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自鎮江揚州而下,到蘇州張江港變得寬闊起來。兩岸灘涂寬闊,蘆葦叢生,這裡是螃蜞(也有的寫成螃蠐或蟛蜞)的滋生地。螃蜞似螃蟹,但比螃蟹要小些。身上有毛,前有兩隻大螯。 江邊的蘆葦叢里,到處是小洞。洞有兩種,一種扁,一種圓。扁形的為螃蟹洞,因為螃蟹腦子不轉彎,正着進去,倒着出來。洞如螃蟹橫截面投影,扁狀。螃蜞則不那麼守規矩,進去折騰轉身,洞也就成圓的了。 螃蜞冬天在洞裡,可用鐵鈎去掏。悶熱天,螃蜞就從洞裡鑽出來,爬到蘆葦上去,密密的一層。會抓的人,可以戴了手套去擼,用手從蘆葦底部向上一擼,一把就能抓幾個。抓住後要緊緊握住,手不能松。否則螃蜞就翻過來報復你的手。這樣,不用多長時間,就能整一桶。 捉來的螃蜞洗淨,去殼去腮。可用酒姜鹽來醃兩天,可生吃。也可以只取前面的兩隻大螯或糟或醃或鹵。螃蜞的肉不多,去了殼,沒多少肉。一般都是帶殼嚼了吃,但需要好牙口。這些吃法,也就是嚼個味道而已。 吃螃蜞還有一法:螃蜞豆腐。我在張家港臨江的一個飯店吃過。那個飯店就建在江邊,翻過江堤,就是綠油油的蘆葦叢,那裡盛產螃蜞。 一盆端上桌來,白色的螃蜞豆腐上,點綴着碧綠的小蔥末,煞是好看。吃一口,腦子裡立馬蹦出三個字:滑、嫩、鮮。 咦,怎麼沒有一點豆腐的味道?於是向當地的朋友請教。我以為蟛蜞豆腐是蟛蜞肉跟豆腐一起燒出來的。原來這蟛蜞豆腐只是形似而實不似。 其做法是:把螃蜞去腮洗淨整個搗碎,用濾布把殼濾掉,只留汁。在汁里加一點蛋清,攪勻,放到鍋內一煮,螃蜞肉就凝結成絮狀,狀如豆腐花,顧名螃蜞豆腐。 是為張家港一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