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文是2007年9月写的,现在一字不改地贴出来,希望能够为计划回国的同志们提供一点帮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是越来越大了。这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当然是一件大好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一位科学家,可真的不容易。除了需要干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外,还需要学会许多东西,所以,中国的科学家都不得不全面发展。最后那些成功的,都是一些全才,也就是哪个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人,或者换句话说,哪个方面都是不很突出的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中国的科学研究没有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起来,中国科学家至少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比较长足的进展才能够在中国现在的科研环境中生存。它们分别是: 第一, 当然是做好科研。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要想当好一个科学家,做好科研是基本。如果没有这个方面,其他方面就是再突出,最后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因为别人即使想帮你,也没有办法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每次出人头地的不一定是科研做得最好的,但肯定也不是科研做得最为糟糕的。人们常说,在学习中排名前三之外,前十之内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最好,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 社会活动家。如果需要搞科研,那么就需要有科研项目,或者说,需要有经费的支持。虽然科研经费在今天可以从许多地方申请到,但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申请,大多数情况之下都需要通过申请和一定形式的审查乃至答辩。在人情味道比较浓厚的中国,是否有着比较好的内外关系是能否申请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讲究关系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是,在中国尤其厉害。且不说科研项目的评审,就是一般的车票售票员、商店的营业员和成千上万的各类工作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应该不应该地照顾自己熟悉的人可多了去了。我在生活中就因为这个还多次和别人发生冲突,因为太看不惯了别人过于明显的袒护自己人。 第三, 演说家。在中国,要想申请到比较大的项目,一般都需要进行答辩,有的甚至是几轮答辩。如果没有一个好口才,如果不是一个好的演说家,肯定会影响到自己项目的申请。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好的演说家肯定会对自己的申请有帮助,因为最终画圈圈的人是需要在听懂你的东西和你回答的问题之后才打勾勾的。在国外,科研申请需要答辩的也有,但是,在中国答辩尤其重要,因为那些大牌的专家实在是太忙了,答辩之前多数没有时间看资料,所以演讲的好坏就启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四, 律师。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各种规定和制度乃至法律经常受到修改,另外,新的条文也是经常出现,影响到科研项目的执行和申请。如果希望能够很好地执行好一个项目,如果希望能够顺利地申请到项目并得到理想的经费支持,每一个科学家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对国家的相关规定有所了解,特别是经费的管理规定等更需要特别的精通,所以,中国科学家需要具备当律师的能力。 第五, 会计。现在,申请一个项目需要有概算,然后再是预算。预算批准下来以后,还有审计和评估,最后是决算,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财政的层层检测,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具备一个会计所具备的知识,不但不能做好预算,得不到自己希望的财政支持,而且在执行之后还难以通过最后的财务验收和审查。国外对科研项目大多数是不做财务审查的,中国之所以这样做,我想也和中国的科学家中某些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规定有关。 第六, 管理者。当然了,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特别是跨行业、跨系统的多个单位的人在一起,如果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项目的任务,是需要有很高的管理能力的。在中国,管理能力尤其重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的大项目越来越多,而我们的科研人员又没有很好的历史经验。另一个是中国人的团队最不容易组织,特别需要管理的凝聚力。在国外,经常看到墨西哥人、朝鲜人甚至是日本人特别抱团的例子,而很少见到中国人在一起形成团队的例子,感触颇深。 说到底,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但是当科学家尤其困难应该是一个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所以在中国搞科研,就需要变成全才,就需要全面发展,而放弃许多本来可以用来搞科研的时间。这种状况得不到彻底改变,我们的科研就难以再上一个台阶。
|