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华尔街日报刊出的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新著《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书摘,就觉得文章有断章取义之嫌。企鹅出版社能让虎妈出这本书,书里一定不只是在提倡像报上摘出的近乎折磨的育儿经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利用这个长周末,把《虎妈的战歌》读了一遍。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当我拿起后,就想一鼓作气地把它看完。活泼的文笔,熟悉的理念,常见的情景,尴尬的瞬间,像是一面面镜子,里面有我,有周围的许多父母,特别是那些经常南征北战参加各种比赛的小天才们的家长。 这是一本虎妈在遭受了沉重打击之后写下的反思回忆录。自以为是的虎妈,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在自己心爱的小女儿的反抗下,开始对自己严厉的那一套起了责疑,留下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勇气。 属虎的虎妈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华裔知识分子家庭,一个父亲下班回家孩子们要替他换拖鞋的家庭。在父母亲严厉的管教之下,四个姐妹都非常努力,三个正常的姐妹都成功地完成了藤校的法律或博士学位,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妹也得过两块残疾人奥运会的金牌。 虎妈能干,执着,投入,精力旺盛,但急躁,极端,霸道,带点虚荣。她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不会轻言放弃。 虎妈认为,就像“富不过三代”一样,移民后代的成就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无用的人,所以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经历过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女儿,并决定让女儿只学阳春白雪的技术,于是像许多亚裔家长一样选择了钢琴,小提琴和网球。 当她像许多妈妈一样把学龄前女儿送去学琴时,虎妈只求孩子完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据Suzuki 的教学法,家长是要陪练的。于是,一个愿意为孩子做一切的虎妈,开始了陪练的生涯。但是,当一个学龄前儿童能达到一个哈佛毕业生所要求的完美,在老师眼里就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因此,不能让学生吃不饱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就越提越高。而不服输的虎妈就变着法,软硬兼施。在10,000小时效应【注1】的作用下,两个孩子都被推上了天才琴童的位置。那时,更好的老师找上门来,更多的演奏会要去参加。为了达到这些要求,练琴的时间必须越来越长,求师的车程也要越开越远,以致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玩或到同学家过夜。不过,小女孩之间社交这种“软”技术,虎妈是不肖一顾的。为了在家多练一会琴,虎妈甚至把孩子从学校里提早接出来。为了达到老师每天都得练琴的要求,出门旅游在外也要找地方练琴。练琴成了两个孩子的全部。 虎妈的老大是个乖乖女,虎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而且能够达到虎妈的要求,因此十三,四年来虎妈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老二是个鬼精灵,从小就不容易对付。进入初中后开始与虎妈叫板,软硬不吃,常把虎妈逼到骑虎难下的境地。最后虎妈不得不承认输给了老二。 虎妈在挣扎,虎妈在思考。为什么由宽松的婆婆带大的老公与在严厉的家教下成长的自己在职业上的成就难分上下?为什么曾经寻过演员梦但被导演踢出门的老公,比自己还早拿到耶鲁的法学教职?为什么妹妹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反叛的老二可以把提琴拉得很好,而且是喜欢提琴,却坚决不拉自己在她学龄前为她选好的提琴?为什么顺服的老大却可以按着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为什么自己家中那只IQ很高的狗却听不懂IQ低的狗都能听懂的口令? 但书中的虎妈还没能面对一些有关将来的问题,她的极端会不会给她心爱的女儿留下心理上的阴影?一个在象牙塔里长大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生存?儿时的成就能不能带到成人世界?没有在卡内基音乐厅【注2】表演过的老二是不是就会比老大差?成年后的女儿会对虎妈有怎样的看法?虎妈是不是会养育出另一只独居的老虎? 虎妈写了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读者需要自己去思考。这里触及到一些人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骄傲?什么是自信?什么是野心?什么是成功?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注1】《纽约客》专职作家Malcolm Gladwell 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音乐家,运动员,数学家等等都是如此。他总结出了一个10,000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练习的问题,需要有的放矢地练习10,000个小时,也就是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注2】卡内基音乐厅是一座位于纽约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但也出租给表演团体。任何一个音乐老师都有资格租用场地作为学生表演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