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秦制并不等于秦国的制度。 秦国的制度基本基于一个军事不断扩展的现实。 秦朝的制度基本是要奠定万世传承, 两者目标大不一样。 秦国为了战胜六国, 采取远交进攻分而击破的政策, 秦朝无法远交近攻, 舍弃分封, 基本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政策。 最大的不同, 秦国政治中贵族虽然必须参战, 但毕竟在政治中扮演重要一环。 但秦朝大不一样, 树立了一个要用“赎买"剥夺所有王族(皇族)贵族权力的榜样。 什麽意思呢? 秦制下, 皇帝直系子孙的全部功能就是贡献一个继承人, 之后基本从政治中被硬赶了出去。 干政成为皇族子弟的大忌。 从某种意义上这很现代。 皇族子弟不参政, 就给别人让开了道路。 但和现代宪政不一样, 皇帝又无法和皇族割裂开来, 所以用极高的待遇养着皇族, 皇族成为中国秦制社会里面纯粹高档寄生虫。 从我个人看法, 这种用“赎买”政策比让皇族竞争参政影响更坏。 首先, 政府并不能省钱, 大量资源用以供养皇族贵族, 其次, 因为皇族贵族不能掌权,这种“赎买”产生一批没有责任感只能花天酒地的寄生者, 而这些人地位远在官僚之上,成为官僚上攀模仿的榜样。最后, 这违反没有功绩不得受赏的原则。 和科举等根据能力品德提拔的原则背道而驰。 有人也许用皇族参政会夺权造反增加社会不稳定做理由反对皇族参政。 不错。 但是, 如果皇帝不能信任和自己血缘相连的亲人, 凭什么又能相信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外人呢? 整个秦制似乎建立在一个内在矛盾的基础上。 不要误解, 我并不赞成皇族在政府里面有特权。 我只是说, 皇族也应该有通过竞争上岗的权利。 如果不用皇族, 就不要给他们过于优厚的待遇。 秦制违反了这两个原则。 此外, 和外国统治者不同, 秦制下的皇帝并不生活在一个社会里面。 皇帝自闭于皇城内,过着孤家寡人生活, 周边都是地位极低的太监宫女, 等于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监狱里面, 心理很容易扭曲变态。 同样, 秦制压制贵族。 初代贵族立下功绩, 秦制经常赏功过厚, 随后又急于把赏出去的用莫须有的名义收回来, 这些做法影响极其深远。 皇帝一个人不可能治理国家, 总有有亲信之人, 亲信集团, 打倒一个集团就必须扶持另外一个集团, 后果之一就是外戚和太监两大集团的抬头。 五 秦制下, 皇帝是孤家寡人。 中国先秦时代从氏族社会演变出来的大家族早就分崩离析, 但儒家创造出一种大家族。 这种大家族用儒家伦理约束子弟, 家族为族内所有有天赋者提供读书机会。 家族子弟通过科举做官后在反馈家族。 请注意这种家族和科举制度的联系。 在科举制度下, 中进士是个小几率事件。 为了维护家族利益, 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参加竞争者的基数, 增加考中的几率。 没有儒家伦理和实际利益的约束, 家族中做官的人自然也不可能反馈家族。 在一定条件下, 皇权对于这种大家族有相当宽容, 毕竟儒家大家族缺少武力。 但皇权的忍耐是有限的。 义门陈家历经三百年多, 四千人群居而不分家, 最后奉旨分家, 而且被迫分到全国各地。 秦制下的要点是每个人最后都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者, 才好操纵才好镇压。 任何个人之间横向联系都有害皇权。 当然这不是始皇一个人的功劳, 商鞅分户令等一系列措施可能是始作佣者。 贾谊治安疏有段对秦风俗的描写(译文见评论)。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于,与公 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 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 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 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 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因此秦制下中国社会裂解为个人主义社会。 小老百姓陈胜"将相宁有种“之类的豪言,放在任何氏族或重重组织下的社会都有点匪夷所思的感觉。 六 道德等精神因素也受到秦制的影响。 忠义这些精神发展需要时间。 当人际关系相对稳定, 社会奖励好的品德, 多少代下就可能凝聚为一种不需思考的准则, 即使总有违法者, 但至少社会多数人承认。 但秦制下, 社会太不安定, 人际关系太不稳定, 社会报酬经常不奖励好的品德, 所以中国道德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多少虚伪的东西。 信陵君传里面侯生一诺千金殉死,西汉初田横五百壮士一起自杀, 后世中国人越来越不肯做这样的傻事。 影响道德等因素很多, 除了上面说得之外, 恐怕最大因素是人际关系从家族转向个人。 演化始于此春秋, 但秦制有绝大影响。 什麽意思呢? 在封建社会, 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家族长期共处历史上, 为臣的家族通过世世代代努力改善提升家族的地位。 日本大名选拔重臣, 相信其德操才干。 才干不说, 德操如何衡量呢? 为上者压在其家族多年效力的声誉上。 作为个人, 身负家族多年积累的“资产”, 一般而言比“外人”来的可靠, 个人不忠, 毁灭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声誉, 而且是家族的声誉。从这个意义, 我们可以理解日本武士破腹自杀的报酬, 个人功绩累加到家族头上, 为家族对家族关系最大特点。 如果个人死亡能为后代换了更大的好处, 人就死得其所。 日本赤穗47义士极其出名。 事件发生后,舆论站在47义士这边。 最后幕府勒令46人自杀。 赤穗本来300多家臣, 只有46人参加。(寺坂是足輕不是武士)連20%都不到。 参加者被称为义士, 参加者的子弟各藩争抢, 脱盟者除一人外没有当官的, 后世永受谴责。 赤穗百姓说“不参加义举就是不忠”, 对不忠者连味噌、酱油都不卖。 这可以作为上面的说明。 在个人对个人的世界里面, 只要为上者赏识,有才者更容易飞黄腾达,可以一飞冲天。 但有利必有弊。人一走茶就凉现象成为惯例而非例外。 为上者可以更自由的提拔赏识一个人, 但对他(她)的忠诚也更难判断。 文天祥对宋尽忠, 未受国恩的弟弟投降元朝代替文天祥尽孝。 家族对家族的忠诚转换为个人对个人的忠诚。 如果用比较现代的术语打比方, 看重家族历史的社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信用记录。 皇权独大的秦制下, 信用记录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 而且不太完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