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为了稳定, 最重要的措施是毁名城,杀豪强, 铸金人, 迁富户。 别的不说, 只想谈点迁移居民的事情。 按史记的说法, 秦始皇迁十二万富户到关中。 让我们姑且信之。 如果当时人口为两千万, 即四百万户, 十二万户即相当全部人口的3%。 考虑富户每户人口一般高于平均数目, 十二万户可能相当5%人口。 当时没有火车, 被迁移的人得靠两条腿走到几千里面的新居住地。 沿途是否能得到足够多给养也应该加上极大的问号。 大迁移对养尊处优的富户是极大的考验。 一般而言, 古代农业社会, 城市人口不过5%, 有文化的人大概只有千分之几。 如果认为当时大家族包括三代数十核心家庭数百人口, 控制社会的”权威“人士也相当有限。 对大家族实行”斩首“政策, 失去头脑的大家族只能分崩离析, 最好情况, 也要化长时间重新组合。 对于古代社会而言, 最宝贵的财富是从氏族社会演化的组织, 组织里面包含着文化和几百年的凝聚力。 这种组织被破坏后, 再生极为困难, 非长时间无法产生原有水平的凝聚了。 任何社会, 把社会最上层的5%搬到数千里之外, 自然对原社会有极大打击。 红色高棉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请不要说战国末年知识分子身体健壮, 比柬埔寨城市居民更能经得住大迁移的考验。 犹太人应该算极具凝聚力的民族, 但亚述帝国征服以色列王国后, 对十支派实行迁移政策, 十支派已经消失, 現今的猶太人一般都是指南方犹大国的犹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和作為祭司的利未支派的後裔。 我对秦始皇焚书坑书不那么重视。 我觉得秦朝大规模迁移居民的政策(汉代继承了这个政策)是秦制延续千年最重要的原因。 秦末大乱, 楚国遗民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就社会而言, 楚国天高皇帝远, 原有社会结构保存相对完好。 项羽起家的核心力量就是项家子弟。 顺便说一句, 1949年后共产党镇反肃反, 指标不过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十五, 已经对社会有震撼作用。 反右非党人士一部分怨言就集中在镇反肃反的冤案。 反右斗争划了七十万右派, 比千分之一略多, 后果也不用多说。 请设想一个规模几十倍的运动, 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大迁移开始中国社会散沙化的过程, 至于民间“反散沙化”的过程, 以后有机会再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