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饼!--咱们也香酥一回 今年春节,临时起意到西海岸旅游了一趟。(马黑兄,到了南加州曾想给你个电话,后来觉得未免唐突,加之来去匆匆,便打消了念头。)在San Gabriel的一位当年大学同学,曾推荐一家“吉嵘”餐馆,那里的香酥手抓饼,牛肉卷饼,令人印象深刻。 回到“中华饮食文化沙漠”的北佛州,总惦念着那身姿曼妙、余香绕梁的手抓饼,思来想去,穷则思变,就到网上去找手抓饼的制作方法。咱们不能专业制饼如“吉嵘”,业余业余解解馋,还是有希望的吧? 网上确有不少关于手抓饼的制作方法的信息,图文并茂,有些繁琐的不得了(退堂鼓立马就打,看来是馋懒兼备,不可救药的那种。)又有一些过于简单,不知所云。折中之后,挑上了一段视频:来自西北的小王师傅(女),亲自示范手抓饼。 照葫芦画瓢,做了几回,前几次均不成功。其中除了本人吃货情商有所缺欠的主观因素之外,中华饮食食谱的“模糊性”也是一个客观外因:小王师傅强调,和面,要和得“不软不硬。”(“太软,或太硬,饼都不出层。”)天哪,您不给个软度、硬度的量化指标,我怎么猜得到那个不软不硬是个什么样的境界?(我因为懒,用的是和面机,连个手感都没有。)其实量化指标是给出了的:一斤面粉,125克热水,125克冷水。我没合适的秤,只好瞎估计着来。不成功也在意料之中。其实,做出的饼还是挺香的,就是没有那一窝子蓬松,螺旋式散开的,让人爱不释手的饼瓤!说白了,就是家常烙饼和香酥手抓饼间那微妙而又不可逾越的区别。 今天,我把又一次失败尝试后剩下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揣干面粉的方式,虔诚地揣了起来。手底下用着劲,满脑子都是香酥手抓饼的美妙形象。心诚则灵,这回烙出的饼,总算有点子模样了! 网上的美食家们,晒自家的得意作品时,总是把最后的成品,以唯美的风格端出来。鄙人的上幅照片,也未能免俗。如果更为贴近生活原貌的话,照片就该拍成这样: 案板上还留有擀饼之后的痕迹,桌面上水痕、面粉,碟勺,一片狼藉。图中的那一角家常饼,就是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范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搞出点心仪已久的香酥手抓饼了,下手抓,往嘴里塞吧。忙乎照片耽误了不少时候,按奈不住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