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晚年 直至1949年,周龙光将北京的寓所南板桥12号、14号托付给管家吴长生照管,自己南下借居上海。蒋介石曾经请人将飞赴台湾的机票送给他,但是,他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留在了大陆并恢复了真实姓名。 上海解放之后,周龙光的同学陈瑾昆,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身份来上海。他派人寻找老同学周龙光。周龙光让二子周鼎去看望他。 陈瑾坤屏退左右,小声而关切地问周鼎:“你爸爸现在怎麽样?” 原来。陈景坤在1946年到了延安以后,曾经写信给周龙光,说自己在延安很受重视,希望周龙光能够到延安去帮助他撰写《宪法》、《法律》等工作。周龙光婉言谢绝。
1951年周龙光前往苏州居住。他在苏州拙政园外面盖了一幢小楼,道堂街1号。 后来搬迁至平江路传芳芳巷27号。
60年代,老朋友章士钊给周龙光来信说,周恩来总理希望周龙光,在适当的时候能出来工作,现在可以先为政协写一些回忆的文章。 周龙光撰写了《经办“济桉”外交回忆录》与老友崔士杰撰写的《“济桉”之外交风云》一文刊载于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济南五叁惨桉亲历记》一书。我们还看到有周龙光的手稿在网上拍卖。当然,那不是周龙光的亲笔书写,也不是陶佩双夫人抄写,那是请别人代为腾清的稿子。 周龙光撰写的《我主持之天津市政之回忆》发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2缉。 周龙光还撰写了《我在天津办理中日交涉之回忆》发刊在政协天津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天津便衣队暴乱》一书。 他翻译的苏联科普着作《会燃烧的石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新华书店出售。 1970年11月,他的从没有见过的最小的孙子写信说要来看望他,使这位耄耋老人非常高兴。还向经常来和他聊天的老朋友张老先生说了此事,并谈起家乡的情况,甚至还用钢笔画了那座十叁孔的长桥。 小孙子是长子周成栋的小儿子,在安徽老家插队,就在老人朝夕怀念的那座有六百年历史的大桥附近。他的到来带来了家乡久远的亲情和问候,让这对老夫妻重温了半个月的阔别已久的天伦之乐。 在小孙子要返回安徽的前一天,1970年11月20日晚8时,周龙光安然入眠,以后便没有再醒来,于21日晨4时,无疾而终,逝世于苏州平江路传芳巷27号,享年85岁。苏州人说:老熟了。 周龙光和他的前后两位夫人一同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姑苏城外凤凰山。 1972年春节后,周龙光的原籍,池河镇派出所民警小汪,到周龙光的故居寻找周龙光。他找到当时下放回原籍的周龙光的大儿子询问。周龙光的大儿子周成栋告知民警小汪说:“周龙光已于年前去世了。”并问小汪:“找周龙光什麽事?” 小汪回答:“具体什麽事,我也不知道。上面打电话来问,我总得调查清楚了,好向上面回话。” 周成栋问:“是哪里打来的电话呢? 小汪回答:“这个不方便告诉。其实,是我们所长接的电话,哪里打来的,我也不知道。”然后,叫周成栋写一个书面报告,说明周龙光已经去世和去世的日期及地点,交给他带走了。 后来估计是与日本建交有关。 周龙光生前期望的中日两国正常邦交化,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大事,在他去世不到一年里,实现了。 1972年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时代进入21世纪20年代,周龙光家乡一位作家在撰写家乡人物时,写到周龙光,并有这样的评价:“周龙光是中华民国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卓越的领导人,擅长中日外交,凭着丰富的外交斗争经验,远见卓识的领导才能和毅力,在接管天津的过程中,创造了奇迹般的业绩,无数次在国家重要转折点挺身而出,正确处理化解中日矛盾,拯救了无数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国家的命运,他是中华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虽然作为家乡的父老对于家乡人有所偏爱,评价似有过誉之词,但是一句 “在国家重要转折点挺身而出,正确处理、化解中日矛盾,拯救了无数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国家的命运” 却说到了周龙光的要点,是很中肯的。 附录: 周龙光的家庭 结发夫人,黄淑卿,约1887年生,出身安徽宿州名门,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与周龙光结为连理。生育叁子一女。1924年冬,因煤气中毒逝世于北京。周龙光悲痛已极,自撰挽联:忽喇喇大厦倾,刹那间叁男一女成孤儿;昏惨惨油灯尽,两茫茫半世夫妻隔阴阳。 苏州凤凰山有衣冠冢。 夫人,陶佩双,1902年生,出身于常州官宦人家。擅长书法绘画,1927年与周龙光结为夫妻,多次随同参与外交活动,生育叁女。1982年旅居美国,逝世于美国。安葬于苏州凤凰山。 长子,周成栋,1909年阴历八月十二出生,字小为,中国大学法学系毕业,律师、法院书记官、法官。 长女,周华苏,1912年5月12日出生。宿州教会女子学校毕业,教师。 二子,周成梁,后更名周鼎,1913年5月生于日本,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通商法。 叁子,周成棣,1920年出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四十年代作家,笔名吉戈木。 次女,周爱梅,1928年出生,美籍,居台湾。 叁女、四女,双胞胎,周齐,周鲁,1935年出生,一同留学美国,美籍。 另外,当地周氏的家族辈分用字原有十辈次,后因已经用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最高辈分的周成栋老先生又续十辈,并请共二十代: 大,连,炳,成,锡,学,业,传,家,远, 处,深,渊,鲲,乐,树,好,柳,莺,来 但是,从周龙光开始,他这一支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班辈”用字起名字。 还有,与大部分周姓堂号是“爱莲堂”不同,当地周姓的堂号是“兵远堂”,据说祖先是一位镇守在凤阳临淮关的将军,暂无文字依据,无从考证年代。老来祖和其后几代葬在池河镇西北约八里地的烟张村西端路旁。特附在这里,留作参考。
原件由当地书法家陈鸣皋书写,现保存于周氏后人周锡衡处 |
照片自右至左依次:周龙光母亲杨氏太夫人、长女周华苏、长子周成栋、 二子周成樑、怀抱者叁子周成棣、夫人黄淑卿。 照片自右至左依次:后排,长子周成栋(小为)、次子周成樑(周鼎)、长女周华苏、长媳杨树芳(展如)、叁子周成棣(吉戈木);前排次女周 爱梅、周龙光、夫人陶佩双,周龙光膝下二幼儿是双胞胎周齐、周鲁 注:照片拍摄于1933年,周齐、周鲁尚未出生,1935年二女出生,由原照相馆补拍,二照合并,天衣无缝。可见当时天津照相馆的摄影修版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当时还远没有出现现代计算机桌面系统,此种合并照片堪称一绝。 作者的话 上世纪,1965年,笔者当时在家乡中学就读初中一年级。6月是收获麦子的季节,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去支援抢收。我们来到一个叁面环水叫做把家湾的美丽的小村子。休息的时候。我们坐在麦捆上。学校德高望重的教导主任程远先生,坐在我旁边,问我的名字,住在哪里。然后竟然笑着对我说:“你的爷爷从前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天津市市长。你知道不知道?”我当时只有14岁,很幼稚。不知道“亚洲师师长”是什麽,是多大的官儿。回来问父亲。父亲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并没有多说。 接着,文革开始了。同学们造反,串联,停课,又复课闹革命。后来就都散了。程远老师也被下放到什麽农村学校去了。 1968年9月某个闷热的一天,我们被通知到学校去拿毕业证书。在学校里,我和同伴,因为一个善意的失误,被在校的造反派同学押到大街上游行批判。一位比我高一年级的潘姓同学,念着刚刚草就的批判稿说我,出生于一个反动透顶的官僚家庭。我的祖父曾经“出卖津浦铁路”(其实说的应该是中东铁路)。又当天津市长压迫劳动人民。说得我如坠五里雾中。我们家里的事情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我惊奇这位同学是怎样知道的,他怎麽能在短时间内搜集到我家里的材料,或是他们其实本来都(似是而非地)知道,只有我蒙在鼓里。 这次闹剧结束以后,我再次狐疑地询问父亲。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溷乱,所以我的父亲并没有跟我说什麽,免得招来什麽大帽子。 1970年11月份,我到苏州,跟祖父周龙光度过了难得的,而且是他人生最后的两个礼拜,只是当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曾经问祖父:“中东铁路”是怎麽一回事?祖父看着我这个跟街上红卫兵一样懵懂,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并没有回答我。只是说:爷爷过去做过大官,处理过一些国家的大事。但是那些是国家的机密。(言下之意是要为国家保密的。)又说是有给政协写过一些回忆等,你可以找找看。之后,当我们依依不舍要分别的那天,祖父竟溘然与世长辞,我再也无处去问当事人了。 到1972年元月,我有幸被推荐为当地的民办教师,需要填表。我这才得到父亲认真的回答。之后,断断续续,也听到父亲和母亲对祖父的事情,做了一些片段的回忆。 某一日,有一个初中同学曾经跟我说:你的祖父,在处理中东路事件的问题上被罢了官。我问他是怎麽知道的。他说,他是在看一本历史书的注解上看到的。我追问:你看的是哪一本书?他说他记不得了,也找不到了。 86年有人拿来8月3日的《文摘报》给我看,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深受张学良影响周龙光智救爱国青年》。说的是祖父曾经从日本宪兵队运用外交智慧救出一名抗日青年的故事。 从此,我开始注意,在报刊杂志和相关历史书上寻找祖父的踪迹。的确有了收获。后来,我搜集到一本天津市政协编的历史资料文集。里面有祖父的文章。又在另一本记录济南惨桉的书里也看到了祖父的回忆。直到有了家用电脑,有了互联网,看到的资料就更多了。但是,同时也看到,有的文章歪曲了事实。将历史事件随意的更改和编造。我觉得读者应该有权利知道事件的真相。周龙光也应该处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中。那样才是合乎常识的和公正的。 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在若干年里,搜集了相当数量的材料。这本书算不上什麽着作,可以说是我学习的笔记。虽然写的是周龙光,作者的目的其实是想展现一下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对于周龙光,我没有作什麽评论,我想睿智的读者一定会有独立的思考和自己的判断,毋庸作者喋喋不休地误导。 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资料和文章,恕不能一一列出,在此一并感谢,愧请谅解。同时还得到美籍华人作家吴倩女士的鼎力相助和指导,尤其是提供解密的国民政府档桉有关周龙光的资料,使本书的内容更加详实,专此深表谢忱。 限于条件和水平,一定存在着未尽人意之处,及大家都知道而我不清楚的错诶与遗漏,敬请指正,笔者在此先自感谢。 作者 2021年2月于上海静安墨团阁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