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的重要性
特有理
2015-6-18
前一篇《打倒民主》指出了“民主”词义对源词汇本质的歪曲。有网友支持,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说因为大家都理解“民主”的含义。思羽博说我的文章是正本清源,这真是一种Synergy。因为这也正是我想要做的。的确,是会有很多人理解“民主”的真正含义,但是否是多数人,理解的是否全面和深入,则肯定会有疑问。包括我自己,如果没有在民赋国家真正生活那么长的时间,我对“民主”的理解真的存在偏差。之所以现在提出“民赋”的概念,就是因为在认知上产生了彻底的飞跃,就是因为要否定以往的偏差和浮浅。
不容否认,“民主”一词的翻译本身,除了别有用心,就是产生于对Democracy错误的理解上。一个词汇虽然是一种概念,但一个概念里,会包含更多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所组成的思想体系。一个词不达意的翻译,从源头开始就歪曲了原概念的本质,靠所谓“不言而喻”的理解和“心照不宣”推行,正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缺陷。这就是我在以前多次批判的【概念歧义性】。这种歧义性的背后是一种不深刻、一种不坚定、一种小聪明、一种现在软件概念中的“后门”。
什么是理性思维,什么是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思维模式基础,就是思想的严谨性、就是不允许对偏差的宽容、不允许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不如此,科学根本没有发展的可能。没有这种严谨,你可以得出勾三股四弦五的结论,但无论如何达不到a^2+b^2=c^2的认知境界。
指鹿为马被视为一种颠倒黑白的无耻强横,但是“指马为鹿”难道就可以约定俗成,宽容以待?词义的不严谨、不准确、甚至是本质上的不正确,决不应该靠“大家的理解”去纠正,靠“你懂的”去传播。何况“民赋”的概念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
只要存在概念上的偏差,理解的歧义性必然产生,这并不会按照个人的愿望而转变。古人有“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感悟,现在有“误差积累导致逻辑翻转”一说。我们绝不能小看词句本身的暗示作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循环,偏差的暗示成份就会成为一种思想的路标,就会把人的思想彻底引入歧途。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西方的民主是假民主”?这不正是说明,词义的偏差可以导致一种背离本质的思维逻辑吗?尽管有人故意装傻,但词义的漏洞不正是这些人的可乘之机吗?对于一个刚接触“民主”词汇的孩童,需要做多少工作,才能去纠正词义表面的误导?这种误导会不会有残留、有积累,甚至根本没有人去纠正呢?
因此,用民赋去纠正民主一词的偏差和可能造成的误导,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最大的是非问题而言,是最根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本质,代表了一种思维态度,一种从愚昧进化到先进文明所需要的思维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