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和谁在一起上的厕所?”
网上、微信群中,常见到一些妙趣横生的“汉语考试”例题。
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这样一个例子:
【听力题】学生宿舍的老五从厕所回来,一进宿舍就兴奋地说:“老四,老三老二老大啦!”
问题:老五刚才和谁一起上的厕所?
其他搞笑的(理解)试题,是讲汉语的微妙处:“天太热,想穿多少就穿多少;天太冷,想穿多少就穿多少。”“男朋友在约会女友时迟到,常见的两个原因:1. 睡过了;2:睡过了。”
在这些试题的背后,是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当年我们为了留洋,为托福之类试题都下过功夫。说实话,那时还真没有预见到“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轮到老外为汉语考试嘬牙花子了。有人在上述搞笑考试题中, 还会得意洋洋地说:“考晕他们,考糊他们,考死他们。”
不管怎么说,得意是有几分道理的。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有那么一种一枝独秀的味道。来中国打工、谋生、淘金、冒险的外国人不计其数。汉语成了大热门,这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美南小镇上,都能感受到其热量的辐射。老美同事中,越来越多的说起自己的亲戚、朋友到中国去工作、教书乃至做买卖,五花八门。而倒转回一、二十年,这种谈论更多局限在到过中国旅游这样一个狭窄的话题上。而且,老美同事越来越以能讲一些基本的汉语为荣了。八零年代初,乍到美国中西部读书,能明显感受到日语很流行、时髦的风气。而现在看到、听到的汉语热,远远超过了当年日语吃香的程度。
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量非正规的chinglish语汇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如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啊。),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呀?)之类,颇具喜感。与“老三老二老大啦”之类的幽默试题相似,它们带有一种得意的情感:咱们的破英文,也能上Urban Dictionary, 大量的老中、老外跟着一起说。
冷静思之,这是一个经济、文化大潮下的几片点缀性的浪花吧。而主流应是我们认真学习外边世界优秀的东西,把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经久不衰的成分推介给他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有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经济,盲目的文化优越感,只能自娱自乐于一时。要长久地居于不败之地,还须更多扎实的学习与认真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