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晚年 原名“美国老人晚年过得多艰难?连诺贝尔奖得主也不例外” 项西行 198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物理学宗师里昂·莱德曼教授去世了。他曾是“金粒子”的发现人,前费米实验室主任。三年前他被确诊老年痴呆症。为了付高额的医疗账单,他不得不网上拍卖了自己一生荣誉的象征:那枚金灿灿的诺贝尔奖章。其实,就是在美国所有诺奖得主中,莱德曼还远远算不上混得最惨的人。 2010的化学奖得主,是美国的赫克,这是一位上了有机化学教科书的经典人物。他发现了“赫克催化”反应,就是碳和稀有金属之间可以形成化学键。以此为契机,形成以碳为中心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是在化工和制药产业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现。可是仅仅在他得奖5年之后,也就是莱德曼拍卖奖章的同一年, 赫克在菲律宾一家私立医院住院因为拖欠账单,而被院方扫地出门,不得不住进条件低下的公立医院,没几天便撒手人寰。 据说,赫克当年是个专注做学问不重名利社交理财之人。他在得奖名声鹊起之前,就被所在的大学劝退,每个月只有2500块的基本退休金。也就是在菲律宾这样的低消费国家,才能过得自在些;这也是因为他太太是菲律宾人。 人一旦生病,就什么都指望不上了。据说,赫克临终前,太太已经去世。膝下无子女的老科学家,反复念叨要回到祖国家乡。竟然无人相助,最后客死他乡。人们说美国是老年人的“地狱”。虽然夸张了点,但是从这两位诺奖得主的晚年看来,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凄凉的可能性。 在美国,莱德曼和赫克晚年只要身体健旺,过个平安的退休日子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莱德曼痛卖奖牌未雨绸缪,赫克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倒霉就倒霉在这个病上。 美国政府对其公民的基本福利,在发达国家里被公认最为抠门的国家之一。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实现了退休人员的基本退休保障,SOCIAL SECURITY,这也就是赫克得以在菲律宾养老的基本收入。 30年后,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医保和医疗补助法(MEDICARE AND MEDICAID),给65岁以上退休老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退休保险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医保的门诊部分医保可以保80%,听上去不错吧,其实剩下的20%自付款也足以让一个温饱之家濒临破产。美国的医疗和医药费用吓人。 再拿莱德曼的老年痴呆症举例,如果他最终完全失智,就只能住养老院了(NURSING HOME)。在美国,一般的养老院每月也好几千,这是退休医保MEDICARE绝对不管的(只要老人还有自己的财产,就得自己掏钱)。所以也难怪莱德曼拍卖奖牌。他的拍卖筹集了七十万美元,三年下来的医治费用总算有了。但是没有金牌可卖的路人甲呢?最近一项调查发现,20%的美国老人去世时银行账户中的存款为零,高达一半的老人,存款少于一万。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 美国没有全民医保,政府只管退休和残障人士的基本医保。就是这样,国家健保投入占全国GDP的比例已经高达18%。相比之下,那些有全民医保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和台湾,才8%,英国挪威澳大利亚是9%, 法德加拿大是12%。 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众健康的硬指标,比如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美国在全世界仅仅排第19, 而采用全民医保的法国是第一。 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老百姓还是怨声载道。据统计,美国人对本国医保的满意度仅仅为25%,远低于加拿大的40%,尽管加国有看病难排长队的恶名。台湾人民对本岛全民健保体系的满意度,据说是70-80%。在美国的台湾同胞如果得了疑难重病,很多都选择回台就诊。 当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欧美澳的全民医保国家,面对社会老龄化的挑战,也面临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困境。比如英国老人如果需要膝髋关节置换,需要排队很长时间;而75岁以上的老人,如果申请主要器官的置换手术,基本不可能。 1935年,当罗斯福总统签署《社会安全保障法》的时候,美国人均寿命是60岁。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法》(MEDICARE AND MEDICAID)的时候,美国人均寿命是70岁。总统和国会大概基于这些数字算了一笔账,觉得这些法案能搞的下去,才签的字。而现如今,美国人均寿命已然飙升到了79岁。世异时移,变法宜矣,如果再墨守陈规不思进取,那么这两个美国人民赖以熬过晚年的法案,会不会面临破产的前途?一个带点讽刺意味的事实是,促成发达国家人民预期寿命大踏步前进的医学革命,恰恰也正是让各国医保不胜重负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活得越来越长了呗。在过去,一个四肢发达全身器官基本健康的中年人,很可能就因为心脏或大脑里一根细小血管的阻塞而挂掉。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活到需要大量消耗医疗资源的年纪,就仙去了,没有花国家多少养老费。而现在,心血管造影诊断和搭桥手术的普及,有效降血脂防脑溢血药物的涌现,让这类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大减少。 现代医学固然延寿有术,在提高老人的健康质量,节约医疗开支方面,却是徘徊不前。比如,能拖得病人经济破产家庭精神崩溃的早老年痴呆症,制药业斥巨资多年研发却毫无办法;病人众多维护费用高昂会造成多种器官最终衰竭的糖尿病,治疗创新乏善可陈。 医学最大的成就,仅仅是维持一个心脏的跳动,而这个心脏的主人,也许已经失智多年,或许因病痛生不如死。生命在这种状态下的延续,固然彰显了人类向死亡极限挑战的决心和成就,但其副作用就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漫长的煎熬,沉重的经济负担。 老人院里面设备齐全窗明几净,医护人员耐心周到;但同时,空气中也似乎弥漫着一丝淡淡的,也许是老人院“特有”的气味。轮椅中的老人们,白发稀疏,肩背佝偻,他们满是皱纹和沧桑的脸上,或是一脸纯真的童稚,或是双目茫然神情僵化。 …………………………………………………… 一般估计,现在退休的美国人是没多少个人财产的。靠社会退休金温饱尚可,一旦生大病肯定入不敷出。当然,如果穷到了身无分文的状况,医院也得给治病;不过医疗质量是什么样不难想象。 我在美国老人院干过活。那儿可谓人生的最后一站。据我观察,进老人院的老人基本上是没钱的。这钱当然最后政府“报销”。想想看,美国每年要掏多少钱让老人们住进养老院? 不过,请不要以为美国老人们愿意住养老院。那个地方他们是迫不得已住进去的,平均住半年就“走人”了。老人院的气氛实在是不好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