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说性事 有一个简单、基本的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到世界列强的首领,古往今来,从东到西,恕我套用一句当年工厂老工人的鄙俗(然而鲜明生动)的粗话:咋就那么多人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呢?前总统克林顿与女实习生的丑闻就是典型一例:您能不能忍上几年,卸任后再风流一番呢?堂堂合众国的总统偷腥不说,再到法庭上说谎,太煞风景了。按照咱们(当年)的正统思维:往大里说,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往小处讲,个人的尊严,家庭的完整,难道就真不如您这几分钟(或曰几秒钟)的快感来得重要么?当然,理论归理论,在这个问题上被人抓住把柄的名人、贵人、伟人不计其数。近来的新闻中, 先是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在伦敦被捕,再有IMF总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 Kahn)涉嫌性侵的丑闻,加上施瓦辛格的婚外情,总的感觉是兽欲驱使公众人物当众出丑。什么道德伦理,家庭责任,社会风俗教化,统统不在话下。 思来忖去,可谓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运用了一下“逆向思维”,似乎悟到了一点什么。话不好听,不爱听谬论的人士请立即关闭视窗,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反向的话,无非也是老生常谈:理想化地固守一个,从一而终,对一个男人(特别是有了无上权力的男人,或者是像施瓦辛格那样,既有了一定地位,又有强壮体魄的男人)究竟有多么重要呢?很多理论上的重要性,是社会的观念、习俗和舆论所倡导的,与当事人当时的冲动欲望完全是两码事。 客观地说,让所有人都理想化地固守一个,从一而终,让社会、旁观者挑不出毛病,理论上可以倡导,在实践上似乎有悖于人的天性。正是这个“红杏出墙”的潜动能,造就了我们看不过来的花边新闻,也成为了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有力主题:安娜卡列妮与金瓶梅就是例子。 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这么多有关性丑闻的内容充斥我们的新闻与网络?真的是人人都是纯洁神圣的卫道士,欲对社会的不良风气共诛之讨之吗?说白了无非就是读者(包括博主)心中都有那点Voyeurism (窥淫癖)的影响罢了。而那点儿Voyeurism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是与生俱来,是造物主捉弄人,从一开始就把它埋在我们的血脉与基因之中了。新闻从业者们,正是摸到了这个门路脉络,用此类花边新闻、丑闻来吸人眼球,提高“收视率”,创造经济效益。 歌德有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 套用一下,或许可以成立:道德伦理是灰色的,而性本能之花长开。 花开在平民、小人物身上无人问津,任其花开花落,自生自灭;开在公众人物、伟人身上就成了新闻、街谈巷议的中心。 胡思乱想之下,似乎整理出了些头绪。可悲呀,花甲之年才明白这点破事;只怕是连这点破事也还没想明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