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微觀世界的範疇與維度(範例解釋) |
| 微觀世界的範疇與維度(範例解釋)
維度,指的是“reference frame”,是借用物理學上“參考系”的概念,在以前說
過。在解釋範例的過程中,我提出了“五種維度”的存在,它們是,“時間”,“空間”,
“數學”,“邏輯”和“心理”,在前邊也提過。
維度的概念,不僅應用於範例的宏觀世界,也應用於範例的微觀世界。其區別僅在
於,心理和時空這三個維度,僅在宏觀世界出現。而數學和邏輯是貫穿兩個世界始
終的。對宏觀世界來說,維度的存在是很明顯的。對“相對的相對”和“絕對的相
對”的關係有關的範例,既,自然範例和原始範例的維度存在方面區別,僅僅在於
心理維度存在與否。很明顯,比如,在康德的“自在之物”的範圍,是沒有心理緯
度存在的,而其他的維度都一樣。我這裡主要討論在微觀世界維度的存在。
微觀世界的性質,由三個範疇來把握,它們是“在”,“思在”與“存在”(“定在”屬
於宏觀世界)。說起來似乎奇怪,為什麼這三個範疇本身都如此的虛無縹緲,怎麼還
能確定有維度的存在呢?其實這三個維度的存在是正常的。
我們知道,在,在範例本體中被定義為“潛在的存在”。存在,是一個過程,既由
非存在到存在,由潛在到現實("actuality")的過程。凡是過程,都可以用數學和邏
輯描述,這是從認識論的意義上說。在本體的意義上,數學本身,比如“虛數”和
“負數”等,證明了這一“潛在到存在的過程”。數學既然可以應用,邏輯則也必
然存在。因為,邏輯包含“或然性”,“偶然性”,“必然性”,“個別”,“特
殊”,“普遍”等這些概念。而凡是概念,必然是真實的(巴門尼德的證明)。
思在,也是如此。根據思在的定義,思在為“所有思維的產物”。我們就可以容易
地用數學和邏輯來把握它們。或我們認為,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數學和邏輯作為維
度的存在的證明,這是很明顯的。
存在的定義。存在是“質”的完成,也就是說,存在包含“質”作為其潛在的概念。因
為存在是純粹意義上的,既按照黑格爾的意思,是“純存在”,沒有任何的規定性,
所以也就等於“非存在”。如果用數學來考慮,例如,從負數到零到正數的出現,
將其看作一個過程,我們就很好理解“純存在”和“非存在”的意義了。
最後,我們應該是否將數學與邏輯的存在的真實性,看作(或本來就是)這些範疇的
“形式”(用柏拉圖的話)?也就是再在此時作一個“二分”?比如,將微觀世界才
有的“高級範例”和“原初範例”,再作一個“形式與內容”的區別,如對待宏觀
世界的自然範例和原始範例一樣?我現在更傾向於將這裡的範疇和數學與邏輯看成
統一的結果。因為微觀世界的範例,本身已經是思維經過抽象才發現的。我們不可
能再對“抽象的產物”再作抽象,以致邏輯上無窮無盡的抽象了。試想一下,舉高
級範例為例子。我們可以從各個不同民族的繪畫中,抽象出一個更具有普遍意義的,
人類共同遵崇的“核心繪畫”嗎?顯然是不會的。同樣的道理應用與數學,邏輯,
語言,形象等所有思維的產物,既所有高級範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喬穆
斯基的“普遍語法”,是缺乏哲學本體論支持的。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