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张学良邀请任职 1.赋闲居家谢绝出洋 王正廷来周府探望周龙光,同行还有财务科科长,带来相当补贴金。两人相视无言。 良久,王正廷说:“对二为兄的免职查办令已经出来了,兄作何打算?部里有意让兄出洋去欧洲考察,避避风头,所需费用悉从部里报销,如何?” 周龙光道:“儒堂兄的美意,弟心领了。当今国事纷乱,以我观之,暴日蠢蠢欲动,东北、山东危机四伏,全国各地中日摩擦时有出现。我今虽为一介平民,然却心所系之,每一思及,忧愤不平。出洋一事,实无此雅兴。” 王正廷乃性情中人,心中不忍,告别道:“世事实难料定,望兄为国珍重。”两人长揖,洒泪而别。从私人关系而言,周龙光和王正廷惺惺惜惺惺,视为知己,两人多年来肝胆相照,谁知从此一别,再难相见。 1930年的《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在2月8日这一条,还记载着: 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共产国际来电转知陈独秀,命前往莫斯科讨论其被开除党籍问题。 周龙光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苦笑:看来仲甫兄也有麻烦了。 原来,中东路事件期间,受共产国际影响的中共领导人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公开支持苏联,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争取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 对于中共中央的做法,陈独秀专门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批评,主张在这个时候片面宣传“拥护苏联”“于我们不利”,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广大群众都认同苏联是中国解放的朋友”。 为此,中共中央明确认为,陈独秀等人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意见,“是党内一些动摇的机会主义分子的立场的最露骨的表现”。并且很快正式决议将陈独秀等人开除出党。 周龙光免职之后,闲居家中, 每日坐在沙发上翻看十几种报纸,关注国内外局势。看了一张,便随手向地上扔一张,大客厅里的地毯上摊着一大片翻开的报纸,缤纷杂乱,好像是七拼八凑的中国地图。 1930年的中国烽烟四起,局势扑朔迷离。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在潼关、李宗仁在桂平就任副总司令,3人分别作就职宣誓。冯玉祥在就职宣言中指斥蒋介石为国家动乱不安的祸根,历数了蒋介石践踏民主,弄权卖国的种种恶端,并发誓要为国家除此祸害。 宣言称:“近月以来,陕甘两省,大股土匪,到处焚掠,凡经被掠之人,周身悉现铁烙。迨军队拘获匪首,其身边皆带有委任状,乃煌煌全国主席蒋中正所颁发,至有数十路之多。” 阎锡山就职通电称:“将统率各军,陈师中原,以救党国。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全国必有而讨伐之,今有挟党部以作威福者,全国人亦必起而讨伐之。” 1930年4月5日,蒋介石下达“讨伐令”,征讨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溷战就此全面展开。 其实,周龙光很清楚,蒋对阎、冯、李军阀的斗争和溷战,1929年到1930年间,曾多次爆发。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才一个月,桂系失败,李宗仁、白崇禧逃往国外。 1929年5月22日,蒋介石下令讨冯,27日,冯玉祥宣告下野。阎锡山从中渔利,被蒋介石委任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而现在,1930年4月至11月,各反蒋派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终于爆发。 全国各种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溷战,什麽今日“大捷”,明日又“转进”,轰轰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 战争进行到9月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通电全国拥蒋,率领几十万东北军,长驱入关,进占平、津。 11月初,阎、冯失败。 “中原大战”历时七个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元,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二十多省。 这期间,地方军阀溷战也连续不断,如云南的唐继尧和龙云之战,贵州的王家烈与毛光翔之战,四川的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山东的韩复榘与刘珍年之战等。 周龙光叹息一声,频繁的军阀溷战,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何时是个头。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能够一举结束大内战局势,张学良再造统一功不可没。 而蒋介石政府在纵横捭阖的征战中也日益壮大和巩固。 张学良由此深受蒋介石倚重,升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930年11月12日,张学良赴南京参加会议之时,长江上所有轮船停船鸣笛向副总司令致敬,蒋介石更是亲自迎接,礼敬有加。此时的张学良,犹如手执牛耳,举足轻重。 但是,周龙光深知当前东北局势暗流涌动,日寇虎视眈眈,紧锣密鼓,副总司令表面风光,内心不会轻松。 2、张学良邀请任北平市政府参事 忽一日,青岛市市长胡若愚派专使邀请周龙光,带来张学良任命,请周龙光到北平市府任参事。 张学良 胡若愚,名言愚,字如愚,后改字若愚,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获法学士。曾任张作霖镇威上将军公署顾问。后来任张学良的副官,并和张学良结拜。1925年,任北洋政府善后会议委员,7月任临时参政院参政、京师税务监督。现任青岛市市长。是张学良高级参谋之一。 原来,1930年10月以后,张学良出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在北平设立副总司令行营。平津局势险恶,社会需要稳定,张学良想到,做事稳妥的原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周龙光是这方面的专家高手,之前因为自己扭转东北的危局而受到牵连,如今削职闲居在家,应该邀请过来相帮做事。便叫青岛市市长胡若愚处理此事。 1930 年11月,胡若愚请东北政务委员会里熟悉周龙光的委员王克敏来请周龙光,于11月10日陪同周龙光由上海乘奉天丸来到青岛,下榻于崔士杰私宅。 事有凑巧,当天晚上突然飓风骤起,飞沙走石,树木倾倒。飓风直刮了一天一夜不息。崔士杰打趣道:“老兄出行,飓风相伴,看来又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周龙光叹息一声:“崔兄取笑,以余愚见,恐怕日本又要兴风作浪。” 此语一出,二人默然,都转头看着窗外,黄叶翻飞,枯枝折断,一片萧杀。 周龙光觉得自己与张学良并无私交,平时也无来往,如今隐居更是绝交息游,少帅竟然还能辗转找到自己,虽然委任做个北平政府参事,却配置的是亚洲司司长的薪水。深感张氏待人心意极诚,便欣然出山,再来蹚一趟中日外交这片浑水。 转眼过了年,春寒料峭。1931年1月22日,周龙光重回北平,到北平市府报到就职。初到到北平暂住段祺瑞宅。原来,周龙光与段祺瑞在北京政府时,便是段家的常客,虽然年龄相差二十岁,却是忘年交。此后周龙光便一直住在北平这块他十分熟悉,充满希望和变数而又弥漫着悲痛的地方。 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在1928年胜利进入北京,6月28日,南京政府把首都北京改成了北平特别市,现在又改为北平市。失去首都光环之后的北平,可以用“情状惨澹”来形容。 北平成为“故都”之后,对外并不能吸引权贵阶层的攀附,内部也缺乏工商业生产可以发展,经济无异遭受到相当的破坏。于是,政界名人、专家、知识分子纷纷提出为繁荣北平的种种建议,市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振兴计划。北平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名胜古迹、文物典籍和文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转化。市政府邀请各界专家名人加入这一振兴计划。 北平市政府5月19日发布命令,派周龙光、文群、吴承湜等为购办委员会委员,同时兼职任整理中南海公园委员。 文群,江西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49年赴台湾。1969年在台北病逝。 同一天,北平市府函聘朱启钤、熊希龄、朱庆澜、李煜瀛、张继、蔡元培等33位名人为设计委员。围绕着如何发掘利用北平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北平建立成文化中心展开讨论研究和实施。 5月26日,日本大使馆里忙忙绰绰,正在筹备欢迎会,原来原日本驻俄大使田中都吉已经回到南京,定于26日来北平,日使馆还要设筵为田中洗尘,而且邀请北平市要人一起欢庆。 田中中午抵达北平,下午游览北平各处名胜,。 5月27日早晨,偕同日本使馆参赞园田等,谒见北平市代理市长胡若愚(胡若愚此时还兼任青岛市市长)。胡若愚市长与参事周龙光一同接见田中一行人。因为非是官方拜访,话题自然轻松,大家互道寒暄,分宾主落座。周龙光听说田中昨日游览各处名胜古迹,建议要重点参观故宫博物院。半天时间远远不够。 周龙光说: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过去称之为紫禁城,迄今垂垂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同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称“世界五大宫”。我看,中国故宫当列为首席。 故宫的叁大殿、后叁宫、御花园 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整个故宫你不论俯瞰它的平面布局,还是平视它的立体效果,以及视觉形式上雄伟堂皇,都是无与伦比的旷世杰作。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宝收藏,极其丰富。宋朝张择端所画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既是艺术史上的精品,又是展现十二世纪古代人生活的视觉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像《清明上河图》这样恢弘的长卷,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岂可错过不看哉。 周龙光最后说:我想,田中君游历了北平,看了故宫,会对中国的文化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田中大喜,与参赞等人告别而去。 、 3、周龙光入选《当代中国名人录》 1931年9月上海出版了一本《当代中国名人录》 上海北四川路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綦者:樊荫南 叙述中国最近党政学商各界名人之事实,所录之人分姓名、别号、年岁、籍贯、出身、历任职务、现任职务,所载皆以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为准,全书四百余页四十余万言用上等毛道林精印,洋装烫金字,后来也有平装版本。 周龙光名列其中。同时我们也看到“周树人”(鲁迅)也录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