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对嘎博说句对不起,我把fangbin 方先生在你贴下的评论移到这里回复,其中有个原因是由于他在同我对话。而且我也想重新营造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来讨论剑拔弩张的问题,其实敌对没有那么尖锐。
十分敬佩方先生的眼光。倒不是因为他基本肯定了我。实际上,在讨论重大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作者本人隐去,不在观点上加上个人标签。这样,就比较容易深入议题本身,而不是由于带着谁谁的标签,因人论事,把要紧的大头丢了。
遗憾,我没有好好读过陈寅恪,顾准和杨小凯,只浮光掠影浏览过几篇他们的文章。但是,我以为,只要把自己和历史、社会、人的位置摆对了,任何一个有冷静头脑的人,都可以得出他们的结论。真理从来不被几个人垄断。她就在那里。当然。我很认同他们的真知灼见。
中国和中国人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固然同几千年传统有关,但直接把这个传统放大和强加在已经进入文明世界的中国人身上的,最具有左右力影响力的,无过于孙中山和毛泽东。希望有人把这个观点驳倒。不过即便驳不倒,他们也不认同。惯性势力太强。可能要等到这几代人都更替之后。
不走出前人的阴影,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所以我很悲观。
谢谢方先生!
作者:fangbin 留言时间:2015-06-27 07:53:40
一直对作者还是十分尊敬的,但是今天看到如此糊涂的概念,还是十分惊讶的。
施
化的一系列看法,我固然还是有些保留,可以进一步商榷,不过是一些细节问题。但他的理念,应当说总体并无大碍。比如,他对孙中山的思考总体方向是对的。我
不知道他对孙中山的看法是否受到陈寅的思想启发,如果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更是难能可贵了。又如对人民的看法,如果他没有读过顾准的书,也是令人钦佩的
深思的结果。历史总是精英统治的,去看顾准的文章就会懂得,那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中国的问题不是革命能够解决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
革命不能使中国最终走入现代化的轨道,中国革命的结果,迄今为止都是以历史循环为最终结果的。还没有一个导入民主制度的特殊的先例。而台湾蒋经国的典范恰
恰是没有“革命”过程的结果。这样的范例,没有人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发端于中国大陆的海外民主运动那些所谓精英们实在是一种令人尴尬的悲哀。我迄今看到的
海外民主精英们,没有一个不是充斥了中国专制文化的思维,尽管他们不厌其烦地在宣传着民主的理念,详尽地阐述着西方民主理论的构成与许多细节。当然,中共
不同于蒋经国,这正是探索中国大陆变革的难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解决中共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民”的问题。在一个充斥了专制文化的国家,人民才是这个
文化的最大载体。要牢记这句话:“有什么样的人民,才会有什么样的政权。”中国的毛左现象,正是中国传统专制文化至今难以扫荡的最合理的延续与结果。所以
我们提倡使用“公民”这一词汇,公民才是民主社会的细胞。而且我坚信:一个公民社会,中共是一天也不可能待在台上的。人民往往是构成暴力的最大多数。当革
命爆发时,务请记住杨小凯那句发自肺腑的历史名言把:“我知道我们的人民会干出什么的。”也要记住,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是民主的信奉者,但是他的思维方式浸
透了专制主义的文化。他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他所真正熟悉的也只有这个文化。被毛泽东迫害过的人拿起毛泽东的思维模式做信条,中国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自秦
城监狱的阶下囚薄熙来,到位置中国的元首习近平哪一个不是这样?也不要忘记陈一谘这样的民主精英,最终觊觎的竟然也是权力。
中国变革的道
路反对“革命”的方式,作为成熟的思考,当首推陈寅恪,第二人是顾准,第三人是杨小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对中国文化深思熟虑的结果。
李泽厚、刘再复的《告别革命》则是后事了。但是具体的解决方式其三人都没有明确的构想,这也是今天我们的困惑和争论的原因。但有一条不能动摇,不走革命的
道路,毛左和六四民主精英们的共同特点则是一律信奉革命。表面上他们的目的不同,但是谁能够保证他们不会重复历史呢?所以我在我的拙文《作茧自缚,遂使竖
子成名》讲过,中国民主社会一旦成功转型,人民一定要记住把刘晓波这样的民主精英选下台,让他们永远只是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的保持着。这样的人民才是公民。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brucelee/user_blog_diary.php?did=224515#sthash.77lKeyz7.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