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庭榕的博客  
閒來坐坐  
https://blog.creaders.net/u/2378/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庭榕
註冊日期: 2009-05-05
訪問總量: 215,35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原創文章 版權所有
謝謝光臨
最新發布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那些年 老男孩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賞心樂事(6)】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神秘的狂喜 — “走火入魔”之
【賞心樂事(5)】
· 革命者的愛恨糾結 — 電影《牛
· 在紐約看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賞心樂事(4)】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墨西哥笑臉娃娃的新春祝福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賞心樂事(3)】
·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喜歡勃拉姆斯
· 末日經之世俗變臉
· 也談談朗朗
· 是無厘頭還是高深莫測 — 透視約
【賞心樂事(2)】
· 足球賽場的經典音樂
· 聲無哀樂 和聲感人 —嵇康的音樂
· 俄狄浦斯王–斯特拉文斯基–新古
· 生命之不能承受—紀念舒曼誕生20
【賞心樂事(1)】
· 演繹酒神之舞- 千秋真一 PK 小克
· 最後四首歌 — 詩樂合一的佳作
· 跨越彩虹-貝多芬的感恩頌歌
· 自我流亡的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
【抒懷心得(3)】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那些年 老男孩
· 日劇《仁醫》引發的思考
· 死之堅強
· 別對我說謊(20101128)— 偉大
【抒懷心得(2)】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說說小“周立波”張馮喜
· 牢獄裡的力阻狂輪
【抒懷心得(1)】
· 從納粹黨歌看《宗教大法官》
· 從摔碎到重建信心—C.S. 路易斯
· 是人還是鬼-周立波和張潔的離婚
· 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馬太系列(下)】
· 財主約瑟仗義葬人子 祭司兵丁封
· 客西馬尼求天父 自不量力解經意
· 彼得貪生不認主 耶穌忍辱為哪般
【馬太系列(中)】
· 彼拉多糊塗定判詞 好彼得勇猛削
· 大祭司驚魂審訊夜 眾百姓大鬧衙
· 耶穌受難十字架 上天降災以色列
【馬太系列(上)】
· 貪婪猶大賣恩師 三十大洋惹血案
· 馬太受難曲是怎樣被忽悠成的?—
· 閒侃“馬太受難曲”- 馬太系列 (
【聖樂系列】
· 天國的聲音 — B小調彌撒(巴赫
· 萬王之王 — 亨德爾絕境揮寫《彌
· Misa Criolla - 阿根廷民謠與彌
· 音樂宣告信仰 --彌撒曲中的信經
· 人性化的耶穌和激憤的民眾- 聽巴
【馬勒世界(2)】
· 怒放的凋零 — 有感馬勒的第六交
· 棄絕塵世 — 馬勒的一首藝術歌曲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下)
【馬勒世界(1)】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上)
· 童謠與失戀編織的荒誕葬禮—馬勒
· 由死入生-從馬勒的第五想起
· 在墨西哥聽馬勒“復活”交響曲
【天下評論(2)】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明朝的安南之戰和越南的反華傳統
· “未來帝”網絡預測鬧劇的始末
· 哥本哈根的通天塔
【天下評論(1)】
· 諫問國慶60閱兵
· 翻雲覆雨何其快:墨西哥“綁架”
· 是非曲直何時了-分析中墨外交糾
· 事實駁斥墨西哥政府對中國的謬論
【音樂與歷史】
· Shema Yisreal 和華沙倖存者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
· 乘着金色翅膀的思想
【中國搖滾】
· 再見 烏托邦 — 中國搖滾樂的沉
· 搖滾詩人汪峰
· 聽許巍的歌有感
【詩畫雜感】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天使惡魔 迷亂人生 — 意大利一
· 復甦美洲大陸的夢幻與命運—智利
· 若幻若失-Peter Doig 的畫
· 迷失的孤獨—讀帕斯(OCTAVIO PA
· 夜雨對床 兄弟之情
存檔目錄
04/01/2014 - 04/30/2014
12/01/2013 - 12/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神秘的狂喜 — “走火入魔”之斯克里亞賓
   

因電影《日瓦戈醫生》而被廣為人知的原小說作者帕斯捷爾納克,在其讀中學時曾是斯克里亞賓(187216日-1915427日)的鄰居,後在他的自傳體隨筆《人與事》中回憶道:

毗鄰的別墅里(斯克里亞賓)用大鋼琴演奏的第三交響樂或《神聖之詩》的片斷與章節……天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樂曲呀!交響樂如同遭受炮火轟擊的城市,接連不斷地坍塌與傾倒,交響樂完全是由殘垣斷壁堆積起來的。樂曲中充滿經過瘋狂加工的、新的內容,如同生長中的樹林充滿生命與清爽那麼新,樹林在那天早晨披上了1903年而不是1803年新春的嫩葉。就像樹林沒有 片葉子是用皺紋紙或染色鐵皮做的一樣,在交響樂中也沒有一點虛假的深刻,沒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動聽空談,什麼“像貝多芬”呀,“像格林卡”呀,“像伊萬伊萬諾維奇”呀,“像馬麗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女公爵夫人”呀,他所譜成的曲子具有一種悲劇力量,它對一切腐敗但又被人讚揚的,和對偉大但又十分愚蠢的東西嗤之以鼻,它大膽到狂妄的程度,充滿稚氣,它像放蕩的安琪兒有些天然淘氣而又自由自在。”

 

這部把少年帕斯捷爾納克震撼住的第三交響樂《神聖之詩》,正是被斯克里亞賓視為自己創作生涯的轉折之作,他在裡面試驗了新的和弦,即後來被稱為著名的“神秘和弦”,他稱道“這是我第一次在音樂中發現光,我第一次體會到歡樂中的沉醉、搏鬥和窒息。”

 

雖然斯克里亞賓與拉赫瑪尼若夫師出同門,後人對兩人的歡喜程度卻是迥然不同,後期浪漫主義大師拉赫瑪尼若夫的曲目是音樂會的常客,而對斯克里亞賓的重視卻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悄然萌芽,但大眾依然對其的作品興致不高,擅長彈他鋼琴作品的音樂家也是寥寥。

這位被帕斯捷爾納克視為俄羅斯文化勝利的化身,究竟懷揣何種稀奇古怪的思想,使得人們一提起斯克里亞賓,他頭上的神秘主義標籤便撲面而來,連他離奇地死於嘴唇的癤子也被認為是神秘事件,他計劃的比瓦格納樂劇更為大膽的《神秘劇》便隨之與世人無緣,他曾宣稱:“我將永生,我將在《神秘劇》的歡悅中窒息。”,可惜他過早地消失在神秘狂喜的前面。

 

簡而言之,斯克里亞賓早期受到叔本華和尼采的影響,推崇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後又沉迷於象徵主義和通神論,而在後兩者中的神秘主義卻是貫之其神韻的始終。

19世紀末從法國發起的象徵主義運動在20世紀初的俄國興盛開來,象徵主義認為藝術應用間接的方式來表現更絕對的真理,把宗教神秘主義與所謂“原始性”的興趣和複雜微妙的頹廢崇拜結合起來。

象徵主義的代表詩人,《惡之花》的作者法國人波德萊爾這樣描述::“在某些近乎超自然的心理狀態里,生命的深遠完整地在我們眼前的景象中袒露,雖然這景象可能常見,這景象就成為生命的象徵。”

詩人之眼在幻覺朦朧之中更能體察事物內在的“隱秘深邃的和諧”,美的真實被掩藏在自然的外在表象里。

神秘主義與象徵主義一開始就有着不解之緣,其後在俄國更是表現得如火如荼。

斯克里亞賓不單純是一個音樂家,他熱愛哲學,文學和宗教,對神秘體驗和宇宙源頭有着病態般地着迷。他的俄國文學朋友們對他的靈感刺激是顯而易見的。

勃留索夫迷戀過:“我在秘密的空想中,創造了大自然的理想世界。這荒野、岩石、水,對這個理想世界來說,等於是塵土。”

其中最具天才素質的勃洛克對斯克里亞賓的影響尤其巨大,

在酒吧、小巷、十字街頭,

 在電燈的夢境中,我度過不眠之夜,

 追求着無限的美,

 探尋者永遠嚮往深巷傳聞的人。”

1909年斯克里亞賓相識象徵主義詩人伊萬諾夫,伊萬諾夫曾寫過一種他追求的理想:“追求一種新的大一統,宗教和神秘主義的世界觀,神秘主義對歷史的解釋,其追隨者在觀察每一件事是,內心深處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不受理性主義的束縛,以意識原本的整體為基礎的宗教體驗,照亮世界也拯救世界。”這同樣為斯克里亞賓的後期作品寫下一個精闢的註腳。

二十世紀初,斯克里亞賓開始對東方神秘主義哲學產生興趣,他開始把音樂當作某種神秘的宗教儀式來思考。

斯克里亞賓以後又在布魯塞爾接觸到通神論,他的神秘主義觀念日益加深,成為他的創作泉源,更把他的作品看成是為導致“狂喜至極神秘意境”所作的準備。

通神論不是一種宗教,而是宗教哲學,含有某些荒誕離經之論,其主旨是崇尚人的直覺,因直覺比感覺和理性更接近事物的真相,它相信世界的精神性和人的靈魂輪迴。

心理學上的“自我疆界”或許可從另一角度解讀神秘主義,當嬰兒出生後的最先幾個月,他沒有自我疆界的意識,他認為他與這個世界是融為一體的,他餓了所以他媽媽也餓了,他動了動身體,這個世界因此也動了。等到漸漸長大,他慢慢意識到自己與世界區別,自我疆界的意識便會逐漸產生,一直延續到青春期,甚至到成年。

當一個成人的心靈不斷提升,自我疆界不斷擴大,達到與宇宙或與神融二為一之時,心中的喜悅甚至狂喜油然而生,這就是宗教所謂的神秘主義,此時此刻自我疆界全然消失,生命宣告完美完備。

很顯然斯克里亞賓強烈嚮往自我疆界的融解,極度追求狂喜的體驗。但在神秘主義的背景之下,斯克里亞賓的個人缺陷逐漸展現,應可推測至其童年心理陰影的影響,以致彰顯出他的另一面,一個狂妄自大的“我”,幻想自己是彌賽亞來拯救世界,並表現出不少強迫症狀,如洗手癖,觸摸鈔票前一定要戴手套。1904年他拋妻離子,與他的學生生活在一起,因為他堅信做自己所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他此舉就是為了藝術而獻身。很可能正是斯克里亞賓的內心缺乏滿足,才會如此固執地在神秘主義里追求靈魂的狂喜。

不管如何,斯克里亞賓構成了二十世紀音樂長河裡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他的音樂已然是“超音樂”,“他集革命性和神秘性於一身,遙望便覺那是一條令人膽戰心驚的道路。”

 

斯克里亞賓在為他未完成的《神秘劇》的預幕里寫道:

你是誰

用自己響亮的聲音在歌唱

用天國的沉默來裝飾自己

我是最後的創造

我是敞開的幸福

我是珍貴的鑽石

我是響徹一切的沉默

死亡

是白色的音響

我是自由

我是狂喜!

 

 

第七鋼琴奏鳴曲

又稱“白色彌撒”,技術極為複雜,象徵神聖聖潔的力量。

 

交響詩《狂喜之詩》(以下視頻為鋼琴與小號版)

斯克里亞賓為此作品寫長詩以作解釋,摘錄開始處:

“心靈 / 渴望生活 

插翅飛翔 /  在虛無之巔

夢想之光中 / 升起神秘世界 /  妙哉其種種意象和感受

心靈在嬉遊 /  心靈在渴求 /  以幻想創造一切 /  陶醉在愛之醇露中。”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