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庭榕的博客  
閒來坐坐  
https://blog.creaders.net/u/2378/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庭榕
註冊日期: 2009-05-05
訪問總量: 209,18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原創文章 版權所有
謝謝光臨
最新發布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那些年 老男孩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賞心樂事(6)】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音樂隨感
· 神秘的狂喜 — “走火入魔”之
【賞心樂事(5)】
· 革命者的愛恨糾結 — 電影《牛
· 在紐約看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賞心樂事(4)】
· 永遠的花花公子 — 論唐璜及其音
· 墨西哥笑臉娃娃的新春祝福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 婚姻讓他望而卻步 — 勃拉姆斯
【賞心樂事(3)】
·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喜歡勃拉姆斯
· 末日經之世俗變臉
· 也談談朗朗
· 是無厘頭還是高深莫測 — 透視約
【賞心樂事(2)】
· 足球賽場的經典音樂
· 聲無哀樂 和聲感人 —嵇康的音樂
· 俄狄浦斯王–斯特拉文斯基–新古
· 生命之不能承受—紀念舒曼誕生20
【賞心樂事(1)】
· 演繹酒神之舞- 千秋真一 PK 小克
· 最後四首歌 — 詩樂合一的佳作
· 跨越彩虹-貝多芬的感恩頌歌
· 自我流亡的音樂— 肖斯塔科維奇-
【抒懷心得(3)】
· 告別百年孤獨
· 卡夫卡隨想
· 說說火爆網絡的《聽說》和《新聞
· 那些年 老男孩
· 日劇《仁醫》引發的思考
· 死之堅強
· 別對我說謊(20101128)— 偉大
【抒懷心得(2)】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真實和謊言 — 尼采與瓦格納的
· 說說小“周立波”張馮喜
· 牢獄裡的力阻狂輪
【抒懷心得(1)】
· 從納粹黨歌看《宗教大法官》
· 從摔碎到重建信心—C.S. 路易斯
· 是人還是鬼-周立波和張潔的離婚
· 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馬太系列(下)】
· 財主約瑟仗義葬人子 祭司兵丁封
· 客西馬尼求天父 自不量力解經意
· 彼得貪生不認主 耶穌忍辱為哪般
【馬太系列(中)】
· 彼拉多糊塗定判詞 好彼得勇猛削
· 大祭司驚魂審訊夜 眾百姓大鬧衙
· 耶穌受難十字架 上天降災以色列
【馬太系列(上)】
· 貪婪猶大賣恩師 三十大洋惹血案
· 馬太受難曲是怎樣被忽悠成的?—
· 閒侃“馬太受難曲”- 馬太系列 (
【聖樂系列】
· 天國的聲音 — B小調彌撒(巴赫
· 萬王之王 — 亨德爾絕境揮寫《彌
· Misa Criolla - 阿根廷民謠與彌
· 音樂宣告信仰 --彌撒曲中的信經
· 人性化的耶穌和激憤的民眾- 聽巴
【馬勒世界(2)】
· 怒放的凋零 — 有感馬勒的第六交
· 棄絕塵世 — 馬勒的一首藝術歌曲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下)
【馬勒世界(1)】
·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上)
· 童謠與失戀編織的荒誕葬禮—馬勒
· 由死入生-從馬勒的第五想起
· 在墨西哥聽馬勒“復活”交響曲
【天下評論(2)】
· 《萬曆十五年》與中國時局
· 明朝的安南之戰和越南的反華傳統
· “未來帝”網絡預測鬧劇的始末
· 哥本哈根的通天塔
【天下評論(1)】
· 諫問國慶60閱兵
· 翻雲覆雨何其快:墨西哥“綁架”
· 是非曲直何時了-分析中墨外交糾
· 事實駁斥墨西哥政府對中國的謬論
【音樂與歷史】
· Shema Yisreal 和華沙倖存者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
· 世界格局的大轉變— 1453年之君
· 乘着金色翅膀的思想
【中國搖滾】
· 再見 烏托邦 — 中國搖滾樂的沉
· 搖滾詩人汪峰
· 聽許巍的歌有感
【詩畫雜感】
· 畫之殤 - 走近Frida和Diego
· 天使惡魔 迷亂人生 — 意大利一
· 復甦美洲大陸的夢幻與命運—智利
· 若幻若失-Peter Doig 的畫
· 迷失的孤獨—讀帕斯(OCTAVIO PA
· 夜雨對床 兄弟之情
存檔目錄
04/01/2014 - 04/30/2014
12/01/2013 - 12/31/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上)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大命題,《周易·乾卦·文言》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吉凶”《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到了漢朝獨尊儒術,董仲舒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天人合一對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修身養性安國治家,比如卜卦看天象等等。即使在看病吃藥上,也滲透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因為中醫理論同樣烙上了天人合一的印記,《黃帝內經》反覆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簡而論之,古人通過觀察天地自然之象而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

但有趣的是對這個人人皆知的命題的理解,歷來卻是眾說紛紜,見解迥異。“天”指的是什麼,是大自然,道家的“道”,儒家的“王道”,還是有獨立意志的神?“人”又指的是什麼,是人類,人的命運,還是人的社會政治活動?“合一”究竟是何含義?是感應,相通,和諧,還是合而為一?

近日聽了場馬勒第三交響樂的音樂會,忽然覺醒這首音樂作品不也反映了天人合一嗎,只是我在這裡所理解的天人合一是個體體驗的神秘主義,即我性(人)與神性(天)的融合。

且讓我們來看一下馬勒第三的原委。

1895年夏,馬勒在壯麗巍峨的鹽產區——史坦因巴赫度過。這年的二月他最疼愛的弟弟自殺身亡,又加上創作第二交響樂的耗盡心力和繁重的指揮,這些使得他的阿爾卑斯山脈之旅尤為重要,自然的美景不但脫去了馬勒身上的沉重負荷,也激發了他的才思如涌,創作出融自然,人,宗教於一爐的第三交響樂。

馬勒最初為第三交響樂擬定的提綱是:1. 夏日大步來臨。2. 草地上的花兒告訴我。3. 林中的動物告訴我。4. 夜告訴我(關於人世)。5. 晨鐘告訴我(關於天使)。6. 愛告訴我(在一切之上,永恆大愛交織成一片光網,有如太陽的萬道光芒都聚集於一點)

馬勒一向對標題音樂情有獨鍾,他的第一交響樂原本就以交響詩的形式出現,而在第二交響樂中他也為各個樂章寫了詳細的文字說明。只是隨着音樂創作的深入與擴展,文字的解說愈發顯得蒼白,所以他決定拋棄文字化的標題,不願束縛人的想象思維,完全讓音樂來作表白。但馬勒最初的提綱無疑仍是聆聽者的指引捷徑。

通過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馬勒先從描寫自然開始,進而到人,再及天使和天即上帝,最後一章的愛正是表達上帝之愛,“神就是愛”。這樣的層次極像易經的“天地人”三才之說,人的靈境隨之逐步上揚,最後直達上天——終極之上帝,使人的精神在自然的蘊化中徹悟而與神合而為一。

 

由於本作品氣象宏偉,演奏時間極長,所以只能節選重要片斷扼要介紹。

“(此曲)格局之大,整個世界都映在其中——小我不過是天地造化吹弄之器…… 在我的交響曲中整個自然界都發而為聲。”毫無疑問第一樂章是馬勒所有音樂中描寫自然的扛鼎之作,正是它儼然開啟了大自然的造化之門,而直通最後樂章的終極之門。對於理解整部作品的含義,不能不聽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在不喜歡馬勒的人聽來,簡直就是冗長乏味,忍無可忍,它的時間令人詫異得長達近三十五分鐘,是馬勒所有音樂中最長的樂章。

此樂章起始以八支圓號強有力奏出第一主題(125),夏天的號角已吹響,這一主題預示以後勝利歡欣般的進行曲。緊接圓號奏出第二主題(151),伴隨鼓聲進入第三主題(241),刻畫牧神潘(Pan)從懶睡到最後甦醒的過程,我覺得此處的音樂宛若葬禮,尤其是穿插其中的小號的嘶叫,在馬勒其它交響樂的葬禮樂章中似曾相識。往後該主題將與勝利進行曲形成對比糾結在一起。518處的音樂很神似得展現牧神似醒非醒的慵懶伸臂之態。

音樂的理解可以是天馬行空,這也正是馬勒放棄標題的苦衷,比如對第三主題也可理解為夏天“黑雲壓城城欲摧,大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之感。抑或對音樂的理解只求到岸捨筏,得意忘言之境,而不必一味找尋音樂所呈現的具體對象。

http://history4planet.com/PAN.jpg 

然後是單簧管演奏第四主題(011),小提琴承接它逐漸進入呈示部結尾。該主題頗有夏花雨後絢美,帶露如珠,蝶飛鳥鳴的景態。到了發展部,先展現第二主題(110),依次出現第三主題,其中的長號演奏尤為精彩,仿佛冬日的殘雪寒風依然徘徊大地。忽然跳出第四花鳥主題(400),但與第三壓抑主題重合,表示逆境中生機已復甦而趨旺盛。425出現進行曲風格的節奏,455時不時傳出鳥鳴聲,604處小號聲如軍號般響亮,鼓聲陣陣,進行曲愈來愈熱烈歡快,夏天的步伐不可抗拒地迎面走來,653是一片聲色變化萬端的旖旎風光,710銅鈸大響,逐漸步入輝煌,825豎琴帶領全樂隊進入“極目楚天舒”的境界,在一陣銅管與打擊樂的震耳欲聾後,850處曲風一轉,步入冬日殘雪的主題。

 

經過短暫的冬天休眠之後,133小提琴的花鳥主題再次拉開復甦的序幕,205小鳥聲再次響起,小提琴與圓號的合奏肯定了萬物的欣欣向榮,在大提琴的隆隆腳步聲後,410勝利進行曲漸漸清晰起來,524敲響小鼓,夏天就是“在萬物的滋長中大步向前的征服者”,緊接的簡直就是一場戰役,軍號鼓聲連成一片,輝煌的高潮來臨,也如同酒神狂歡的火把點亮黑暗冰冷的大地。(另外我認為岳飛的《滿江紅》也蠻貼近這部進行曲,“怒髮衝冠……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鼓聲結束後,第一樂章進入再現部,003圓號奏出第一主題,以後依次出現各個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在330處音樂導向最後樂章,特別在422大提琴奏出一個感人的慢板動機,在最後的樂章中將發展為最關鍵的音樂因素,這是馬勒喜愛和擅長的作曲手法。這也預示第一樂章的大千世界直接與上帝相通。隨後再現進行曲直至結束,銅管亮燦閃爆,打擊樂震天轟響,炯炯熱力讓人對夏天的來臨再無疑異。

 

馬勒後來寫道:“(我的第三交響樂)以不仁的天地自然為始,攀升到上帝至愛之境。”要知馬勒在令人瞠目的描寫夏日的第一樂章後,如何升華至上帝之愛,如何使人與神在至愛中相融相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請看下篇。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