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究竟是什么
--回网友:GEORGES3000
中军
2015.4.1
看到网友GEORGES3000“有关哲学家眼里的‘人生’,在此请教‘中哲会’兔子君,中军”的留贴,实为不敢当请教,但真心谢谢GEORGES3000的鼓励。不知兔子怎样回贴,我先冒昧回一下。
今天是四月的第一天,在附近的鸭子湖,看到的真是一树一树的花开,难免不想起林微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
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
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
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微因的神美寓意,在于通过一个四月,写下心中的所有爱。有人说,是为徐志摩的。不管怎样,从心中飞逸出来的春的光艳,天里的云烟,风的柔软,都会在无意中闪,闪出的是那娉婷,天真,是夜夜的月圆,你的鹅黄,鲜绿,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的带着期待,爱暖,希望,便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人间。这展示的就是一种美丽欢喜的人生,一个靓丽鲜明的世界,带给人生出生活的喜悦,倾情于心灵满满的希望。
人生,在这里就是一种境界。
什么境界?
能生出高于动植物存在的美好的意义世界。意义的美好世界含有三层:
首先要从生存到生活的发展,以科学为根据。你提到的,“天文地理学家眼里的人生: 看不到,太渺小,数学家眼里的人生:绝大部分人不会超过3万6千5百天,物理学家眼里的人生:基本粒子的变幻世界,化学家眼里的人生:物质的分解与组合过程,生命科学家眼里的人生:蛋白质,细胞,器官及整体的新陈代谢”,这是人生的客体层面。
客体层面高于动植物的意义,在于人生是创造的过程。你的双手,同动物的不同,在于能够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在新的生成中,尽管你汗流浃背,累的臭死,但你的心会笑逐颜开的,笑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名望,而是给我们人类争了光。没有创新,便没有真正的人生意义。这是人生的内在本性,规定了人生是创造的人生。
岁月跌宕起伏,季节悄然行走,但你我会在相念无声、缱绻相依中给自然世界带去点点的笑意,四月天的那轻轻的风声是它的倾诉、神韵;那轻灵的舞动是它的光艳、姿态。在寂静的天地间,云烟是生息的景象,这自然世界就是由无数朵平凡的烟火组成,在每一朵的独特精彩中,我们的研究探索终将在光阴的两端,创造出心灵的遥遥相望,绝不是简单地为了那点儿钱。
其次要从生活到人生的提升,以道德为准则。你说的“历史学家眼里的人生:只有帝王将相与各行伟人,小说家眼里的人生:只有永恒爱情,世代恩怨,文学家眼里的人生:经辞赋诗词曲”,这是人生的主体层面。
主体层面高于客体层面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心、责任、爱护。你可能没有高深的知识,超群的技能,但你就是扫地、洗碗,只要你能真诚的待人、善心的关怀、甘心地给予,也能扫出灿烂的人生,洗出可敬的价值。这是人生的现实本质,规定了人生是给予的人生。
“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是作为儿子的人的一种人生意境;“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块宝”,这是作为母亲的人的一种人生意义。也许他、她自己的人生是充满苦涩的,但其绝对不可低估的人生之意义,宝贵地体现在他、她对别人的奉献上。
一首诗歌,展现一种境界;一段文字,记录一种心情;一份念想,生出一抹浅浅的暗香。别人的拾起、轻嗅,芬芳依旧;你自己的收入、典藏,温暖依然。四月天的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几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当然,最高的人生,要从人生到我生的重塑,以神美为追求。“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必然从“现在时”过度到“将来时”的。解决过这一问题,要从现在的寓意到未来的境意,意义的美好不仅是需要自我的寓意,而且需要自我地更新自己的灵魂。
轻轻拾起沾满记忆的诗句,力将曾经的美好片段拼凑完美,羽化成初见时诱人的萌样儿,花开的芬香,直抵心灵深处,生出一种云水深处,桃园依旧;存留一份念,灵魂相伴,温暖相依。俗世凡尘,大千世界,你独有一颗净空的心,红尘中的得意,乱世里的深静。剪流年淡影,染美岁月的枝头;断奢世浮华,翔实心境的当初,便是最美的人生。四月天的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人生里,“你”已经超越了常人的季节:“你”是人生的一树一树的花开。
这样美好境界的进入,你的人生,就是一种超俗的境界,是一种人性的感悟。
这个人生的过程,王国维描述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冯友兰也说过,“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以平静的心来思考人生是什么,用从容的灵来做新的体验,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是值得努力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赞许的人生。不管最后找到的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做个借鉴,都会告诫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意义的感受生活,启迪我们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借林微因的诗在此,实属心血来潮,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但之所以如此,不只是想轻弹一下人生,也想引起常入诗境的你和网友紫荆棘鸟的兴趣。其实,在你们这样的诗歌研究者面前,无论是感受还是悟性,我都远远不及你们的。看过你的一些文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是下了很多工夫的,理解悟性高于一般;也为此去过紫荆棘鸟的博客,她也是对研究很认真的,一个《闲说几句伊春的行政区划》,就显出了灵性十足。其实,从无意识的创新角度看,越是灵气十足的人,就越会在一般人不认为是问题的地方,会产生问题。再加上她又很认真,可能就会有很多超出一般读者的问题。我期望,宽容前嫌,如二位能相互携手,定能奉献更多的研究成果,对此《教育学术》栏目的网友们有多多的益处。
再一次谢谢你的鼓励,如有不妥之处,请理解,也请网友紫荆棘鸟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