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索额图的博客  
索额图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1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图表解说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2013-04-23 22:05:21

图表解说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索额图

 

谨以此文,祝贺万维十五华诞,万维的弟兄姐妺们辛苦了!

 

美国经济是暂时性衰退、还是长期性危机,是真的衰退,还是虎张声势,好像未见有权威性说法。老索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用图表的方式把这一问题作一剖析,给你一个清晰的思路,有无道理,任你评说。

 

一.令人沮丧的图表

这一节的前四个图表都是是我作的。最后一个来自网上百科。


1990年美国的GDP是中国的约15倍,2012年是中国的1.9倍。这是惊人的变化和巨大的成就,不可否认。不过这是按名义GDP计算的结果。剔除货币因素会怎么样呢?


用名义增长率减去实际增长率,差额就是通货膨胀贡献的GDP增长份额。在过去廿年中,大部分年份中国的通胀率远高于美国。

上图说明,1990年的一个美元,到2012年剩0.61美元的价值了,而21年后的人民币元只剩0.23元了。是不是令爱存钱的人沮丧啊?!用这个比率折算GDP,中国的90GDP 1892万亿美元,美国的90GDP9590万亿美元,是中国的5 倍。这里并没有考虑也不可能知道各自国家准确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即使同样的通胀率,对基尼系数高的中国来说,人民生活影响大一些,但对经济的促进程度要大一些,而美国正好相反。有经济理论认为适度通胀不一定是坏事,家家存钱不花钱并不等于富有幸福,有一定道理。


中国GDP的增长率是够快的,不论名义还是实际增长速度都是是美国的好几倍。不过美国GDP的基数是中国的十多倍,是成熟型经济,需要稳定而不是快速的增长。中国94年调整汇率,美元表示的经济增长率一下子掉下去了,并不是中国经济实体增长真的掉下去了。上图中最下边的两条线分别美国GDP名义和消除通胀后的增长率,两线中间的空白长期存在,也许将永远存在。如果中美汇率比为41 ,中国2012年的GDP就是11万亿美元。可见,如果你想隐藏什么或实现什么目标,用数字图表就能轻易办到。

 

世界无奇不有。看看下图的2012GDP长速排名,中国的增长速度又落后了,蒙古都比中国增长快,世界还有增速121%的国家。可见比较增长速度意义并不大,也不科学。

GDP总量,用经济增长率指标,来和美国比,与世界争座次,并不会鼓舞国人。可是困穷的中国经济学并没有给出其它合适的比较选项。美国GDP那么高,经济衰退照样来,回天乏术无可期,看来片面追求高GDP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

二.令人困惑的图表

以下图表大多从网上找来或使用网上工具作的。

 

长期失业率指失业超过半年以上的人数占全部失业人数的比率。在大部分年份,美国的长期失业率比其它工业国低得多。下图中最下边的那条蓝线是美国的长期失业率,意大利那条线长期高居不下。美国人失业每个星期可领到平均约300美元的救济,持续至少半年,新的法案据说延长到了一年以上。这个收入相当体面,我们当年做RAGA也不过是这个数啊。许多人选择在家呆够半年再说。美国人是在过苦日子吗?

 

没有找到申请破产家庭的历史数据。不过以下这个图表描述美国长期失业率最高的年份个人申请破产的情况。美国人挣大钱花大钱,入不敷出而破产,不是穷得从来就没有见过大钱。美国人个人或家庭收支不抵可以去法院申请破产,之后就安全了,欠别人亿万和本人没关系了,不必去上吊跳楼。所以有人大花特花之后故意选择破产来逃避追债。这种生活方式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美国社会几乎所有的钱似乎都在寻求升值赚钱的机会。个人投资股票等当然属投资,而个人储蓄其实也相当于投资,银行把储蓄的钱几乎都拿来投资赚钱去了,美联储征收的储备金率低得可怜,对银行业的过度投资根本起不到实际约束力。商业贷款投在房地产上以往一直是有收益保障的。下面这个图表告诉你两者的相关关系。商业贷款突然跌落就是次贷效应。注意私人和企业储蓄在持续增加,美国居民和企业整体上不差钱,次贷后居民只是不去买房子,公司只是不敢大举投资而已,换句话说,美国人根本不差钱。注意峰值接近三万亿美元。 这能提醒中国人什么呢?想一想。

下面图表取自一篇文章。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企业还有大笔现金存款,业内人仕对经济复苏显得相当乐观。而其它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的现象是,无论企业或个人,普遍缺钱,人心浮躁,政府不稳。这个差异令人困惑,后面恐怕大有玄机。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goldman-on-the-private-sector-surplus-2012-11


 

三.令人惊讶的图表

 

借债度日是美国政府和民间习以为常的生活运作方式。借债总要有个度,因为债终究是要还的。下面这些图表都是来自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federal_budget)。第一个图表似乎在说明美国债务增长总的趋势还是低于GDP增长的。但是,细想一下,四分之一的GDP几乎是借来的债务冒充的,这些债务不作任何投资,直接计入国民收入帐户,GDP当然也会显示出不错的增长啊!可那不是美国生产的GDP!与GDP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与其说美国喜欢借债,不如说美国胆量过人。下面这个收支度衡说明,不管收入如何,美国人想花钱就花钱,不够就借,好像不借白不借,不是吗?!这是何等的气概!古代大宋那么有钱,估计的人均GDP两千多美元,仍然以量入为出为准则,出现赤字只是偶而现象。

从第一节中的图表可见,美国GDP在不断增长。可是下面的图表显示税收并没有随之增加,而是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甚至呈下降的比例。税收绝对量必然是增加的,稳定并呈下降趋势的税率和显著增加的支出曲线说明,美国政府还是比较仁慈的政府,宁肯自己借债,也不向国民加税。这样,能否保证借到钱必然是最近几任总统的首要工作,能够借到钱就是好总统。 这就能够解释美国债务增长的为什么那么快,那么多。把这个标准做为你以后总统选举投票的标准好不好? 能够筹钱的总统候选人准赢!

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累积的债务迅速增长,到2012年与GDP持平了。这是令人惊讶的结果!因为它是空前的一个数量,历史上好像没有哪一个大帝国干到美国政府这个水平。他们通常的做法是缺钱就开战,去抢去夺,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或私人机构会愿意借给别国这么多钱的!

图表展示到这里,我们暂停一下做个小结。

美国强大富有是事实,但美国总统为了照顾自己的选民,宁肯政府借债也不加税,所以导致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上一节分析已经发现,美国私有部门有的是钱,盈余就有三万多亿,用来还中国的债务够了;但是美国政府会不会像塞浦露斯一样强行扣压这笔钱用来还债呢?恐怕是异想天开。老索早在2003424日《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中分析过其中的原因:“今天的美国不单拥有强大的军事打击能力和潜力,而且占有或有能力支配几乎全世界上的资源生产和供应,拥有全人类最先进、最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参阅了以往任何帝国都是不曾有过的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以高科技工业为骨干的新经济帝国。对美国来说,达到目的手段,不一定依赖战争,不一定要以消灭生灵为代价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发动经济战争,美国可以轻而易举获取比战争大得多的利益。高科技泡沫尤如一场对全世界的经济大战,心甘情愿涌来的巨额财富帮助美国发展了新经济,铸造了威力无比的战争利器,成全了美国的帝国之心”。


现在回想一下中国政府的几次声明,要求美国政府要对债权人负责,做负责任的大国,显然早已经看穿了美国政府玩得这些伎俩。奥巴马最近提出的减赤计划恐怕是因为借钱碰壁,不得已而小为之,但不能根本上扭转美国的债务形势。中国政府在事关国家和人类发展的大的发展方向上的思路还是胜美国一筹的。美国政府把国家搞到这种地步,中国政府让一个国家的产值廿年中翻了四番半(从390.38226.9,参考第一张图表),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

四、令人生疑的图表


先看这张表,2012年中国GDP的三产构成表。中国在八十年代初调整了自己的产值核算办法,与世界通用办法接轨,但关于第三产业的统计还是有些不同的。具体什么项目上的不同,老索也不太清楚,但以下的分析揭示出,这个不同确实是存在的。



再看看世界各国三产构成排名。世界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63.6%。美国79.7%,名列榜首,中国44.6%,比世界平均值低不少,是世界GDP前廿名国家中最低的。是中国人不懂不会不能,搞不上去第三产业?还是中国按自己的标准刻意排除一些服务收入计入产值导致服务业比重过低?或者全世界的服务业算法定义有问题,普遍高估了服务业的所谓产值?连印度的服务业产值比重都达到65%,令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看来我们非得拨开服务业的窗户纸看个究竟。我找到了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的报表,http://www.bea.gov/industry/gdpbyind_data.htm 报表名称是“Gross-Domestic-Product-(GDP)-by-Industry Data”。 表格很大很全,下面的粘贴图可能字太小看不清楚,你自己可以下载下来看。秘密可能就在这张图表里



2011年,美国政府创造了美国GDP13.2% 约两万亿。政府也创造产值?中国的国企照美国的口径,似乎应算公共部门,创造产值是当然的,比例大约是30%上下。在Government enterprises这一项目里,联邦和地方政府合计GDP1%,这部分应该相当于中国的国企。可是美国政府除了田纳西管理局和邮电局,还有别的国企?而联邦和地方政府的General government创造产值比重竟然达到12.2%!我的天!这是谁干的?!忽然想起去年美联储通过流动性操作净赚几百亿的新闻。开始有些明白了。很可能美联储反反复复的增加流动性卖出债券等操作,其盈余是算作产值的!发钞票的机构也赚钱,稀罕!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审查Finace, insurance,real estate, and leasing条目,这一行业创造的产值竟然高达20.3%,约三万亿, 其中Finace and insurance产值比重达到7.7% 1.2万亿, 而中国的金融业产值2012年只有4540亿美元。咨询了业内人仕后得知,金融业产值很可能是按GROSS INCOME计算的;产值高是因为重复计算产生的;金融业越发达,金融机构越多,衍生产品就越多,在衍生品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可能衍生四次以上;毛收入越多,GDP就越大。而这些所谓产值并不对应或者只对应很小量的物质产品或资本,典型的吹泡泡游戏!金融业是不是更像一只纸老虎?!


中国搞资本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这个认识还是比较清醒和实际的。中国人不会像美国人一样吹泡泡玩,所以金融业的产值不高。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金融业不发达,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是发达的金融业自己制造了次贷危机这个现实说明,物极必反。次贷危机给尚在成长中的中国金融业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中国不会走美国金融业的老路,也相信中国不会羡慕美国的泡泡GDP.


美国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行业(Educational services, health c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 产值占美国GDP8.7% 其中医疗与社会服务(Health c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占到7.5%。职业和商业服务行业(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包括律师服务)占12.5%Arts, 娱乐、休闲、旅客及餐饮服务业(entertainment, recreation, accommodation, and food services (包括赌博业)占3.9% 这些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特色产业。打官司越多,产值越多;去拉城赌博,也会增加美国GDP;老人越多,活得越长,医疗支出增加,同样会增加GDP;服务业定义覆盖的越广,GDP就越多;只要能够保持GDP世界第一,人们自然会认同美国世界老大的地位,美国就省了不少事,得到好多便宜,即使债务与GDP数量相等,还能继续过着吆五喝六的日子。反过来想,为了坐稳世界老大这把交椅,美国会不会在GDP上造假?我可是听说北欧某些国家性工作者的收入是交税的,交税的行业一定要计入GDP吧!可这GDP······为了排名在所不惜!也许这些国家就这么想的。


在中国人普遍富裕起来之前,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在这些领域赶超美国,而且中国人是否会学西方那样把看不见的东西也算产值,非常值得怀疑。遗传自马克思经典经济学的理论坚持认为,服务业从属于物质生产行业,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品,并不会创造价值。1984年调整核算体系的人员应该主要是本土经济学家,想必这种理论在新统计体系中有所保留,而不会照单全收联合国的定义。我相信,只要中国需要,再调整一次统计口径,服务业的比重会迅速上升,就像1994年汇率调整造成美元表示的GDP直线下降一样。但是,中国显然追求的不是几个好看的数字和曲线,而是民族复兴大业!他们要实干。


2012GDP中,中国工业比重38.5%,折合美元GDP31723亿美元,建筑业比重6.8%,合5628亿美元。美国对应行业的比重2011年分别为11.5% 3.5%GDP分别为17314亿美元和5295亿美元。二者加起来,中国的实体经济比美国至少多出60%GDP(中国37351,美国22609,美国数据换成2012年的,估计与这个结果相差不会太多),乖乖!老索推算到这里才发现,作文之前都没有这个概念啊!中国发展之快令人吃惊,美国实体工业实力已经落后于中国,科技突破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变现,眼下不得不苦苦支撑大帝国的场面,它已经衰退到只剩纸老虎(所谓服务业)的地步,只有靠借钱炒钱度日!毛大圣的预言真准啊!


衰退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美国服务业比重过高,脱离实体经济支撑,在次贷危机甚至任何危机的打击下,都会引起经济全面衰退和萎缩!这种衰退从2007已经开始,只是被美国扩张货币政策和世界各国的借债而掩盖了起来


刚看到一则消息(见下图),中国2013年第一季度服务业GDP首超制造业,文章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国产业政策的重心可能需要调整,应从传统的工业化导向转向工业化与服务化并行发展”。


难道之前的中国服务化与工业化没有并行发展?难道服务业比重越高越好?其实这种观点都是是受了西方的影响,照搬西方理论的结果,对中国的国情根本没做研究或视而不见。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中,中国真正落后乏力的是第一产业,亟待解决的是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出路和持续增长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服务业。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国各地搞出许多餐馆旅店来,结果不赚钱;直到九十年代以后实体经济开始发展,服务业才被带动起来。由下图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服务业的伴随增长,服务业与第一产业呈显性负相关。如果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由10%降低到美国1.7%或者2%,服务业的比重必然会升到发达国家60%左右的水平。中国发展服务业不能离开工业和农业以及城镇化的进程,绝不能学习美国的泡泡服务业,制造纸老虎!



五.令人兴奋的图表


我保存着别人的一篇老贴,题目是“10年前是大话,20年前是梦话,60年前是神话的数据单”,讲的是2010年中国工业数据占世界的比重,相当精彩。如果换成2012年的数据,估计更精彩。这里引用其中的主要部分:

我又查阅了世界五佰强企业排名,2012年中国入围强企排世界第二.

看看2005年的世界十强,微软、花旗、美国银行位列其中。如果新的开源操作系统取代窗户,微软能给美国留下什么?一场金融危机把不可一世的美国系银行一扫而光,“纸老虎”靠得住吗

六.令人失落的图表


读老索贴子的人许多是干IT的。这个行业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当年还有当医生转行干IT的大陆人仕,就为了那张卡,理想事业什么都不要了。但这行里的人比较自信(我本想说固执),因为挣得钱比较多。下面第一张表显示过去十年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计算机有关的名列前茅。第二张表显示工资增长最多的行业,计算机行业和管理、科技咨询行业每年增长4.5%,仍然在前列,而农业、宇航、石油、钢铁生产行业工资都是在降.



创新固然重要,但狗熊掰棒子式的发展,只挑赚钱的干,钱是赚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就业怎么办?过去廿年来,IT是美国工业部门中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和名星。可是下边的表格告诉你,IT工业对GDP的贡献在过去十年中始终保持4.24.3的比重,吸收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2011年的就业人数比1998年少了49万人,下降了11%;它的产值贡献并没有比传统建筑业高多少,吸收就业却比建筑业少了三分之一。难道真是IT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用人数量减少,像马克思说得那样



美国从九十年代以来开始从中国和印度进口高技术工人。H1B每年批准的数量大多在25万人以上。来这么多外国劳工并不意味着同等数量的美国人将要失业,相反,美国没有足够人干IT,外国技工的到来推动IT工业发展,为美国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信美国政府不是傻瓜,这个算盘美国打得比谁都好!这些人许多选择留在了美国,这从下面第二张绿卡人数表和第三张入籍人数表可以看出。2012年拿到绿卡的中国人是8.1万,印度人是6.6万元;入籍的中国人约3.2万,印度人约4.3万.



http://www.dhs.gov/yearbook-immigration-statistics 

从上表可见,外国技工持续输入,本国教育系统仍然在不断培养本土IT工人,说明产业还在增长。而IT工业持续不变的GDP比重也许能说明两个关键问题:高科技工业并不具备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的能力,外包严重消弱了高技术工业的带动效应.

高科技泡沫期间,据说外国涌入美国的资本在七千亿以上,华尔街的炒作和急功近利差点儿毁掉这个新兴产业,而在经济上美国人大赚特赚了一笔,所谓蒸发了的三万亿市值,其实悉数进了美国人的腰包,制造了许多乳臭未干小子提前退休的神话;而之后的IT工业经过整合之后进入正常健康发展,它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效应也就全面地表现出来,它虽然是一场技术革命,却远没有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带动效应明显和强大,作为“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依附性,也就暴露无疑,美国已经不可能指望IT新技术革命带来再一次的经济飞跃,这一点到现在应当可以成为定论。而这正好映证了中国对服务型产业的保守态度其实是相当有远见的,而印度放弃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急不可耐地全力发展IT工业,是多么地短视。还是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

老索说过,“都是经济空心化惹得祸”,“富人不爱国是祸害的根源”(2008104日《救市是中国步入金融大国的第一步》)。我目睹过这样一个场面,当堂堂芝加哥市长说,要把工作拿回到美国,不要搞外包, 旁边站着的印度裔公司高管重重地把眼皮落了下来。美国的CEO眼里,官员大概不会比他的任何一个下属更重要,也许是因为官员的收入连CEO收入的零头都不到,也许他的眼里只有世界,没有美国,只有盈利,没有就业问题!反正,IT工业的大规模外包是从背后捅了美国人民和政府一刀,把经济学家们演算好的就业增长模型彻底推翻,把美国人对高科技工业的企盼化为泡影。而移动产品的火爆似乎正在昭示美国人,归来吧,归来哟,别在四处漂泊, 外包的美国产业

美国IT外包与制造业外包不同,不单把资金投向印度搞研发,还把本土IT部门负责人的位置让给印度人,美国人不是把IT工业当成后娘养的,那一定是脑袋被车门挤了。中国人可以做美国公司的CEO或高管,而美国人去中国公司做高管的听过吗?孔子兵法在美国人手里就是废纸一本。用这句话搜索一下,“Companies ruined or almost ruined by foreign labor”,或者干脆看这位老兄的翻译,“那些被印度人毁掉或者差一点毁掉的公司”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336231-1.shtml他辛苦地逐条核对了文中事例并给出了链接,真是“网络无国界,IT才人多”

老索你有种族歧视吧?!别!别抡棍子!老索尊重这样的人和国家,靠勤劳致富,用智慧立国,脚踏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尊重那些辛勤工作、敬业创业的人,我讨厌那些做不好本职工作、却一门心思往上爬的人,更厌恶那些把坏事说成好事、没有道德廉耻的人。这是歧视吗?其实我有的只是读书人的一种正直而已。我既不恨印度人,也不恨美国人,我热爱人类,追求真理,此外别无它图

还有那天价的CEO工资。我在2007724日写的《闲聊美国汽车工业的出路》指出:“作废的项目一定是因为糟糕的领导所致,垮掉的公司背后一定有一个混蛋的CEO,半死不活的公司肯定是因为频繁更换CEOCEO索取太多造成的。”对美国经济的大衰退,CEO们有没有责任?!在美国骂总统可以,骂CEO好像不行

也许美国政府和大公司仍然深信不疑高科技立国之路,老索也曾宣扬“人才争夺战----推翻帝国霸权的决胜之战”。 但是经济是科技人才争夺战的基础,有钱才能打科技战、人才战。下面这张图告诉你,美国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经费与美国的军费开支相比,几乎是唯不足道,图上代表NSF的蓝色如此之小,几乎看不出来。而近年中国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却是不断大幅度增加,在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强有力支持下,中国的科技事业正在大踏步迈进,美国科技老大的地位还能保持多久?这是美国决策者和下届总统必须回答的问题和应对的局面。穷兵赎武的结果必然会损害美国的立国基础,失去科技优势,把家底赔个精光,“生命在于军火”是从前的美国,而不是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如果美国政府和产业界不能为经济找到新的生命之火,GDP老大的地位必将被中国取代,美国霸权时代将寿终正寝,而企图通过发动战争阻碍中国崛起的步伐,是低能弱智的表现,注定要把美国送上不归路。美国不能从它的一次次的误判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是它致命的弱点。美国人上下期盼的科技突破很可能是一场水中捞月的游戏。中国拥有一样全世界其它国家都不曾有的好东西---- 植根于亿万民众脑海中的传统智慧。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政府领导,中国人想干什么都能干成!不与中国C2的国家,困死不放宽科技出口的国家,它会死得很惨!印度这样的国家与中国根本不在一量级、一个智力水平上,不足为虑;美国不摆脱印度脑残的IT工业,坟墓里将会多一个陪葬品!梦想继续用纸老虎骗人,结果只能骗了美国人自己

七.令人浮想联翩的一张相片

用这张相片做结束吧。西方世界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读得懂这个人!这很正常,读不懂这个人,就像你读不懂中国一样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一日
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二日改

浏览(2292) (0)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索额图 留言时间:2013-04-24 20:19:06
这篇文章费了些劲,不是写得费劲,而是上传编辑费劲了。给万维编辑发了几封信寻求帮助,没有回音。自己搞清楚了图片的最大宽度,图片总算可以正常显示,但文字行经常失控,一个段落展开成一行,不打折的。最后不得不把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图片依次贴进编辑框。不知道是编辑器的问题,还是我的WORD或者五笔输入的问题。现在总算能正常显示了。这个编辑器似应更新,后面的程序是能够知道上传图片真实尺寸的,程序可以帮助作者选择最佳尺寸的。后台同样可以检查滤掉上传内容中不兼容的控制符的。
回复 | 0
我的名片
索额图
注册日期: 2006-10-26
访问总量: 1,711,52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索额图:俄乌战争是中国扭转被动
· 中美狮虎之争—一切皆有可能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索额图:美国精英派果然厉害
· 索额图:台海会不会打起来?
· 索额图:平庸的美国政治
· 特朗普集团谋略解析
分类目录
【学术创意】
· 美国的全球战略错在哪里?
· 扩大内需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 如何铲除祸害千年的“官本位”文化
· 化腐败为动力,寓创新于企业
· 解析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 图表解说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o
· 中国GDP(节选)--转自百度百科
· 中国古代皇朝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
· 二战中德国怎么打就不会败?
【中美牛虎】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中国的下一步是实现战略破局
· 如何改善中国整体安全形势?
· 警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陷阱
· 人才争夺战----推翻帝国霸权的决
· 美国没牌了,中国可以出手了
· 中国出击,目标马六甲
· 从黄海危机看中美新形势下的较量
· 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
· 老牛发威的时候到了!(下)
【风雨家国】
· 如何帮孩子选大学和专业?
· 中国女人中有多少邓文迪?
· 我也有一个中国梦
· 哈尔滨垮桥的设计有问题
· 中国古人如何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 别把尊严不当回事
· 中美原本是师徒
· 警惕南海诸国五五分帐的阴谋
· 在南海冲突中如何保护华侨的安全
· 黄岩岛位置图
【时事解析】
· 索额图:俄乌战争是中国扭转被动
· 中美狮虎之争—一切皆有可能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索额图:美国精英派果然厉害
· 索额图:台海会不会打起来?
· 索额图:平庸的美国政治
· 特朗普集团谋略解析
· 算算冠状病毒死亡率到底有多高
· 中美贸易战美国错得离谱
· 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原因
【附庸风雅】
【牛虎旧作】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中国出击
· 中美牛虎之争:核战争不可能爆发
· 中美牛虎之争:中国“崩溃”!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世界资源之战与中美牛虎之争
【伊战旧作】
· 最后的战争,最大的变数
· 巴格达国际机场和拉姆斯费尔德的
· 骑虎逛街----布什政府的前途
· “鼎折足,信如何”----伊拉克如何
· 美伊之战,中国得利
· 美国经济又回来了!--美伊战后形
· 下一个打谁?----美伊战后形势估
· 美伊之战的战略背景分析
· 哥伦比亚号失事与美国攻伊
【佳作收藏】
· 美国的“大中东战略”真的失败了吗
· 刘仰:中国需要的是世俗道德,不
· “国 际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
· 厉以宁:中国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 习近平向海不归喊话了(ZT)
· 游戏规则——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
· 中国在为战略对决阶段做金融与军
· 美国金融战略思想的一个绝妙转变
· 帝国战略初长成,金融帝国第一个
· 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略布局,及未来
存档目录
2022-03-16 - 2022-03-16
2021-11-20 - 2021-11-30
2021-01-24 - 2021-01-24
2020-06-01 - 2020-06-01
2020-02-22 - 2020-02-22
2019-05-29 - 2019-05-29
2018-12-17 - 2018-12-17
2018-11-11 - 2018-11-11
2018-08-05 - 2018-08-18
2017-08-06 - 2017-08-06
2016-08-28 - 2016-08-28
2015-11-15 - 2015-11-15
2014-06-14 - 2014-06-29
2014-05-01 - 2014-05-23
2014-01-02 - 2014-01-11
2013-12-03 - 2013-12-16
2013-11-01 - 2013-11-04
2013-10-05 - 2013-10-27
2013-09-08 - 2013-09-08
2013-08-26 - 2013-08-31
2013-06-08 - 2013-06-29
2013-05-05 - 2013-05-30
2013-04-04 - 2013-04-27
2013-03-29 - 2013-03-29
2013-01-27 - 2013-01-27
2012-12-02 - 2012-12-08
2012-10-09 - 2012-10-09
2012-09-03 - 2012-09-30
2012-08-25 - 2012-08-31
2012-07-01 - 2012-07-22
2012-06-02 - 2012-06-26
2012-05-07 - 2012-05-26
2012-03-31 - 2012-03-31
2011-12-18 - 2011-12-18
2011-09-25 - 2011-09-25
2011-08-01 - 2011-08-24
2011-07-02 - 2011-07-27
2011-06-04 - 2011-06-23
2010-12-25 - 2010-12-29
2010-09-23 - 2010-09-23
2010-07-24 - 2010-07-31
2010-05-30 - 2010-05-30
2010-04-21 - 2010-04-21
2010-02-20 - 2010-02-20
2009-07-30 - 2009-07-30
2008-10-04 - 2008-10-04
2008-06-04 - 2008-06-04
2008-05-01 - 2008-05-31
2008-04-02 - 2008-04-29
2008-03-01 - 2008-03-26
2008-02-15 - 2008-02-15
2007-12-04 - 2007-12-30
2007-10-10 - 2007-10-23
2007-08-12 - 2007-08-12
2007-04-09 - 2007-04-22
2007-03-05 - 2007-03-11
2007-01-01 - 2007-01-21
2006-12-09 - 2006-12-0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