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回游的海龟  
男人在天南海北之后,还是要回归家庭的。人生,终归是一个过程。  
https://blog.creaders.net/u/3961/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海归记事(10):申办数千人的学术大会(一) 2010-08-13 21:49:16

在我们这个专业,有一个国际组织,一般由一个主席,两个副主席,一个秘书长,和近10位的执行理事组成常任的机构,这个组织下面是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所谓的国家代表,参加每四年一次的全体会议。我们这个组织以前主要的工作只有两个,一个是每四年一次的学术会议,另一个是我们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每四年一次的会议,现在刚好和夏季奥运会是同一年,需要申办国家或地区提前4年申请,由国家代表在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申办的国家,和奥运会的程序比较相似,所以有时也被一些人称为我们领域的奥林匹克会议。按照过去的经验,每次一般都有3到4个国家申办,最后落到得票超过半数的一个国家,如果第一轮票数不够,那么就要淘汰那个票数最少的申办国,循环下去直到有一个国家得到超过半数才停止。

名义上,这个国际会议是属于这个国际组织的,实际上,具体的操作的绝大部分都是举办国的国家或地区组织举办。因为我们这个领域虽然比较特殊,虽然不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相关的人员,但是全世界参与的科研人员的总数还是不少,特别是日本,多达数千人。最近,每次的会议规模都超过千人,而且在2000年和2004年都超过了2000人,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举办这个会议,对于提高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展示中国最新的经济和科研成果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此,我们单位的第一任所长,和后来的曾经第二任所长都努力过一次,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两次都没有成功。在我回去之前的2000年,台湾地区在申请2004年举办权的时候,在最后的一轮中以2票的差别败给了加拿大,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如果台湾能够举办如此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失败。

正是因为学术、政治需求等原因,并且更加重要的,举办这样的会议,对于我们单位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所以,我回国以后不久,就开始了2004年申办的准备,因为正式提交申请书之前,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第一就是整合国内的相关学术组织。在国内的学术界,我们的专业比较窄,只在两个一级学会下面各有一个二级学会。早年,为了申办这个国际会议的需要,两个二级学会联合,成立了一个联合会,经外交部批准,可以对外作为国家的一级组织代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活动。因为国内没有活动,所以很多年都没有变化,当年的相关人员,绝大多数都已经退休,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要重新明确这个联合会的相关人员。我作为这个组织的挂靠单位的负责人,当然就要承担具体事务,最后在这个联合会中当一个秘书长,并出任在国际组织内中国国家代表。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国内,甚至是在国外的一些组织机构中,主席都大多数都是挂名的,具体的事务都是秘书长负责,然后再成立一个工作办公室,加入若干真正干具体实事的人员,负责日常的运作。

组织完善之后,第二步就是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前面已经说了,我们是两个二级学会的联合,而这两个二级学会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不过因为大家都是熟门熟路,早已互相之间都是脸熟,再加上申办这个会议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费太多的精力就得到了两个主管部门的批准。

得到了主管部门批准之后,第三步就是国家的批准。因为这个会议规模太大(我们预估是在2000到3000人,外宾至少1500人以上),预计外宾也很多,需要举办会议的当地政府(北京市)、外交部(特别是外交部)还有各相关部门的通过。北京市比较好办,一是两个主管部门都在北京,和北京地方有着不少的关系,二是举办这样的会议对北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三是反正他们也没有具体繁重的任务,当然是乐于成事。至于外交部以外的部委,反正都是挂名的性质,最多需要多开几次会议,对于他们部门的工作没有影响,所以都无所谓,因此也就是乐见其成了。

最有挑战的地方就是外交部了。外交部从来都是一个NB的部门,我们的申请不但规模大,外宾多,还有一个联合会的历史问题需要解释清楚,而当年批准这件事的当事人基本都离开去了其他地方和岗位,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谁也不敢做主,批准同意。经过N多次的协商,最后终于在我们单位的档案中找到了当年外交部的批件,很多问题才慢慢地解决,并最终得到了外交部的批准。这时,时间已经是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的3月底,而当年的申请需要在5月份之前送出去。

就这样,国内的行政准备基本完毕,剩下的就是具体的任务公关了,包括申请书的制作、游说各国的国家代表和最后的答辩,其中各国的游说和最后的答辩很有意思,留给以后的博文再介绍吧。

海归记事(9):为了项目对阵领导

海归记事(8);中国的科研资助介绍

海归记事(7):空中画馅饼

海归记事(6):不了了之的国籍问题

海归记事(5):北京餐馆导读

海归记事(4):行业规划中和数院士对阵

海归记事(3):通过老大的考核

海归记事(2):第一次参加国家科技规划的编制

海归记事(1):高调归国

浏览(4250) (0)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坚决支持 留言时间:2010-08-18 09:45:35
Oh, oh... it turns out that my son is right. He always gives me whites for either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or read into what is not there. I always thought he was hair-splitting. But from now on, I'm going to try harder to make sure my feet are on the ground and my fingers on the right pulse. Nice article.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more from you.
回复 | 0
作者:回游的海归 留言时间:2010-08-16 20:16:54
坚决支持:

Where did you read about my explicit/implicit indication that hosting this conference was a money-losing endeavor? As a matter of fact, we did make a small amount of surplus after the conference, and this is in addition to the other intrinsic appreciation in academic enrichment.
回复 | 0
作者:坚决支持 留言时间:2010-08-16 12:48:13
You seem to suggest that the host country is doomed to lose money for hosting such a conference. Is this "Chinese style?" I always go to conferences here in the states, and I have been on the conference committee quite a few times. My impression is that this is a money-making business. Through such fees as registration, membership, CE courses and sponsorship, you take in more than you give out. Financially speaking, hosting a conference here is more like hosting a wedding party in China---all you need to do is rake in all the red money bags from your guests. Is it not so in China?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回游的海归
注册日期: 2010-06-18
访问总量: 932,43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美国的财务问题
· 奥总当选 我要反对
· 中美日巨灾现场经历之杂感
· 经历飓风三帝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4):几点建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3):原因初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2):华人溃
分类目录
【中美之间】
· NSF官员的腐败例
· 2012回国(1):国内的航空服务
· 1106回国(2):国际学术交流中
· 牛气冲天的俄罗斯博士
· 海归记事(30):是结束也是开始
· 海归记事(27):去还是留,这是
· 海归记事(26):汶川地震
· 海归记事(17):参加NSF的项目
· 美国的地震工程研究
· 海归记事(8);中国的科研资助
【养儿育女】
· 藤校的统计学意义
· 送女儿上大学
· 写在美国大学发榜的日子
· 王姑娘要上大学了(3):大学的
· 王姑娘要上大学里(2):专业的
· 王姑娘要上大学了(1)
· 大学排名有感
· 天才Evan上哈佛
· 儿子玩魔方
· 女儿的钢琴学习经历
【胡言乱语】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4):几点建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3):原因初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2):华人溃
· 在美华人的天花板(1):一叶知
· 左手背后抓钱 右手前面捂心
· 占领华尔街的闹剧
· 微博:吹牛之后果
· 1%还是99%?
· 1106回国(1):北京的某些出租
· 什么样的人应该回国?
【投资理财】
· 美国的财务问题
· 这是一个什么都贬值的时代
· 2012回国记(2):感受国内的财
· 重庆房地产税不合理的地方
· 乔布斯培育苹果
· 1006回国记事(三):见证中国的
【家庭生活】
· 经历飓风三帝
· 从加州到新州(6):扎根新泽西
· 从加州到新州(5):憧憬华尔街
· 从加州到新州(4):买房子和看
· 从加州到新州(3):选房子的思
· 从加州到新州(2):学校的选择
· 从加州到新州(1):向东去
· 竞聘“妻管严”世界冠军
· 从“挨拍的”到“挨拍到吐”
· 我的增肥和减肥经历
【天南海北】
· 奥总当选 我要反对
· 中美日巨灾现场经历之杂感
· 911后的旅行经验
· 东京PK纽约
· 趋金弃银看奥运
· 2012回国记(3):吃在中国
· 怀念Krawinkler教授
· 支持方舟子打假
· 坦然面对旅途中的变动
· 胡侃再访日本
存档目录
2013-01-07 - 2013-01-07
2012-11-06 - 2012-11-07
2012-10-06 - 2012-10-30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08 - 2012-08-21
2012-07-01 - 2012-07-26
2012-04-01 - 2012-04-26
2012-03-15 - 2012-03-15
2012-02-03 - 2012-02-23
2012-01-04 - 2012-01-13
2011-12-17 - 2011-12-20
2011-11-27 - 2011-11-27
2011-08-17 - 2011-08-17
2011-06-03 - 2011-06-18
2011-05-07 - 2011-05-21
2011-04-01 - 2011-04-17
2011-03-05 - 2011-03-29
2011-02-12 - 2011-02-27
2011-01-01 - 2011-01-30
2010-12-04 - 2010-12-24
2010-11-04 - 2010-11-28
2010-10-07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3 - 2010-08-29
2010-07-01 - 2010-07-29
2010-06-18 - 2010-06-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