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几个汉字的“正音读法” 由于“大革文化命”的影响,我的中文没能受到正规的教育。至今还留下一个(国人中常见的)毛病,读某些字只读“半边”。以陕西省的地名“鄜县”为例, 我想当然地就发为“鹿”音。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此字的发音为“FU(夫)”音,顿感惭愧。其实,汉字繁多,还有多音、讹音、变音和俗音等等的问题,若想把每一个汉字都发对音, 谈何容易? 几天前央视的“海峡论坛”节目上,一位海峡另一边的老兄连连使用“挟持”一语,并发为“夹持”。不知这是海峡另一边的“正规发音”?还是那位仁兄犯了读某些字只读“半边”的毛病? 有几个常见字,其“正音”与常人想象的不同: “粗犷”(“犷”读为GUANG“广”音),许多人会认为GUANG“广”音是只读“半边”的错误发音,在这里并不对—只读“半边”就对了。以为粗犷的犷读KUANG(况)音,才是错的。 印象中,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是很讲究“正音“的,他们自然有相关的训练。“尽快”的“尽”他(她)们一律读为三声,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化的发音(四声)不大一样。类似的还有“角色”的“角”为JUE(决)音。日常中的JIAO(脚)音,在老百姓中可以接受,在那个专业中则不认可。 还有几个看来简单的字的音,相信不少人会搞错: “阿房宫赋”—据说“阿房宫”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ē páng gōng],但有争议。 “秘鲁”的正音是BILU。从小就MILU,MILU的,说惯了,听BILU会觉得咬文嚼字,别扭。 常见词语如惬意的“惬”,发酵的“酵”字,等等,常常会听到与所谓“正音“不同的发音。大概可以说,老百姓的习惯发音,与字典的“标准音”从来就是有距离的。听的人明白了,就好,不必苛求,谁让我们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