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遐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与国内家人通电话,得知他们不久前,乘坐美国的豪华邮轮,由天津港出发,到日本诸多城市(港市)作豪华游。在家人口中,本是作为寻常之事顺便一提的,却给我诸多感慨:金钱、资本,以及享受、服务和奢华,总是追随着最能得到丰厚利润回报的地区而流动。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使得西洋人和东洋人都刮目相看,争相来拉中国主顾们的生意:美国和日本的旅游业都在经济低迷的沉重气氛与天灾人祸之下,而急于寻找出路,找到我们财大气粗的同胞的身上了,令人感觉好爽。回看当年一穷二白、遭人封锁的中国,难免心生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感叹。更不要说,诸如9-18或7-7卢沟桥事变之类的不堪回首之忆了。 与上面类似的感触,涉及到70年代人们被上山被下乡的地点。譬如说,当年文化部的5-7干校设在湖北咸宁,熟人中许多都被发配到了那里。在那时尚属弱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那是一方穷山恶水让人遭罪的苦难之地的印象。云南,则是许多初中同学下放的地方,有些人一去,就没能活着回来。听说,当年有些人觉得前途渺茫,索性参加“红色高棉”,或者去参加金三角地区的贩毒—那真是一个绝望的年月。时过境迁,认识的朋友中,现在有人在咸宁开发了温泉度假村,有人到丽江去开发旅游业。如今被人们视为“世外桃源”的原生态绿洲乐土,不正是过去记忆中的贫瘠穷困的地方吗? 离开故土,今年恰是30年了。 这是巨变的30年: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均有反映。我们海外游子的心态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多年前乘坐加勒比邮轮从迈阿密出发,到巴哈马群岛旅游,心情上多少有些优越感:美国—迈阿密海滩—加勒比海—豪华邮轮,我们从一文不名的穷留学生,十年寒窗,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不过就是不到10年的时间吧,加勒比邮轮绕地球半圈,到中国去找游客去了。网上的一篇报道提到,一对在南加州生活了40来年的海外华人,迁居至丽江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日子。也许,我们自己也要考虑考虑咸宁、丽江之类的退休之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