散文诗;词当然指旧的,因为没有新的。想到诗词是有来由的。其一,还是几年以前,沪上的撝公来信,说是要出什么期刊,约写谈诗词的文章,重点要讲如何写。他有知人之明,推断我必坚辞,于是在信的末尾说:“如不慨允则赴京,当着嫂夫人的面坐索,不得就不离开。”我只好答应写,并想了想大致写些什么。可是没想到,那个未降生的期刊终于没有降生,我也就落得个想了想而没有写。但终归是想了想,心里还有个印象,现在旧事重提,多少会省些力。其二,诗词是地道的闲事,有古人之言为证:韩文公是“余事作诗人”;项莲生是“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三,闲事也可以有闲事之用。近证是我自己,有时候忙里偷闲,或苦中作乐,作一两首歪诗,填一两首歪词,说思说梦以代替禅悟。远证是我的一些相识,当然都是还未发白的,有时来问,想作诗词,要怎么学。谦退吗,人家说我是不愿成人之美;讲吗,一言难尽。这是进退两难的燃眉之急,想救,饥不择食,就说,等我有时间,写出来,再全面谈吧。现在是真有时间了,能还债不是也好吗? 而说起还债,就不免很惭愧。诗词,我念过一些,也有所见,或说偏见,即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这所见未必对;即使还有些道理,而眼高手低,东施效颦,写出来总是不像样。这是为天资、性情和学力所限,着急也无可奈何。现在要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行吗?但既已决定挣扎着上讲台,只好勉为其难,多由如意处着想。这是无论如何,曾经有偏见,曾经效颦,就以之为还债的资本,也许能够招架一阵子吧?盖偏见,在异口同声高喊民主的时代,和钦定的意见一样,也可以供参考,而效颦,就说是亦步亦趋吧,总是步了趋了,也就会多多少少窥见其中的一些奥秘或说偷巧之道,这对于喜读而尚未有偏见、未曾效颦而也想效颦的人,不会毫无用处。这样考虑的结果是大胆写。深挖,这大胆还包括三种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问是否合于破题、承题的传统;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不问是否离有大力的时风太远;三是讲作法,有时难免触及用心和招数,近于泄底,或说杀风景。总之是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期对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耻下问的相识,以及他们的同道,舍得花钱买各种诗词选或集来读,并舍得花时间学写,以求樽前月下哼自诌的平平仄仄平的,会有一点点用处。所有这些,有的偏于介绍常识,有的偏于抒发偏见,都分题写,排个次序,算作正文。 这个“正”字,与大量的所谓正一样,其中不免藏有歪,或私。且说这里的私是想留一席地,把自己的一些效颦之作,集为《说梦草》,算作“附编”,实为夹带,也印出来。为什么要这样?理由之一是,确是有不少相识想看看,零抄不如集印。之二是,不夹带,孤军出战,必没有人印,没有人买,不得已,只好学流行的热货搭配冷货之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了。又,效颦之作,估计有些词语,去日苦少之士会感到生疏,所以酌量加了注。注限于典实,多数是古的,来于古语古事,少数是今的,来于今人今事;至于意义,董仲舒云,诗无达诂,乐春之男见花,悲秋之女见泪,六经皆我注脚可也。 附编之后还有个“附录”,是借王力先生之光,把《诗词格律》后附的《诗韵举要》印在后边,目的很明显,是看了此书真就效颦的人,有时难免要查查诗韵,就不必另翻一本了。 1989年10月作者于燕园
《前 言》 by 张厚感 陶文鹏: https://blog.creaders.net/u/9681/202307/465733.html
《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 下篇《一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https://blog.creaders.net/u/9681/202307/4657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