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平行逻辑 |
2011-06-12 02:33:38 |
|
|
|
|
|
|
|
我们在上篇指出犹太传统的智慧观与希腊传统的真理观有相通之处,双方都追求一种独立的知识,并都为此拒绝让知识成为现实需求的奴隶。
不过知识是人去认识的,而现实的人总是不免为自我或他人的需求所左右,因此也就很难保证知识的客观性。一方面认知的主体必须是人,另一方面要真正认知就必须消除人对知识的影响,这对矛盾是人类几千年不曾真正解决的难题。迄今为止,最为人类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法是从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逻辑与数学的基础之上,用一些完全独立于人的主观判断的公式和定理来检验人类的认知成果,并由此指导人类的观察方式。
由于亚历山大东征在以色列建立起了希腊文明的统治,犹太人很早就了解了希腊文化,然而希腊人的这套科学认知体系却不适用于犹太智慧的发展,原因在于两者的认知对象不同。希腊人认识的是客观世界,回答的是“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犹太传统认识的是人类生活,回答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怎么做”的问题。希腊人要寻找的是在一个严格定义的环境中的固定不变的规则,犹太人要探求的则是在大千世界里千变万化的生命出路。因此,犹太智慧的独立性必须用另外的方法获得,而要建立这种方法,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不同于希腊传统的基本思维逻辑,这便是犹太思维特有的“平行逻辑”。
在公元1世纪前后,虽然离圣殿被毁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犹太教已经处于巨变的前夕,各种教派和思潮纷纷涌现。其中属于后来发展成犹太传统主流的拉比犹太教便有两大相持不下的流派:希列学派和沙玛伊学派。争执是任何一种思想发展中常见的现象,少见的是犹太教这两派的解决方法。《塔木德》是这样描述这个解决方法的:
沙玛伊学派与希列学派争论了三年,前者说:“律法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后者争辩说:“律法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后来有神音宣布说:“两派所说的都是真神的话语,但律法与希列学派的裁决相一致。”
希腊传统中的经典逻辑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律”,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你不能同时声称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换句话说,对于任一命题P来说,P和非P不能同时为真,否则命题P为假。这个矛盾律是科学体系的基本逻辑之一,也是西方传统思维的基石之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争双方都宣称上帝在自己一边,林肯便在他的《备忘录》中对此表示:“双方都可能是对的一方,但必然有一方是错误的。上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既支持又反对同一件事情”,这便是经典逻辑矛盾律的运用实例。
但如果我们拿这些例子跟《塔木德》做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塔木德》建立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基础上。《塔木德》版的林肯《备忘录》应该是:“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既支持又反对同一件事情”。而《塔木德》版的“矛盾律”是:P和非P同时为真,命题P也为真。
你可以想象一下,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上的拉比犹太教经典,比如《密释纳》或者《塔木德》,是个什么样子。宗教本来是指导人类生活的,通常的宗教经典里总是充满了义正词严的说教和界限分明的戒律,但如果你打开拉比犹太教的经典,那么你满眼都是无休无止的争论和让你眼花缭乱的观点分歧,以至于十二世纪的犹太大哲学家迈蒙尼德不得不自己另外理出一套明确的律法准则,这些经典的论述才能在生活里被准确执行。
那么“平行逻辑”的目的何在呢?《密释纳》对此的解释是:第一、记录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后人明白哪些观点是被人讨论过的,哪些是未讨论过的,以免人们浪费时间。第二、记录不同的观点可以让人们在发现通行的观点可能有误时审查其他观点正确的可能性。
从根本上说,“平行逻辑”的信奉者不相信存在着一个完全客观的、脱离人们的主观干预的检验或者观察知识的系统,因此让知识独立的最好方式不是依据某个标准把一些知识淘汰掉,把另一些知识奉为圭臬,而是把所有相关的知识兼容并包地收容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在知识的相互交流与切磋中寻找最接近“真理”的内容,在不同观点的相互平衡中消解人对“知识”的干预,从而给知识以自由。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过程,而不是一个一锤定音的封闭过程。
如上所说,在经典科学的世界里,“平行逻辑”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因为这是有关人的行为的价值逻辑,而不是有关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不过有趣的是,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打破了这种界限。“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尼尔斯•玻尔便曾总结说:“真理有两种:浅显的真理,其对立面是明显荒谬的;而让我们认定深刻的真理的事实是:其对立面也是深刻的真理。”听起来像是《塔木德》的现代物理版。
张平 2011年4月26日 于特拉维夫
原载《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第10期,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张平特拉维夫 |
|
留言时间:2011-06-14 00:45:29 |
|
|
星辰兄:我同意你说的科学和宗教各有自己的领地,没必要互相侵犯。
西岸兄:中古基督教神学受古希腊哲学影响不小,运用了很多逻辑方法,不只是教会说的那样简单。至于现代基督教所遭遇的挑战,恐怕不只是科学昌明那么简单。“上帝死了”是所有传统文化跟断裂的共同表达方式。还有真理的时效性问题,这里还需要考虑一个时间概念的问题,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相同的时间概念。 |
|
|
|
作者:阿妞不牛 |
|
留言时间:2011-06-13 17:02:12 |
|
|
好文好讨论。向张平致意! 西岸对逻辑的解释很有条理很清晰。但是俺觉得星辰的评论,对引导关注楼主此文让我们大家思考世界不同文明的思想思辨与宗教哲学,最点题。当然,星辰的结尾语,有很大的刺激性。希望谙熟中华文化经典瑰宝的同学,出来狠狠打击他。 实用主义的产生,就是用科学调和宗教的努力。心理学的创立,本身就是跨越并模糊理性与灵性,沟通链接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内心世界的。目前大学里的文理工,已经没有那样人为的鲜明界限与鸿沟。不但心理学,而且象语言学,人类学,灵长类研究,甚至干细胞研究,客观理性科学逻辑与主观灵性道德宗教认知,互相拥抱又互相打架。就像天体物理学家面对巨无霸宏观世界,一定是以微观粒子的知识做基础一样,现今无论文科理科工科的学生,象中国古代的儒生或者工匠那样“各有专攻”,儒生不知绳墨,工匠不疑师法,但愿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途径。 |
|
|
|
作者:维梁 |
|
留言时间:2011-06-13 16:20:11 |
|
|
不同的理论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维度空间,有交叉但无冲突。比如同样看到一块钻石,女人觉得很漂亮,男人认为很值钱,物理学家认为不过是块碳,谁都没错,各自用各自的维度讨论问题就只有争吵不休。同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左还是右,信科学还是信宗教,都是这个问题。维度不同,吵架等于是争论关公和秦琼谁厉害一样无聊。 |
|
|
|
作者:西岸 |
|
留言时间:2011-06-13 10:22:05 |
|
|
逻辑的概念是科学研究和证明的基本方法,所谓方法论的概念。在科学做大后,宗教不可能像中世纪时那样凭只要是教会说的就是对的来说服人们认同宗教理念,因此一定要把宗教与科学挂钩,试图利用科学方式来证明宗教的合理性,否则无法阻止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教会。美国大致平均一年有十几万人离开教会,基本都是从小随家庭信教的,但在学校学习了关于科学的知识后,不可能不对上帝存在的说法产生疑问,因此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就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争取在公共学校讲授创世论就是教会一直努力的(即同时讲授进化论和创世论),其目的已经不是挑战进化论,因为从科学的角度讲,挑战进化论是不可能的,因为其发展方式符合逻辑要求,而是把进化论与创世论平行,比过去后退许多了,直到宾州高法否决了这个要求。而高法否决这个要求的判决偏偏是使用了逻辑的概念,使得代表教会的律师自己陷进了自己的套子。之后似乎再没有看见有人折腾这个议题。 科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宗教现象,但不能从自然角度解释上帝的存在。你不能用教会一贯主张的“如果你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上帝就必然存在”的方式来解释上帝,因为这是一个含有潜在的还没有被证明的前提的逻辑关系,因此是辩证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辩证逻辑是不能作为科学真理使用的,因此用科学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教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和无知。 否则同样的方法,我可以说“如果我不能证明你的私生子不存在,你就必然有私生子”这个结论成立。 逻辑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如果能够弄清与数学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和运用。形式逻辑是对人类知识的总结概括的性质,而辩证逻辑给了人类想象和推理的工具,但也是基于人类的知识集合和其分类。 比如最简单的形式逻辑命题,“这是一匹马,因此是有四条腿的动物",大概没人认为不逻辑。但假如反过来说,即逆命题,大概没人认为符合逻辑,为什么? 使用集合运算的概念,很容易解释。而逆否命题又是成立的,也是很容易解释。 当涉及到所谓的”智慧“的时候,如果清楚这个关系,就应该清楚任何智慧或真理是有时效性的,不存在普世或永世价值和真理,因为人类的知识集合是不断变化和扩大的,因此统一命题的逻辑前提是会变化的。 |
|
|
|
作者:皇城根儿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8:46:14 |
|
|
谢谢作者的解释。原来“智慧”的唯一性本身受到了挑战,所以对它的功利属性的疑问只能屈居二位了。
还是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作者文里所指的“犹太教经典”和圣经的《旧约》是什么一个关系? 《旧约》是基于“犹太教经典”完成的吗?还是两者是独立思维的结果? 出于不同的作者之手和时代? |
|
|
|
作者:星辰的翅膀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8:15:44 |
|
|
我想,很多有知识没文化的人都应该读读你写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用实用理性和价值理性来对应你的平行逻辑?科学思维的本质是实用理性,是数学和逻辑奠定的,是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而人类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依赖的是价值理性,即“我该如何生活”,“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实用理性无法回答的,是宗教和一部分生命哲学的领域。
那些说,宗教反理性的人还没有理解,价值理性也是理性,是超越于实用理性的理性。同样的,那些拿科学来反对宗教的人,即没有理解科学的范围,也没有意识到生命的本质。
西方文明号称是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兼具了实用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优势,因此才有今天的成就。中国文明既没有希腊式的实用理性,更不具有希伯来文明的价值理性,因此一直停留在很低级的状态中。 |
|
|
|
作者:张平特拉维夫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7:15:08 |
|
|
谢谢各位留言讨论!
皇城兄:我以为在平行逻辑中,智慧并未直接回到本征态,只是在这个体系中可能包含了本征态的智慧,使我们或许有机会去认识它。在“求道思维”的范畴内,纯粹本征态的智慧几乎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本征态”是个不错的概念,谢谢指出。
西岸兄:我以为平行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在于:辩证逻辑主要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维度,即考虑到事物的变化;而平行逻辑中的“智慧”则在时间上处于静止状态,各个单元并不变化。或许平行逻辑可以被表达为“抽去了时间维度的辩证逻辑”。这问题提得很好,值得思考,谢谢。
gsm0:这正是我最后一段的意思,过去两者是判然分野的,量子力学可能提出的问题是:客观世界是不是也是以平行的状态存在的? |
|
|
|
作者:gsm0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3:58:07 |
|
|
西岸: "但混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是一切宗教的存在基础,,否则宗教不能存在(也是无法用科学证明宗教基础的原因,尽管中世纪后科学做大后宗教界一直在做)。也是世界上一切诡证,包括数学诡证,的基础。"
科学 can not 证明宗教基础, because science is only for 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 |
|
|
|
作者:MustaphuK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3:56:54 |
|
|
我觉得西方早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平行逻辑的问题。
只要用双重标准就行了。同样的事,你干是坏事,我干是好事, 不就行了?
哈哈哈! |
|
|
|
作者:gsm0 |
|
留言时间:2011-06-13 03:55:09 |
|
|
"人的行为的价值逻辑,而不是有关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不过有趣的是,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打破了这种界限。“ " how come? 量子力学 is also 有关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 not suitable for human being. |
|
|
|
作者:西岸 |
|
留言时间:2011-06-12 21:22:03 |
|
|
其实全部精华在博主的最后一段,就是所谓平行逻辑的适用性。 逻辑是基于集合的概念,说俗点就是所谓范畴的意义。如果逻辑前提的内容不同,即逻辑基于的前提不同,则出现平行逻辑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墨菲定律)。从具有客观参照系的自然科学的角度讲,不允许逻辑的概念超越集合运算的规则,因此并集而产生同样推论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是并集。这是逻辑概念用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排除不合理理论的基础。 但从人文社会角度讲,任何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因为所基于的视角可能因为价值和利益而不同,因此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而不存在客观参照。 但平行逻辑本质上没有超出辩证逻辑的范围,因为本质上是不同参照的结果,自然不可能形成形式逻辑,因此永远不可能更不应该作为“真理”来看待,只能是一种推论的基础。 但混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是一切宗教的存在基础,,否则宗教不能存在(也是无法用科学证明宗教基础的原因,尽管中世纪后科学做大后宗教界一直在做)。也是世界上一切诡证,包括数学诡证,的基础。 我们中学老师曾经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老鼠的体重大于大象的数学诡证,全班大概只有不多的学生可以看出问题具体出在哪一步,不过就是使用辩证逻辑替代形式逻辑。这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开始,尽管中国初中数学大纲里没有这个内容。 |
|
|
|
作者:皇城根儿 |
|
留言时间:2011-06-12 19:20:52 |
|
|
当作者把这个“平行逻辑”展开的时候,读者立刻就联想到了量子理论的现代解释 --- 同一粒子(态)可以有不同的表像(本征值)。没想到作者在最后一段也确实用量子论来提供“平行逻辑”科学性基础。
“平行逻辑”的概念现在看应当很容易理解,特别是在哲学的范畴。毕竟是研究人这个主体的产物。但正如作者说的,这在两千年前的犹太教经典里则又一次让读者感到意外。作者这里所指的“犹太教经典”和《旧约》是什么关系?是平行的关系还是《旧约》成文的基础?
另外,回到读者上篇的困惑,这个“平行逻辑”的概念又是如何打破人的欲望对“智慧”的干扰而使“智慧”的纯非功利性本质回归到它的应有表象(本征态)。 还是说,人的欲望不过是对这个本征态的一个无法回避“微扰”,但却无法拒绝这个本征态的独立性。或,还是说这个“智慧”的多重表象的属性让其的功利性得到认可。
惭愧,读者已被“平行逻辑”和“智慧”之间的可能联系搞晕菜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