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H来,就不得不说说窑匠这个职业。
实际上窑匠不只是烧窑,还包括和泥制胚,如果是烧砖瓦的窑,就是要“搭砖布瓦”。
“搭”这个字,在我下乡的地方,就是摔的意思,乡下人说:“小心,别搭下来了”,就是叫你小心,别摔下来了的意思,而所谓“搭砖”,就是指窑匠制砖的动作:双手举起一团泥巴,从高过头顶的位置朝着眼前案板上放置的砖格盒子使劲摔下去,让泥巴借助摔力塞满砖格盒子,如果“搭”的力度不够,则砖格盒子里的泥胚的四角就不够饱满,这样脱出来的砖胚子就不合格。
由此可见,搭砖是个相当辛苦的力气活。
其实,跟泥巴打交道的活儿,没有不费力的。
我当知青的那几年,机械的制砖机还很少见,乡下大大小小的砖瓦厂还都是靠人力制造砖瓦。
人力制砖瓦的流程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从外面运进来的泥土,那就需要就地挖坑取土,把泥土掘松,砸碎,加水(没有自来水的,得靠一根扁担两只水桶,一担一担地下河或下池塘去挑),和泥,用锹反复地切削或直接跳进泥坑里用脚踩,泥和好了,还得堆放一、两天,泥料才能变得柔软糍和。
然后就开始“搭砖”了。搭好之后,用一个弓上的铁丝弦将多余的泥巴刮去,然后双手合力将砖格盒子搬到晒场上,要掌握好角度一下子将其反覆在地上,再小心地将砖格盒子提起来,地上就排列着一模一样的四块砖胚了。
砖胚不能在太阳光下暴晒,一晒就裂了,只能阴干,当砖胚半干能上手之后,要将其一块块隔空摆成花墙,盖上草席,让风吹干。
制好的砖胚要干透之后才能入窑烧。这通常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布瓦的工艺就更复杂一些,工具是一个圆锥形的无底木桶,木桶的外壁有四条木棱,蒙上布,将稀泥拍在布上,压平,削去余泥,成型后搬到晒场上,将木桶小圆的一面平放在地面,然后将木桶抽起,把布剥下来,就是一个圆圆的瓦胚。瓦胚晾个半干之后,窑匠用双手从外向里一拍,“卟”的一声,瓦胚应声裂开,成为四片瓦。
中国大陆民间五十年以上的老屋子,屋顶上还有这种手工制作的布瓦,瓦面布纹仍清晰可见。
窑匠是重体力劳动者,特别能吃,那时候吃饭少油无肉,所以窑匠们一餐饭吃一斤米不在话下,一日三餐,放开肚皮吃的话,一天得吃三斤大米,窑匠一天赚的钱还不知买不买得到三斤大米。
所以窑匠们的一句口头禅就是:
“做官的也是人,搭砖的也是人。”
窑匠这么说,无非是概叹自己命苦,当然也有痛恨人世间不平等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