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邻村有个八年级的华裔孩子因为未能考上地区的明星高中被家人责骂而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挽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八年级,十三、四岁,应该是一个玩得满头大汗跑回家嚷嚷肚子饿的年龄,应该是一个喜欢不吃不睡躲在一边看小说的年龄。然而,这个孩子想的却是要早早地结束刚刚才开始的生命,原因是因为自己没能考上好的高中。 优秀学生自杀事件时有所闻。仅仅上一个月,报上就有一条哈佛大学大四华裔女学生自尽和一条去年毕业于邻州明星高中后进入耶鲁的白人男学生自杀的消息。MIT在最近的一学年里有三位学生自杀,其中一位是在MIT任教的日裔诺贝尔奖得主的孩子。这些孩子在自己与家人的高期望下,不堪学业与其他的压力,身心俱疲,选择提早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致自杀行为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某些人自杀行为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自杀行为是个人与这个家族历史的必然。后天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遗传因素会不会发生作用。 自杀通常是由某种压力引发的。而压力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为人父母,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怀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提高抗压能力。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交朋友。人需要朋友,需要调剂。因而学会交朋友,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子是一件比学业更为重要的技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交友、“发疯”上花一点时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互助网络,而不应该允许孩子把 100% 的精力放在学文化或才艺上。 从长远来看,一个人能走多远,与这个人小时候学过多少文化知识和掌握多少才艺没太大关系。事实上,特别是出校门三、五年之后,能光靠业务而取胜只是一个传说,即使进入学术界也是一样。而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互助网络将会终身受益。对独生子女而言更是如此。人际互助网络将帮助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时有同伴倾吐,有朋友相助。 身边有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要求她雷打不动地上周末中文学校。因为中文学校以及其他校外活动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课外时间,这个孩子很少有机会与自己的同学交往。前不久,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想去一个同学的生日派对,但时间与中文学校冲突。为了达到目的,她主动向父母提出愿意在家补习缺掉的中文课,但她的父母就是不答应。对于一个已经非常内向、拘禁、没有几个朋友的孩子来说,她的父母是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内向的,没什么朋友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以成绩为目标的孩子,出校门后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但如果具备学习热忱,享受学习过程,只要能够长此以往,就很可能走得比别人远。我们的父辈要是有一张高等教育文凭就可以一辈子不愁了。但时代不同,现代社会则要求我们的下一代活到老,学到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快乐是很重要的。但快乐并不是要把别人打垮。总要赢过别人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是不会受欢迎的。另外,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输不起的孩子很快就会有挫败感。事实上,要求在学业上方方面面领先,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制造一个平庸者。 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想来那位八年级孩子的升学压力是来自于家长。可是这些家长们自以为是的意愿有多少是符合这个社会现实的呢? 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大学应该是必须品,但藤校不是。藤不是人人需要爬的。进藤校应该是育人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美有二、三千所四年制大学。在任何排在前面的二、三百所学校毕业都可以毫无问题地胜任绝大多数的工作。Yahoo 那位造假专业的 CEO 是从 Stonehill College 毕业的。在看到他的新闻之前,我从未听说过 Stonehill College。现在一查,这个学校在 US News 的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的排名中是第 112 位。如果再算上 Universities,它的排名至少在 200 名之后。该校中间百分之五十的学生的 SAT 成绩是在 1110 到 1270 之间。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的 SAT 单项平均成绩低于 635。目前是 Yahoo CEO 的人物应该是属于顶端 1% 中的顶端 1% 吧? 当然,他的作假是另外一回事。 有没有听说过 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那是加州的一所州立学校。在 US News 的排名中属于一个地区性的学校。认识的一个孩子是从那里毕业的,马上要去 Johns Hopkins 深造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随时都在重新洗牌。 学一个赚钱的专业当然好,可是,学一个真心喜欢但不太赚钱的专业也没什么不好。周围至少有三个童年时被父母逼着学钢琴而后来爱上音乐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小时候练琴时,妈妈拿着尺子坐在边上伺候。这三个孩子在报考大学时都想主修音乐,然而家里坚决反对。基于家庭的压力,这三个孩子都只能折中,另修一门计算机或生物,拿一个双学位。可是,到了大学毕业后,这三个孩子都放弃了计算机或生物。其实这很容易理解,虽然学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最辛苦的那一段路程,孩子们已经在童年时代走完了。进大学后所要学的,是非常开心的科目,比如对音乐的理解,表演等等。而对学计算机或生物的学生来说,进大学才是练苦功的开始。因而搞音乐会很自然地成为这些孩子的首选。如果家庭一味反对,除了再次给孩子制造压力外,还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小时候他们可是被逼才学琴的。 对青少年来说,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对成年人来说,儿时的心理建设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们,请不要成为孩子的压力,也请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关博文: 也谈华人下一代交友的族裔问题 名校情结 藤校大学生是不是更有钱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