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光復中華民國大陸? 李明 一、光復中華民國大陸的正當性和必然性 崛起的西方文明從晚清開始挑戰中國文明。救亡圖存和追求富強成為中國當時的急務。但是中國文明曾經長期居世界先進地位,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尊「公天下」的政治文明的理想,所以能夠超前破除專制和創立民國。但是內憂和外患交加導致辛亥革命成果被迫禮讓袁世凱,然後袁氏復辟繼而軍閥割據,憲政不存。後人所樂道的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自由實乃威權和軍閥割據不及所致。國家不統一就無憲政可言,故有國民革命,再有軍政訓政憲政(此民主化程式之必要性被二戰後殖民地國家獨立後的民主化實踐所證,也被西方學者廣泛認同)。因憲政乃中華民國價值觀和制度之根基,故面臨日本侵華危險依然推動「五五憲草」,後被日本侵華打斷。隨即國府宣佈「抗戰建國綱領」,於大片國土淪陷、烽火連天中,高等教育仍然得以長足進步成為戰爭史上的世界奇跡。走向憲政的進程依然保持漸進。中國戰後便開始制憲,在面臨蘇俄扶持中共「共產革命」的險局下,依然一面戡亂,一面實現憲政。然經過八年日本侵華之摧殘,中國國力不足以抵抗蘇俄之力、中共之亂,故退守臺灣,於國家風雨飄搖的1950年推動地方自治,存續憲法,為臺灣民主化留下了轉型方向和路徑,察臺灣民主化時期的最大訴求就是回歸憲政而非他者。儘管因應對「共產革命」而有不得已的威權統治和「白色恐怖」以及恢復憲政過遲的問題,然臺灣終於實現了憲政民主。儘管有政治嚴重對立,但是臺灣民主還是漸進成熟。 再察大陸,蘇俄扶持的中共於1949年建政,自此馬列主義入主中原,實行共產主義、極權主義,中國文化傳統被毀棄,現代中國在大陸滅亡,幾千萬人被迫害致死,四千萬人餓死於共產主義實驗(1959年至1961年)。其「改革開放」至今則演化為「極權主義」與市場經濟雜交的「紅色中國模式」。社會兩極分化,民怨沸騰。其所謂「中國崛起」的經濟增速,與抗戰前的民國相比,實在遲到了半個世紀。民國工業在抗戰前的內亂外患、經歷一戰及世界經濟大簫條、缺乏外資的劣境下增長率仍高達8-9%等。且中共經濟模式是畸形的、不可持續的紅色的「權貴資本主義」,更是缺乏正當性的。以富強標準為中共辯護,是對歷史的無知和現實的短視、毫無道義觀的表現。 中國的未來決不可取中共模式,只能繼承現代中國即中華民國的國統法統。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的文化、政治、社會等根本精神和原型只能在中華民國的文化、政治、社會等根本精神和理想模式中尋得答案。別無他路。中共的價值觀和制度的模式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變種,是反傳統中國、反現代中國的,是反中國化的,決不是未來中國出路的選項。 那麼,中華民國(即現代中國)的文化政治社會模式如何呢?中華民國首先繼承中國的傳統,吸取西方文明。然而先賢們對於西方文明是有批判和反思的。其根本精神是以中華文化本位吸取消化西方文化之長,中西融合,傳統和現代融合的。其憲政理想是不僅追求程式之民主,也追求復興本土價值觀和制度,追求有利於善治的制度。中華民國在臺灣取得諸多成就,也承襲了中華民國傳統,然未能盡善,也不足以復興其「真諦」。這是其缺點。 中國大陸未來的民主化必然是本土化的民主化。但是這「本土化」不含有中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陸「本土化」的民主化應該是承襲老中華民國的根本精神和理想。老中華民國就是中西融合的,所以這「本土化」也必然是繼承中西融合的傳統而開來。不是保守主義的,更不是激進主義的,而是有所激進和有所保守的中道主義的。 老中華民國的命運是多災多難的。它本來負有復興世界上最大文明——中國文明的使命和任務。但是蘇俄滲透和扶持中共,形成了「魔種」。繼而日本侵華摧殘了民國的國力和民生,而中共趁機擴張和坐大。蘇俄決定支持中共革命,是中共敢於推翻與國府達成的政協決議和爆發內戰的根本因素。蘇俄決定戰爭勝負的龐大軍火和戰略上等各項支持、中共血腥「土改」形成的強大戰爭動員力等,中共受益于蘇俄訓練的組織戰、情報戰、宣傳戰、群眾戰、思想戰、謀略戰等,這一切皆遠勝國府,皆是國府無力抵抗的。 有人說:敗于中共是由於國府腐敗和民心向背。這是嚴重的以偏概全。這是出自中共和台獨的歷史觀,有其原因不一的政治需求。當時因長期戰亂民生凋零經濟崩潰,政府稅源不足以養軍隊和公教人員。於是軍隊做生意和吃空餉等補不足,也滋生腐敗,影響了戰力。再有派系鬥爭、官場腐敗等等。八年戰火使民生悲慘,再強征人員和資源支撐內戰必然使民心喪失,這是內戰造成的「果」,不是原因。大陸淪陷是歷史悲劇。淪陷的主要原因不是「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是強大的蘇俄全力介入、美國的不作為導致的。而國府在嚴重內亂外患中產生的複雜因素的腐敗是敗於中共的較次要的客觀因素。 我們要認清歷史,認清現代中國的「本相」,認清我們祖輩開創的中華民國及其憲政傳統才是未來大陸「本土化」之「本」。在大陸光復中華民國和重續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和「民主中國」),復興中華文明。這是當代中國大陸「民主復 國運動」的內涵、使命和重任。
回顧歷史,大陸民主運動經過1979年、1989年等等重大民主事件,由於中共長期堙沒歷史傳統,導致當時民運缺乏本土化、無傳統之本、無歷史之根,不能從祖輩的民國民主傳統和精神資源中獲得無窮的力量和社會動員力,不能形成民族精神、歷史傳統與當代民運結合的強大支撐力。究大陸民運總體水準不理想和成果有限的原因,首要原因就是中共導致民運的這本質性缺陷:缺乏本土化和無傳統之本、無歷史之根。這自身的本質性缺陷極大妨礙了整個民主運動的水準和力量的發展。所以大陸民主運動的思想和素質以及提出的民主要求水準等皆不高,更遑論有何大戰略佈局呢?儘管其有犧牲精神,但是整個運動的可持續性、拓展性、凝聚力、戰略佈局等是不高的。 相比之下,辛亥革命締造民國、民國民主化進程、民國的民主法統等成就巨偉,而且皆在國人大多數文盲、經濟落後、嚴重內亂外患、國家未統一穩定等劣境下實現的。而1970年代末至今的大陸民運處於經濟高度發展、資訊發達、教育普及、國無外患等優良條件下,而民主化進程卻難以邁步。究其原因,除了共產黨極權主義強大統治之外,就民主力量而言,不能不說民國的民主化和民主力量是有傳統淵源的、本土化的民主化和民主力量,所以能凝聚人心克服嚴重內亂外患和諸多惡劣因素而漸進實現民主化。而當代民運是被中共遮蔽而斷裂了自己傳統的、缺乏本土性的、喜好西方背景的「獨行俠」,如此也難以深入社會文化和結合群眾。與民國民主化經驗相比,也足見當代民運本質性缺陷之危害。
但是大陸民主運動必然在挫折和困頓中求昇華。當代不公不義的「黨天下」反襯了民國憲政的偉大,歷史的悲情,先賢精神的感召,民國的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正統的民族主義淵源,歷史傳統和當代民運結合形成的文化政治社會全方位的強大支撐力等等,這一切恰恰是當代大陸民主化所必備的,而過去的民運完全不具備的。然而民運要承擔民主化重任,就必然要克服自身的不成熟而求擺脫困境。民運必然會演進成接續民主傳統的、本土化的民主運動——「民主復國運動」。只有回歸傳統和未來復國的理想,才能產生無窮精神動力。只有民主復國的理想和權威才能使山頭林立的民主運動凝聚共識和力量,從而能夠發動理性的革命。然後民主化之後,祇有以民主復國為座標,以祖輩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權威為支撐,才能團結意見紛紜的人民克服政經亂局和龐大紅色政商勢力的復辟作亂,徹底拋棄馬列和紅色「權貴資本主義」,光復民國,不僅重續民主而且開創善治。如此才能形成中華文明真正復興之起點。
中共國是蘇俄為首的國際共產主義的產物。蘇俄東歐的共產主義國家崩潰後,皆光復故國。符合历史規律。但是俄國領導人葉利欽、波蘭領導人萊赫·華勒沙等絕不是復國主義者,但是他們皆不約而同選擇了光復故國。這是因為重建國家要從先賢和祖輩的精神中尋找新權威的基礎,在國家民主傳統中形成再建民主國家的共識,如此才能擺脫民主化進程中的意見紛紜和混亂,才有更大的社會動員力和儘快重建國家。此外還有很重要的重任是:對於舊專制國家進行「斬草除根」。或許有人說他們為什麼不另建一個新國家呢?這是因為建新的國家要「無中生有」,由空地壘山嶽難矣,成本和風險也大。國家之構建依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學理而言是自然生成的,要從傳統基礎上構建。所以說復國容易而全新建國難。蘇俄和波蘭等國在巨變前,皆無「前朝熱」,也沒有多大的復國主義勢力,民主力量的領導人也不是復國主義者,但是他們皆選擇復國,回歸傳統,繼承祖輩的精神和權威。之所以如此的重要原因是:復國和復傳統,是一條有前人基礎的相對而言成本風險較低的轉型快捷方式,更有價值和精神的目的意義。而今中國大陸「民國熱」、「民國風」當道。大陸未來轉型巨變的方向不言而喻。
「民主復國運動」是大陸民主運動的必然歸宿和昇華。此「民主復國運動」未來必然導致繼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而來的第三次革命,這場革命當然是主張和平理性的革命,當然也肯定天賦人民抗暴自由的所有的抵抗權。可以合乎邏輯的斷言:再造民主、光復中華的,必然是「民主復國運動」。世界共產黨國家崩潰後建國的普遍規律是光復故國,中國大陸不會例外。 二、結語 我們要繼承先賢先烈的精神。在大劫難大巨變時,先賢英烈無畏擔當、無私奉獻。辛亥革命締造中華民國,孫文黃興等領風騷然無數英雄更巨偉,一代儒宗熊十力、梁漱溟也曾投身其中;宋教仁為民國憲政獻身;國民革命推進出「五五憲草」;八年抗戰產生「南京憲法」;大劫之時有新亞書院之精神重塑文脈國魂,如此等等。可謂波瀾壯闊、綿綿不絕。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我們的座右銘,我們始終與民眾站在一起,他們遭遇不公沒有尊嚴,吾淚長流;他們失所失地失業,吾心揪痛;權貴化和草民化兩極分化,吾血沸騰。
任良知行,道在吾心吾行。面對過去造成了數千萬人死亡而今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的「竭澤而漁」的中共「國家」模式;面對這種「極權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雜交的馬列主義的「變種」。我們只能在挫折和困頓中求昇華。我們要克服過去民運無傳統之本、無歷史之根的本質性缺陷。我們要繼承民國中道主義而非激進主義的革命精神。我們要從祖輩的民國民主傳統和精神資源中獲得無窮的力量和社會動員力,形成民族精神、歷史傳統與當代民運結合的文化政治社會全方位的強大支撐力。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民主運動昇華成「民主復國運動」。以民主復國的理想和權威使一盤散沙的民運凝聚共識、力量和擁有更高的戰略佈局及可持續性、拓展性。 我們最終要驅逐馬列光復中華,結束專制再續民國,不僅重續民主而且開創善治。
附注: 1: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有計劃地將大學遷往內地,淪陷區90%的高級知識份子、50%以上的中級知識份子和37所高校都轉移到了大後方,這是一個奇跡。按理戰爭期間,教育事業出現倒退,自在情理之中。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這段最艱難的時期,中國的教育經費投入僅次於軍費,在國家喪失了大部分財源和難以應付抗戰軍費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大、中學生享受政府免費教育,包括免費伙食及一定的醫療保障。大、中學校師生生活艱難,但有政府特殊補助,比公務員好很多。1940年教育部頒佈規定,指定鄉鎮地方財政中至少50%須用作初等教育經費。稍後又由行政院和國防最高委員會出臺規定,將初等教育經費列為「特種基金」納入預算,嚴禁地方政府挪作他用。等等。教育事業因此取得了驚人的大發展。僅以高等教育為例,大學數量由戰前的108所增至1945年的141所;學生數量由1936年的4萬餘人,增至1945年的8萬餘人。幾乎翻了一倍。國民政府也高度重視大學的科學研究,拔經費恢復因戰爭而停辦的研究所,並酌情增設新的研究所。1938年到1944年,經濟部共獲准專利423項,是從民國初年到戰前專利總數的182%。時任駐華參贊的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認為:「這七年間的科學進步與貢獻,比起過去30年來,在質在量皆有增無減。」美國弗尼吉亞大學約翰•伊瑟雷爾教授評價西南聯大:「聯大素負盛名的教師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戰時最優秀的學生。除了虎虎有生氣的文化學術活動以外,聯大還成為中國最具政治活力的一所大學。……在不到半個世紀以前,就能產生一所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大學,這所大學的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抗戰時的大學培養了包括「兩彈一星」元勳錢驥、姚桐斌、鄧稼先、程開甲、屠守鍔、陳芳允、任新民、朱光亞、王希季等9人,還有李政道、楊振寧這兩位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共產黨中國最值得稱讚的成就「兩彈一星」,其主要研發者是民國教育培養的。抗戰時在國外還約有2500名中國公費、自費留學生,其中家鄉淪陷,斷絕了經濟來源的約占60%,國民政府也決定撥款給予資助,總計數額達數十萬美元(留美中國學生月津貼75美元,當時美國教師的平均月薪不過120美元)。除高等教育之外,在校中學生數量由1936年的48萬增至120余萬。職業教育,在校學生人數也由戰前的7000人增長到了25000餘人。這二戰中的世界教育奇跡出於「抗戰建國」的國策。(參考畢唐書《抗戰時期一項偉大的教育決策》。來源:共識網。) 2: 民國經濟,「按Chang (1969)的記載,工業增長率在1912-1920年間高達13.4%,1921-1922年有一短暫蕭條,1923-1936年,為 8.7%,1912-1942年,平均增長率為8.4%,……而在二戰前民國時期,儘管連綿戰爭,工業增長率仍高達8-9% (Chang,1969,pp. 20-74)。……中國人均外國投資在1914年是$3.75, 1936年是$6.97,比印度 ($20)和拉丁美洲 ($86)低得多。1930年代外國投資只占國民生產淨值的1%。」(摘自楊小凱《民國經濟史》刊於《開放時代》2001年9月號) 3: 隨著蘇俄檔案公開以及本土史學的進步,這方面的理論和史料據越來越具體有力。例如「從1942年至1949年,美國通過大規模美援,為國民黨一共才武裝了45個步兵師,而從 1945到1948年之間,中共主要依靠蘇援槍械卻組建了210 個步兵師。」摘自徐澤榮《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角色》的注釋[4],原載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2000年第2 期(總第69期)網路版,其文是作者的博士論文\TimesItalic{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Korean War,May 1949-July 1951的中文摘要。1976年《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條目:蘇聯的援助是人民解放軍力量壯大的一個極其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蘇軍指揮部把繳獲原日本關東軍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轉交給人民解放軍(火炮、迫擊炮和火箭筒 37000餘門,坦克600輛,飛機861架,機槍約12000挺,汽車2000餘輛等等)以及日本在北朝鮮軍隊的全部武器都交給了人民解放軍。爾後,蘇聯又向人民解放軍提供了40億美圓的美式武器,以及大量蘇制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蘇軍曾將自身攜帶入滿的美援美制榴炮一千多門,繳自德軍的支數不詳的槍(多為衝鋒槍),以及大大多於國軍的坦克、汽車、燃料、被服、藥物、食品等等,無償送給了四野和三野(通過遼寧大連旅順→山東榮城悝島海路送給三野)(出自徐澤榮《四野蘇援榴炮轟垮蔣家王朝》,共識網)。規模巨大的淮海戰役,中共得到彈藥約有1,640萬噸,遠遠超過了國軍的軍火供應。其中應有1,500萬發只能是由駐滿蘇軍將其原有美國租借予它的美制火炮以及炮彈移交給中共的,不可能還有其他來源。淮海戰場共軍擁有三種火炮(主要為美制原先租予蘇軍火炮以及日制蘇軍繳獲火炮,中共軍隊自行繳獲國軍火炮此時僅以百計)3,000門。(出自徐澤榮《淮海戰役共方使用的蘇援炮彈》,共識網)蘇聯顧問和強征的幾萬日本關東軍技術官兵訓練了共軍和參與內戰。中共情報戰能力遠勝國軍,這是蘇俄傾囊相授的,且不說間諜戰的高水準。僅就密碼破譯技術舉一例:劉鼎于1930年留蘇歸來以後進入中央蘇區,曾把在蘇學的密碼破譯技術傳授給中央紅軍情報部門。從此以後,三大紅軍對於國軍前線部隊密碼電報,只要截獲,就都能夠破譯,因而有了“共軍的資訊化戰勝了國軍的機械化”一說。蘇聯願意予以共產黨密碼破譯技術轉移,美國卻不願意予以國民黨密碼破譯技術轉移。(出自徐澤榮《淮海戰役共方使用的蘇援炮彈》,共識網)國民政府統計內戰裡國軍傷亡近70%是炮火所致。這接近二戰中歐戰水準。這資料也證實了上述中共軍隊武器資料的可靠性,此外,根據蘇聯克格勃將軍蘇多柏拉托夫1994年出版的個人回憶錄《特殊使命》一書中所說,蘇聯在1948年中共軍隊發動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這些戰略進攻行動期間特意引發「第一次柏林危機」,是史達林和毛澤東共同協商而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計畫,他們想以此轉移美國對中國國共內戰的戰略注意力,將美國的援助重心牽制在歐洲,減少美國對中華民國國軍所提供的援助力度。這已經被許多歷史學家所認同。最後另一主要因素是美國不支持中國政府。受到二戰後經濟因素、財政緊縮、戰略以歐洲為重心、復員大潮等諸多因素的考慮,也考慮中國有很強的民族主義如果統一後崛起會成為第二個日本,妨礙美國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利益,所以美國不支持中國的統一。故先調停國共之戰,實有利於中共,內戰全面爆發後。1946年7月29日美國對華實施軍火禁運,直到1948年11月才解除。1947年3月,司徒雷登報告稱,國軍美械部隊彈藥將在三個月內用完。在武器禁運的打擊下,國軍美械部隊因缺乏補給而戰力大打折扣,整個國軍補給不足,經濟陷於崩潰,而共軍因有俄援而占武器優勢、戰力迅速提高,戰爭因此大逆轉。總之,蘇俄決定戰爭勝負的全面援助、戰略支持中共和美國軍火禁運等打擊,是國民政府失敗的主要原因。至於說:敗于中共是由於國府腐敗和民心向背。這是嚴重的以偏概全。這是中共和台獨的歷史觀,有其原因不一的政治需求。當時因長期戰亂民生凋零經濟崩潰,政府稅源不足以養軍隊和公教人員。於是軍隊做生意和吃空餉等補不足,也滋生腐敗,影響了戰力。再有派系鬥爭、官場腐敗等等。中共通過血腥「土改」實行鐵腕的高效率的人力物力的戰爭動員和供應,而國府的戰爭動員和供應無法與之相比,這與民心向背無關。中共受益于蘇俄訓練的組織戰、情報戰、宣傳戰、群眾戰、思想戰、謀略戰等皆遠勝國府。長期戰亂民生悲慘,再強征人員和資源支撐內戰必然使民心喪失,這是內戰造成的「果」,不是原因。大陸淪陷的主要原因不是「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是強大的蘇俄全力介入、美國的不作為導致的。所以說:國府的複雜因素的腐敗是敗於中共的較次要的客觀因素。 本文經過修改且獨立成文,其源于長文《民主複國運動綱要芻議》,此長文全部曾刊於《北京之春》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1019201552621.htm ** 【推特短文選】之一 中華民國復興黨官推@ROCisright 中華民國憲政史蹟🇹🇼 國父孫文中山先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民國前夕(1911)11月,國民革命蒸蒸日上,各地都督有感應成立統一政府指揮革命與治理。遂擬於同年12月29日,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十七省一省一票的選舉下,孫文先生以十六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民國元年(1912)一月一日晚10點,臨時大總統就任儀式在南京總統府(前兩江總督府)舉行。至此,各省國民革命政府得到進一步整合,為中華民國的建立與民權的踐行奠定基礎! 【推特短文選】之二 中華民國光復者 @roclove2020 非常勇敢(但是還是必須注意自己的安全,因為共匪是無人性心狠手辣),大陸的教室再次出現中華民國國旗,並且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應該是一位大陸民國派青年學生在教室畫的,認同民國才是我的祖國,認同民主中國中華民國才是正統中國,認同自由民主價值。可見,民國的文化精神,民國的自由民主,民國的認同已透過網路傳播到整個神州大地上。
若越來越多大陸人認同中華民國為自己的祖國,中華民國光復大陸,建設自由民主新中國,有望成功! 【推特短文選】之三· 中華榮民@1923YCP 非基、排斥基督教運動,並非中華民國政府主導,也並非中國國民黨的政策 國父17歲受洗,蔣公43歲受洗,興中會(國民黨)在夏威夷成立時,全體黨員手按聖經入黨。中華民國的重要領袖:孫中山大總統、蔣中正總統、嚴家淦總統、蔣經國總統、李登輝總統全是基督徒,包括馬英九總統(小時候)也在教堂受洗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電郵:rocgongmin@gmail.com 網站:https://rocgl.org/ 油管:(1) 中華民國之聲 公聯 - YouTube 推特:公民联盟 (@rocgmlm) /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