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推介中国音乐名家成方圆的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2009) 请艺术家允许我们暂用一种不甚艺术的方式解读她的创作取向和风格。既然在成方圆30年的艺术生涯中她本人最爲珍重的数项成绩里,至少有两项以“风情”命名∶“蓝色风情”个人演唱会(1994) 和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2009),不妨先从“风情”一语的含义探讨一番。从工具书中,可以查得多条意义如下∶ 风采 -- 意趣 -- 男女爱恋的情怀 -- 风雅的情愫 -- 关于风力、风向的情况 -- 风土人情 可以说,除了“关于风力、风向的情况”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外,其它多义都在成方圆的作品中得有非同凡响的体现吧。今年,她随《亲情中华》艺术慰问团,造访美国包括杰克逊维尔在内的衆多城市,为华人社区及美国朋友送来新春的祝福。其间,她称自己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态,把此次慰问之旅看成“丰富阅历的一种积极尝试”。囘看她自1981年出道以来近30年的艺术道路,有很多为“丰富阅历”而做出的“积极尝试”;而2009年的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正是她诸多开拓性尝试中最新,最积极,最能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一步。 翻用古典的艺术分析,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中,艺术家的摄影是无声的诗作与歌吟,而歌曲则是有声的人生旅途剪影。成方圆多年来,已在她的歌迷的心目中,树立起了“浪迹天涯”的行吟歌手的形象;她仆仆风尘的跋涉,既有徜徉于山水间的地理意义,同时也具有上下而求索的艺术精神。《一路风情》展示的,既是旅途中的点滴心绪,更有由之而发的人生感悟。或是落霞天际,断鸿声里,小桥流水人家;抑或是大漠孤烟,松风急雨,冰河极地入梦来;或凄婉曼妙,或雄壮悲凉,或澹远蕴籍,作者的心曲在画面与旋律间,得以淋漓尽致的阐发。 打开《一路风情》的扉页,浓郁清新的异国情调如轻风缕缕,升于别具匠心的图像,扑面而来。从圣塔菲湛蓝天空下色彩斑斓的建筑,到陶斯无言的白十字架;从吴哥窟的神秘肃穆,到纽约42街街头,镜头再摇至巴塞罗那,维也纳,科隆,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伦敦┅┅一似“天马行空”。作者的眼光貌似散漫,却也敏锐,专注异常。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用言词去追逐作者大气磅礴,同时又细致入微的观察,势必成爲徒劳,还是留待有心人自己去品尝领会吧。 其实,无论怎样试图去解析成方圆的音乐影像作品,都不如作者自述的一个的旅途片断更能説明她的创作热情与动机。阿根廷的一日,她和刘欢趁演出的间隙,去一个小酒吧看探戈的表演。舞蹈间歇一个音乐家出来用当地民间乐器弹奏了一曲。演奏者闭着眼楮,完全无视小酒吧里的人们,一副你们爱听不听的架势,只是投入地演奏。但是他的琴声一响,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一曲奏完,掌声雷动,音乐家却自顾自走了。她和刘欢怅然相顾,都被那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刘欢不无感慨地说∶“看看人家在干什厶?我们在干什厶?”就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模式而言,我们更倾向于一种群体式的艺术审美价值观。当刘欢与布莱曼在北京鸟巢居高临下,高歌一曲《我和你》的时候,亿万人都将自己融滙在这个“我”中。成方圆在主持《岁月如歌》流行歌曲30年回顾节目时,曾提到《童年》等歌曲已成爲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当歌迷们在日後漫长的岁月中,屡屡要求成方圆重唱老歌,他们留恋,侧重的,自然是那个集体记忆中的“我”。而成方圆通过《一路风情》所要突破的,难道不就是那个在万衆的集体记忆中已经变得符号化的“我”吗?这也正是她的这一勇敢尝试的难能可贵之処。 《一路风情》中,歌手自己填写的多首歌词,展现了她在文字上的独到功力,可谓“自作新词韵最娇。”似乎美中不足的,是笔者称之爲音韵“审美疲劳”的缺憾∶在数首歌的歌词中,韵脚有些偏密。这也许是作者刻意而为;可是在聆听者的耳中,句句压韵,有时会有一种单调的压迫感,这一点是希冀与作者探讨的。当然,瑕不掩瑜,《一路风情》,一路吟诵,一路讴歌;她将伴听衆读者一路浏览,一路探求,一路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