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眼下的芸芸众生
--小议电影《观音山》
很多年没有认真关注国产的文艺片了。偶尔看过的,也较少令人感动或引发思考。
昨晚,盲目地选上《观音山》看了一下,自认为是一部底蕴厚足,相对耐人寻味的上乘之作。自然,个人的口味、嗜好在影评褒贬中有很大的左右作用,可是,与音乐或诗词的欣赏评价类似,可以存在一些非常个人化的解读,只要这种解读不与一般的理解和审美在很大程度上背道而驰便可。
抄自维基百科的剧情:故事背景位于四川成都。南风、丁波和肥皂是三位好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或因落榜或因拒绝参加高考没上大学从而导致与自己的父母关系剑拔弩张。离开家乡后,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过上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
三人因为租住房子结识了退休京剧演员的房东常月琴。三人虽然与房东产生了不少摩擦,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了常月琴一直活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的秘密往事。在摩擦与交流过程中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排斥冲突到理解关爱,两代人彼此接受了对方,他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演员表
演員
|
角色
|
人物简介
|
张艾嘉
|
常月琴
|
房东,退休过气的京剧演员
一直沉浸于儿子因车祸去世的巨大悲痛中
|
范冰冰
|
南风
|
个性叛逆不羁的高考落榜生,在歌厅唱歌的服务员
痛恨其嗜酒如命和经常有家庭暴力行为的继父
|
陈柏霖
|
丁波
|
南风的男朋友,开摩托車赚钱的青年
因母亲的死而一直怪罪于其父亲
|
肥龙
|
肥皂
|
经常受人欺负的胖子,南风与丁波的好友
迈克尔·杰克逊的疯狂崇拜者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7%82%E9%9F%B3%E5%B1%B1_(%E7%94%B5%E5%BD%B1))
其实,以上简单地抄录维基百科的演员表,就已经体现出某种代表公众的解读与自己解读的差异了。例如,上述人物简介说南风与丁波为男女朋友关系有失于客观,丢掉了一些影片刻意描写的人物关系之微妙之处。影片花了不少笔墨表现南风不解风情(或按时下流行表述:称为“女汉子”)的一面。她好几次爬到(摽到)肥皂或是丁波的身上去嬉戏打闹,明显地表现三人的“无猜”“无邪”关系的一面。更为突出的,是安排了一段肥皂问南风是不是同性恋者的一段。虽然,到了后来,南风因丁波酒后与其他女生舌吻而赌气离去,也有南风丁波二人的激情戏,可是故事的侧重点还是在“未谙风情”到“情窦初开”的过渡与青春的情感迷茫上面。
南、丁、肥三人有各自家庭的难言之隐。对于肥皂的家庭,只是在他被人欺负,掠走身上的现金时,借不良青年之口说了句“小老板的儿子,身上会没有钱?”他因缺乏温暖而没有呆在父母身边,茫然在外漂泊,与南、丁相依为命。相比之下,丁波对父亲与情人再婚的激烈反对,与南风面对继父的酗酒用自残的方式来抨击,对此二人的家庭冲突做了更为详尽的刻画。总的来说,这部影片给人洗练、惜墨如金的感觉,青年一代与家中的(继)父母的关系也罢,三人行的微妙关系和青春期心理也罢,还是与老女人房东之间的恩怨误解,多是一笔带过,点到为止,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与解读的空间。
影片之拍摄采用了“手持(摄像机)”的方式,凸显了纯自然的,不暇修饰的角度与眼光。给人的感觉是拉家常似的叙事手法,镜头摇摇晃晃,表面上是漫不经心的,可是稍稍回味一下,便可发现这种带有自然主义味道的白描之下,其实很多细节富有深意。诚如一段网上看到的影评所言:“这部电影隐喻多得吓人,镜头美得惊人。这些隐喻都是大家能读懂的。”
我个人觉得《观音山》中三个年轻人与原谅了他们的女房东协助修复观音庙的结尾,不仅仅是为了让两代人的精神升华,开始禅味十足地探讨生死的界限,以及“孤独”的短暂和“在一起”的永恒;观音山、观音庙和观世音菩萨的泥塑重建,实际上也点明了贯穿全片的一条爱心的主线。像是以慈悲为怀,愿普度芸芸众生的观世音一样,这部影片的着眼点是凡俗的边缘小人物,为挣离精神苦海而努力自我拯救、彼此拯救的小人物。
“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观音山》所体现的,是迷惘的青年人的心中之苦,有着失子之痛的女房东的绝望,两代人压抑之下的心灵深处的曙光与爱心。影片穿插了许多貌似无心的画面:火车铁轨的延伸,穿越隧道时的期待,飞瀑的冲刷洗涤,山谷间飞鸟的自在与飘渺,《观音山》在我看来,像是一首精炼隽永的诗,让我们在喧嚣忙碌的生活之余,沉静下来,反思一下生死的沉重,对于无望的救赎与救赎的无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